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微尘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正义的野火迟早会燎原整个大地——《论语》学习78-79

正义的野火迟早会燎原整个大地——《论语》学习78-79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16:57 被阅读38次

    里仁篇第一二(78)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钱穆译】先生说:“一切依照着利的目的来行事,自己心上便易多生怨恨。”

    【杨伯峻译】孔子说:“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傅佩荣译】孔子说:“做人处事全以利益来考量,就会招致许多怨恨。”

    这里的放作效仿、依照讲。怨的解释,钱先生和杨、傅二位先生就有差别了,钱先生说是自己心上生怨恨,是己心对外,而杨、傅二位先生解释的是招致怨恨,是别人怨自己,意思相差大了。

    本篇讲的不是小人的做法吗?小人行事多放于利,所以会招致更多的怨恨。但我想,孔子在这里不是单纯地批评小人吧?他应该是告诫所有人行事时注意到这一点,不要什么都以利益为重,在利和义有冲突的情况下,一切依义行事。前面所讲的“义之与比”也是这个意思,该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那么这里的“怨”到底是己对外,还是人怨己呢?我们重点推敲一下“放于利而行”这句话,他是讲一个人如果事事都放于利,完全只考虑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感受,这样是不是会招致别人很多的怨恨。如果一个人事事都放于利,那他还有什么要怨恨别人呢?所以,我拙以为,这里的怨是人怨己,不是自己心生怨恨。

    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现在有很多的公益活动呼吁大家参与,公益是种无私无欲的行为,它只为需要关爱的人提供帮助。但如果人人都放于利,那么这种活动怎么开展?

    里仁篇第一三(79)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钱穆译】先生说:“若能以礼让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困难呢?若不能以礼让来治国,那又把礼怎办呢?”

    【杨伯峻译】孔子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仪呢?”

    【傅佩荣译】孔子说:“能以礼貌谦让的态度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有什么难呢?不能以礼貌谦让的态度治理国家,又能用礼做什么呢?”

    本章是讲如果能用礼让来治国,那治国就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国,那么我们怎么来对待礼让呢?

    这里的礼让,不单单指下礼让上,也指上礼让下。

    孔子一直坚持主张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前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礼的本质是仁,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上对下能深入人心,下对上不再畏惧惶恐,上下相互感召,国家自然无为而治。孔子再一次强调了以礼治国的重要性,希望社会上下都能以礼待人,处处以礼来约束自己,遵礼守礼。

    孔子他的担心是两方面的,一是能不能以礼治国,二是不能以礼治国,怎么来对待礼。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以礼治国,上下很难同心,君免不了暴戾,民免不了怨怼,长此以往,礼如何发展、如何传承、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现在我们谈论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有其先进性,但仅也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虽然有其实现的可能性。我们知道,要达到这种情况,为政者的素质、国民的素质一定要跟得上,不然一切都是空谈,而且前提还必须是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状况。试想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自身生命安全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谈礼是不是有点奢侈?现在几个依然炮火连天的国家,如叙利亚、利比亚等,如果此时和他们说以礼治国,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那些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安宁、发展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他们虽然具备了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前提,但政治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它有其系统性和复杂性,牵涉面太大、太广,国际大环境瞬息万变,人民的思想境界还没达到那个高度,要实现这个理想还是很难。但很难不是讲我们要放弃,我们反而要坚定信念,以此为目标不断奋斗。即使达不到目标,也要把理念一代代传下去。就像立志成为君子一样,不是很简单,但我们只要一直行进在立志成为君子的路上,我们就不会偏离人生的正途。这样的人多了,就像四处慢慢燃起的星星野火,它们迟早有一天会燎原整个大地。

    分不清君子小人,怎么做君子——《论语》学习76-77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不是也要勤吆喝——《论语》学习8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义的野火迟早会燎原整个大地——《论语》学习78-7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mf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