《摆渡人》:魔幻叙事下的现实表达

作者: 青莲如是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5:19 被阅读0次
    《摆渡人》:魔幻叙事下的现实表达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短篇小说,故事采用超现实主义写法,但其主题无一不是指向现实社会。这部作品的畅销的原因是心灵治愈,可见有多少读者在读作品时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麦克福尔原本是中教师,长期的教学一定让她对青少年的复杂多变的心理有着切身体会。或许看着孩子们挣扎在生活泥沼中不能自拔,让她下定决心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她给孩子们指出了一条路,希望告诉孩子们怎样度过青春期的迷茫,解开困惑,在成长的道路上可以多一些温度,温暖彼此,冲破孤独的桎梏!

    "一本教你学会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令人惊讶的人生谶喻。这部作品是《三十九级台阶》和《指环王》的综合体,具有史诗般的质感,惊心动魄。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时刻,那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向你告密。"

                                                  ——英国《卫报》

    上述是英国报纸的评论,"史诗般"地评价有些太过夸大其辞,这部小说不到五百页,故事脉络清晰且单薄,麦克福尔的着重点放在刻画人物的心理及人物形象上,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及刻画,用墨极少!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期待和书友共同讨论,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故事结构

    文本采用单线推进,故事主要人物就是男女主人公迪伦和崔斯坦,主要情节是二人由相识到相爱,最后俩人重走荒原路,由阴间再次回归人间。在主要情节过程中,作者为了增加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寥寥数笔,蜻蜓点水式地写了几个次要人物,被崔斯坦遗失在荒原的可怜女人,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比较丰满的就是二战期间拒绝执行纳粹不人道命令的士兵,这个人物也是迪伦再次想返回荒原找崔斯坦的引路人。这些调味剂式的人物在整个文本结构安排上也起到了丰富衬托迪伦不畏惧,勇敢追爱的人物形象的作用。这些次要人物在结构主线上像小树枝桠一样,让文本丰满,虽然不像参天大树一般厚重伟岸,但灵秀清楚也是一种美。

    二、象征意象

    这是一个魔幻作品,作品中出现了荒原,魔鬼,安全屋,荒原中的湖和小舟等一系列超现实象征意象。但这些意象又有特定的对象,因为它们都是迪伦精神世界的折射,所以它们是分析主要人物迪伦的形象的依据。但迪伦又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类型化人物形象,所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令读者进行反思,正能量的主题引导令文本越到后来越起到了治愈心灵的疗效。

    作品的前半部是以迪伦跨越荒原为主要情节,据崔斯坦的描述,这个荒原是迪伦精神世界的反射,荒原灰暗,压抑,这象征了迪伦生活的现实环境对迪伦灵魂的折磨。迪伦年幼父母即离婚,长大之后和学校同学也不能友好相处,没有人理解迪伦的内心世界,她痛苦孤独,无人可以倾诉,长期的精神桎梏,得不到爱的滋养,迪伦变得叛逆。荒原意象形象化地表达了迪伦们的精神诉求。

    世界各个角落,未成年为好,成年人也好,很多人并没能顺利地完成蜕变,即使活到暮年,可心智年龄依旧停留在青少年。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许多人被恶魔吞噬。恶魔象征了社会上的负能量,它们充斥在人的周围,意志薄弱的人就会沉沦堕落下去,自己很容易也会变成恶魔中的一员。

    安全屋是在荒原中的休憩点。大多数人都是很复杂的,在乐观和悲观之中游来荡去。安全屋象征着人自我救赎的过程。它是乐观的情绪,暂时让人获得平静,是在现实生活的泥沼中自我取暖,疗愈的精神源泉。

    只是安全屋的稀少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即大部分时间人的精神世界都处于孤独焦灼的状态,这样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也令人担忧,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弥漫的颓废气息令这个社会的走向让人堪忧。

    文本中两次描写了迪伦在湖中挣扎的画面,犹如困兽之斗,自我挣扎的过程中,意识摇摆不定,刻画了人们精神挣扎的痛苦不堪。

    作者把每一个人都会经过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形象化地表达,读者阅读时会时不时地出现和主人公契合的精神状态,使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迪伦,引人入胜,意犹未尽。

    三、主题

    文本的主题显而易见,因为爱情的特殊力量,让迪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摆渡人。

    摆渡,由此岸到彼岸,作者探讨的是到底什么力量可以让人真正成为摆渡人。崔斯坦的职业是摆渡人,但是他也是循规蹈矩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爱情,他的选择看似是伟大的牺牲,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意义的懦弱!他的摆渡是他人安排下的混噩迷茫的摆渡,有太深的无奈和彷徨。他们缺少勇气去追寻自己真实的情感意愿,这也是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独立空间的建立和捍卫的自由平等精神的体现。

    只有迪伦的摆渡,她对于自我和崔斯坦的摆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摆渡,是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的共同完成!她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妈妈对爸爸的不理性评论,她能辨析无法。她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但她坚持自己理智的看法,并没有为了适应社会而指鹿为马,人云亦云。她想得到理解,她出去找寻爸爸,她追爱的过程说明了她积极寻求解决困惑的主动意识,而不是陷入情绪的沼泽不能自拔。当她得知自己死去,也是同样的理性对待,就是这样的她深深吸引了崔斯坦。

    理性回归,是作者呼唤的!她多么希望人能多一些理性,在历史的洪流中不被裹挟着被动前行!在作者笔下,迪伦坚定,有韧性性,虽然时常会恐惧,但能克服恐惧,战胜困难,她知道,孤独会吞噬自己,所以她去寻找爸爸,她坚持和崔斯坦的爱情要有结果。

    爱,学会去爱,学会被爱。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友情,都可以让自己和他人得到救赎!

    作者还惋惜信仰失落后对人精神世界的冲击!宗教,也是自我救赎的途径之一。只是作者没有完全展开,因为不能喧宾夺主,作者还是把爱情作为主线去引发读者思考,不过,留有余地让人去深入思考,也算是开放了另一个空间。

    《摆渡人》虽然短小,但能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容纳诸多作者的思考,故事令人回味无穷,进行一次心灵救赎之旅,功德无量矣!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摆渡人》:魔幻叙事下的现实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az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