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汉字,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刻木为号,到仓颉的造字神话,再到秦始皇的书同文,乃至以后各种字体的演变,无一不贯穿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它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未来,更是作为个人对历史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一个重要载体。
但如你所知,在现代科学的告诉发展中,各种电子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大肆取代了传统的手写,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笔书写、触屏输入。为提高市场效率、改善消费体验,在懒人经济的催促下,各种电子屏、触屏输入更是大规模出现在各种消费场景中。当然,这其实是好事,因为经济更有效率了。但转念想,这种体验却恰恰降低甚至消弭了传统的手写感,使得仅有的一点文化体验也消失于无形。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微信、微博、今日头条、考拉FM等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诸如“纸媒必死、书店必死”的言论更是喧嚣尘世,一时间大家都慌了,不知如何应对。
传统媒体们病急乱投医导出求爷爷姑奶奶变着法儿转型,新媒体们倒是一副大义凌然拯救苍生后一心席卷天下的宏图伟业,而作为个体的文字工作者们也是各种出走求变。一时之间,媒体江湖上狼烟混战,各种收购、撤资、解散、纠纷,纷争四起。
当然,讲这段只是为了说明:不管媒体的形态怎么变化,但它的内容一定是通过文字这种载体去呈现的。不管内容是图文、音频还是视频,假若没有使用文字去作为内容被辨识的尺度,那内容本身一定是毫无意义的。当然,诸如各种抽象的、意识流的行为艺术、摄影绘画等,它可以不在此列。但我想,它至少需要一个标题,而这个标题是用文字书写的。就实体书来讲,它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不曾中断的特例——如果没有汉字和书籍,这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讲,不管书籍的表现形态是什么——内容为王才是大道,文字为基才是始终。
好了,扯了那么多,还得是进入正题:当我练字的时候我在练什么?
开篇之前,还是得申明一下,我练的是汉字,而不是书法——我喜欢书法,但不敢装逼。
一、我的练字生涯
入学前:
跟大哥二哥写田字格,就写大写数字和简单汉字。
上小学:
1、毕业前的都是握拳抓笔,姿势是错误的,也没专人教。
2、三年级开始临摹《庞中华行书字帖》,写的很随意。
3、四年级开始练毛笔字,范本学校发的习字方格,没感觉。
4、此后,在庞中华行书影响下,硬笔的书写风格基本形成。
上初中:
1、初一,捡来一本没封面的书法指导书,香港繁体的。
但内容涉及布局、用印、自制笔具,太特么高级了,学不来。
2、初二,受爱画画的同桌影响,尝试用素描笔法写字,字体风格突变。
3、初三,用掌心中空的方式握笔,字体风格脱离扭曲、凌厉,初显端正。
上高中:
1、三年都没练字帖,但是经常练毛笔,虽然没有名帖参照。
2、买A4的空白本,作为练习本,更作为练字本,自习课练了三年。
3、开始接触粉笔字,其笔端坚硬,更能体现力道对笔画的表达。
4、毕业时,书写风格新成,硬、软、粉基本一致。但,它还不是书法。
上大学:
1、加入书法协会,结识了一帮真才实学的人,
甲骨文、大篆小篆、毛工体、楷行草隶,我只能说见识真的很重要。
2、买了一本文阿禅的《启功硬笔行书》,开始真正练习行书。
3、在协会三年,经常跟高手们交流,得益于指导,略有长进。
4、经常参赛,获奖不少,最值得自我膨胀的是省三等奖。
5、到实习离校,我的书写风格彻底成型。但,它真不是书法。
工作后:
1、实习后,当了老师,因为上课要板书,所以粉笔字精进不少。
一是对粉笔一类工具的掌握,二是手腕的变换与手指力道的轻重缓急。
2、硬笔也写得多,办公室桌子总是要放一叠A4纸,下课10分钟坐坐写写。
3、开始尝试多种硬笔工具,钢笔、美工、炭笔、书法笔等,
你会发现不同的工具,对笔画的呈现会有不同的效果,很是有趣。
4、学校还是很多活动的,各种通知、横幅都是叫我写。
以至于后来舍友叫我帮他写请柬和对联,我很难堪,因为这确实不是书法。
5、从学校辞职做互联网运营,字写的少了好多。
但我买了一块黑板,钉在阳台那里,
有时晚上或者周末可以写写,现在已经写完了四盒粉笔了。
到现在,我到底还是没练成书法,只是单纯的在写字,仅此而已。
二、当我练字的时候我在练什么
讲到正题,到底在练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或者说在那些层面上可以得到锻炼呢?以下就我一些经验,班门弄斧跟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1、熟悉汉字结构,培养结构化思维
汉字是方块字,它是有结构的,诸如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等。首先,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而偏旁部首又是由笔画组成,所以不管你是练字还是练书法,从汉字结构入手就不会有错。记得小时候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就开始教我们认笔画和写笔画,点横竖撇奈竖弯钩什么的,这对于没有汉字认知的小孩子来讲,是一个及其关键的认字时期。因为汉字固有的结构关系,每一个偏旁部首的组合都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汉字的形状结构。而在知道了这些汉字所表达的意思后,就会对汉字产生新的认知,并开始融入记忆,而这就是汉字的意义结构。比如,象形字就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人、从、众,木、林、森,火、炎、焱。两种结构的结合,有一个更特别的例子,就是形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汉字的这些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通透。汉字的结构是可以延展成一种框架的,不管是做一个高考复习计划,还是年度读书计划,甚至是创业计划,都必然存在于特定的框架之中。如若没有框架,这个计划必然是松散的、不严谨的、缺乏操作性的。举个例子,俗话讲独木不成林,意味着它没有依附在框架之中,而两棵树才是“林”,三棵树才是“森”。为什么这么讲?表面上来,只是数量的变化,但实际上它却是结构化的——双木成林,相交邻的;三木成森,矩阵式的。假如两棵树,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也成不了林子。再换个角度,“森”字还是个稳定结构,类似三角形,双木成林,平衡支撑一棵树,才不至于倒下来。例子很多,咱就不举了。
2、强化汉字记忆,提高写作效率
记得小时候练的庞中华字帖,都是写的单字,而不是一句话或者一首诗。记得当时先练的楷书,但是因为太过端正,而当时小孩子玩心重也没耐心,就没练下去。后来行书练了几年,但单字的练习始终不能建立在词组和句子的连贯记忆上,就是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当然,小时候是不知道手指也会有记忆的,不知道为什么想写“开门”却写成了“开心”。所以讲,在汉字整体的认知层面上去写,才会与真正的书写的愉悦感,才会有真正行云流水的畅快。虽然你在写的时候不会在心里这么想,但是在你的潜意识的记忆里,多巴胺就是这么被释放出来的。所以,但凡练字,我写的都是唐诗宋词,甚至是人名,因为这些字句是有意义的,而不是空洞。有意义的连续性书写,它一定比单体字的书写更加有价值。当然,这与书法是相悖的,但我不是练书法。
这一点其实是可以延伸到写作层面的,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这种记忆不仅来源于手指,也来源于眼睛。换句话,汉字的书写,它同时有着手指的动作记忆和眼睛的视觉记忆,这都是根植于大脑记忆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所以当你在写作的时候,除了需要思路的引导来构建文章逻辑,但在具体的遣词造句层面,却需要由字到词到句子的反向输出。这一点,借用有意义的篇章进行练字,对于字词句的在输出无疑具有一定加速作用。这种加速作用,在设定好的写作主题引导下,会有更好的逻辑体现和叙述优化。
3、文化体验:回顾旧历史,开眼看世界
既然是练字,这首先肯定是你要写一种怎样的字体了。书法老师一般建议都是从楷书或隶书开始,当然楷书最好。在选了字体之后,就开始最基本的笔画训练了,点横竖撇奈竖折弯钩,这几笔已经足够练半年了。再之后,就是永字八法啦,临帖啦,出帖啦。不过,慢慢地你肯定会对字体背后的历史典故产生兴趣,诸如魏晋风骨、李唐法度、三王、颜筋柳骨等等,更精彩的也有其作品本身的传奇,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战争、暴乱、疾病、思乡、迁徙等,这是隐藏在汉字背后的第二种意义,上一种讲的是汉字本身的表意,而这个却是汉字背后的故事。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我们需要在变化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开拓自己的道路,才有继续往前走的决心和勇气。而这一种寻找的过程却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反而是一种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练字,不管是握笔姿势、用笔力道还是书写工具等等,从不可能一步登天,臻入佳境。我们偏执于自己的握笔方法,流连于各种书写用笔。但不管是通过教育还是见识,当你进入一个新世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参差多态。犹如幡然醒悟,手指是笔,竹片也是笔;沙滩是纸,泥面也是纸。
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金庸还说,无招胜有招。
这几位说的,其实大概意思都差不多:变化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4、磨练心智:更耐心、更坚韧、更平和
其一,练字能让你变得更耐心,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老师的严格要求,还是对笔画变化的领悟,都需要更多的耐心;如果你是单兵作战,一个人摸索,这种耐心就不可同日而语——假如你真的把字练好。缺乏耐心必然是浮躁的、躁进的,他既不能忍受枯燥的练字过程,又想速成达到高的水平,满心患得患失、急功近利。但恰恰是这样的人,在高度自律的练习下,不管是基于兴趣爱好还是基于个人需要,他都能从强迫自己变得从“不得已而为之”躁狂到“自发自律”的耐心。
其二,练字是一场持久战,非恒久坚持不能成功。不管你是从上学开始练习,还是你现在三十岁了才想开始练,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开始了,一切就都不会晚。所以对于动机性强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更好的历练,长久的坚持练字,能让你的心性变得更加坚韧不拔,能够在更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比如减肥。
其三,练字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可能你并不亟需要写出一手很漂亮的字,但你一定需要一份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平和心态。在科技和商业的高度发展下,社会风气变得更加浮躁,也更加现实。假如你还没能有房有车扬名立万光宗耀祖衣锦还乡,那你真的要去练字了。那假如你实现了,早已登上人生巅峰了,那你就更要去练字了。平和的心态,极端的说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淡定从容。
5、志趣相成:更好玩、更有趣、更愉悦
这个放在最后,因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罗素讲过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为什么说这个最重要,其实很简单。按照达尔文的说法,唯有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才能促进生态的繁荣发展。那么对生活和工作来讲,其道理并无二致。若是你每天都是朝九晚五、三点一线,狗不理的早餐、刘记烧腊的午饭还有楼下潮汕砂锅粥的宵夜。我实在无法想象想象,三年来你是怎么忍受下来的,后来我想明白了:首先你是个无趣的人,其次你是个懒人,最后你还是个不思进取的人。市面上、大街上那么多的好吃好喝的你都不去找找?宵夜档上那么多夜色阑珊的女郎你都不去勾搭下?
再来说练字,如果你有成为书法家的理想,如果你还有成为书法家的天赋,那当然再完美不过。如果都没有,那也无关紧要,反正又不靠它赚钱。但是,我们需要娱乐,需要休闲,需要消遣。假如我们既不能在世俗上获得成功,又不能在个人兴趣上得到满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大可去尝试不同的用笔,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墨水,甚至是自己自己来做。当自己的尝试通过一笔一划呈现在纸上的时候,你就会获得满足获得成就感,兴趣的意义就在于此。
还记的以前一个书法老师讲过,说人啊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两样兴趣呢,就是为了老了以后有事可做啊!现在想想,再对比一下身边的老人,尤其是城乡对比,这种对比太明显了。
乔义特讲: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呆滞和智力上的闭塞。
练字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生活,通过练字去练习生活,却也是另一种生活。
随便写,开心就好
网友评论
思进取的人。市面上、大街上那么多的好吃好喝的你都不去找找?宵夜档上那么多夜色阑珊的女郎你都不去勾搭下?
也许我是有更感兴趣的事情在做呢。。比如练字。
一个能有“耐心”(其实我自己练字的念头比较单纯,就是不想自己写的字难看而已。想让他更好看些。。)练字的人,却每天这样三点一线。。你真的觉得他是一个“无趣”的人么。。
想起江南那篇很多年以前我也是这么寂寞的。。他也是每天汉堡开水这样过来的。
1. 故事性的内容能否放在文章开头?根据这个故事引入你的观点;
2. 文章一开头的这种普通知识能否删除或者转移?因为这些内容与你的观点关系不是特别大,有堆砌文字之嫌。删除就是不要了;转移的意思是,把链接附上,链接以文字显示,读者如果对内容感兴趣,会去看的。
3. 前面已经有人反映了,说反感这样的标题形式,其实我也挺反感的,有些审美疲劳了。能否换成《炼字》这种?
4. 文首如果有一张非常合乎题目的图就好了,但是找不到也没关系。
最后,练字,炼字,恋字,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