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差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精准的了解“每一个”的差异。本讲中王博士举了台北市双源小学的林欣玫老师在福州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的演示了一堂基于一生一平板的六年级数学课,主题是“生活中的图形规律”,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操作排列吸管形成的三角形开始,用实物提示机分别拍摄排出一个、二个、三个三角形图片张贴到白板页面然后将页面推送给学生平板,请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写出自己计算需要几根吸管的方法。之后老师请学生以IRS反馈器回答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四个选项分别是:1还在想怎么算,2画出5个相连的三角形,在一根一根数,3利用加法算出来,4利用乘法和加法算出来。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及学生反馈数据,很清楚的确认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之间的差距。
随后将学生分成3个不同的组来展开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为了让“每一个”都能有能力自己解决新问题,分别推送不同的页面不同的资料给三组学生,是搭建了不同程度的脚手架,协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差异化的安排,有效的帮助所有人不断的向上攀沿,在各自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发展。
而所有的这些教学方法,教学决策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解决的形式,打造自己的好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