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圆寂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1-03-21 19:50 被阅读0次

    民间信佛,初一、十五不忘去烧个香、拜个菩萨,多数是为了家人,为了来世。也有为了临时小目标,比如高考、生意、生子、健康等各种眼前的诉求而急匆匆去烧香拜佛的。不过总的来说,国人信佛的宗旨是劝人为善,以行善事佛来与佛做个求得保佑的交换。虽然其中固然有国人小生意的本性在里面,但总体看,还算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但正宗佛教信佛修行,于个体来说,是修到涅槃,也就是修练成佛,正等正觉。涅槃是梵语音译,国人常用的意译是“圆寂"。

    涅槃,给人感觉有重生的意思在里面,鳯凰浴火重生亦称为涅槃。《指月录》六祖下第十四世,吉州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金刚经》开头就有"还至本处"一说,这与中国的老禅师从一开始的看山是山,绕一圈还是回到看山是山异曲同工,都是回到了一开始的地方,亦暗合了涅槃的重生。不同的,其内在有了质的改变,究竟同样的看山是山,其实质有什么不同?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

    《金刚经》里说,涅槃的前提是降伏其心,让心回归本处。关键是我们的心怎么了,佛说我们的心让执念浸染了。往简单了说,是欲望蒙闭了我们的双眼,使得我们的心骚动不安。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吃东西是为了吃饱不饿着,这是本处,是心在原本的地方,也就是开始的那个看山是山。

    但后来条件好了,想吃肉了,又想吃甜食,从吃饱不饿着变成了想吃好吃的美食,于是本能演变成了欲望。但佛说这世界是空的,欲望总是会满足不了的。于是因为欲望的不满使人五蕴炽盛,于是心就不在原来的地方了。

    我们也不用纠结佛教的术语,想想我们欲求多了,在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之间,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之间,本心就容易失衡,人心就不平静。佛称之为苦。

    欲望就像我们现代的商品包装,越包越漂亮,最后连商品本身都变得不重要了。就如买椟还珠成语说的那样,其实珠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吃东西,吃饱不饿着才是最重要的那颗珠子。口腹之欲只是那个漂亮的盒子。

    好了,佛教的修行就是要砍了外包装,还原人心的本来面目。所以要放下执念,不要让欲望牵着鼻子走。欲望虽然让我们心里失衡,产生痛苦;但也是造就社会进步,给我们希望的原动力。

    佛教放下了执念,同时也就放下了希望,希望也是种执念,也放弃了将来。所以佛有活在当下一说,当下就是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圆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so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