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惠书屋论语读书
《论语》讲堂留影193

《论语》讲堂留影193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4-21 03:10 被阅读0次

    2024-4-20 一百九十三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语音整理
    据考证周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8厘米,六尺也就是1米多一点,这是一个小孩的身高。因此这里“六尺”是专门指代小孩的。古人所谓的“身高八尺”也不过是现在正常成年人的高度。
    “可以托六尺之孤”,“托”,就是托付的意思。是说一个人非常值得信赖,能够放心地把一个小孩儿未来的成长和教育统统托付给他。
    实际上一个孩子长到1米多时,这时候应该是最难托付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大家都愿意收养他,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记忆,可以像亲生的子女一样来培养他。而一个身高“六尺”的孩子呢,已经有了自己的记忆,虽然身心还没有成熟,但是他已有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在他的脑海里面,对于原生家庭的记忆还是有的。基本上类似于即将进入了青春期,这也是最容易叛逆的时候。
    “百里”,也就是方圆百里。就是说一个国家纵横各有百里那么大。古人常常把一个国家在想象中,截长补短,使它成为一个正方形,这样便于估算它的面积。所以在周代文献里,经常说某国某地千里或者是百里,指的都是纵横各多少里。
    在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300多个,早先面积大多都很小。像后来的战国七雄,那都是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以后才出现的大国。像曾子所生活的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这个时间段,纵横百里,也就是一个小国。
    在这一章里,把“托六尺之孤”与“寄百里之命”两句并到一起,实际上起了互文见义的作用。所托之孤儿,不是一般人家的孤儿,而是指先君之遗脉,或者是年幼的新君。所寄的土地,也不是一般老百姓所种植的耕地,而是指刚刚痛失国君的一国之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所以这个受托者肩负的任务和使命是崇高而悲壮的。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大节”指的就是安邦定国的关键时刻,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这个时候仍然不改变自己的气节,那么这种人当然是一种仁德的君子。
    所以总的来说,曾子在这列举三种情况,一个是“可以托六尺之孤”,一个是“可以寄百里之命”,再加上“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是一个设问,说这样的人能算得上君子吗?“君子人也”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他当然是君子了。
    在曾子所生活的时代之前,有谁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呢?算来算去真不多。第一个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周公,他辅佐幼年的周成王,遭遇天下人的诽谤,说他想要夺权,甚至连周成王自己都起了疑心,周公却顶住了压力,先后平定了多次叛乱,最终把一个太平天下还政于周成王。
    第二个符合这个标准的,应该就是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先后辅佐了商朝四代的君王,但是到了太甲的时候,因为太甲本人荒淫无道,伊尹就把他软禁了起来,经过三年的悔过自新,等到太甲真正改邪归正以后,伊尹又把他迎接回来,还政于他,使太甲成为一代明君,使商朝也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所以从辅佐幼主的角度来说,伊尹的贤能之处甚至超过了周公。
    “君子人”,说的应该是仁德的君子。我们前面虽然多次说过,君子在《论语》里指的都是统治者,都是上等人。但是我们也知道上等人未必都是讲仁德的,所以孔门弟子就认为“君子有仁者,亦有不仁者”。曾子在这里明显指的是那些有仁德的君子。
    “君子人与”是一个疑问,“君子人也”是一个肯定句。先有疑问,再给肯定的回答,这起了一个强调的作用。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曾子论“君子人”,应该说的就是“君子”。

    曾子说:“一个人如果可以将年少的幼主托付给他,而且又可以辅佐幼主发号施令,如果碰到安定社稷或生死存亡之际,这个人还能不背叛幼主。这样的人算是一个君子了吧?算是个君子!”

    这里的“托”,皇侃说是“凭托”。“六尺之孤”,孔安国说是“幼少之君”,皇侃说得更详细些:“童子无复而为国君者也。年齿幼少位能自立,故凭托大臣,如成王托周公者也。”邢昺除了提到周公之外,还提到霍光。刘宝楠的注解专心在“尺”的长度的说法,说明“六尺”是“幼少”,还说晏婴长不满六尺,孟子和荀子也都说“五尺之童”。

    “寄命”,孔安国说是“摄君之政令”。皇侃说“百里”指的是“国”;“命”则是“国之教令”。

    “临大节而不可夺”,何休说是“大节者,安国家,定社稷也。不可夺者,不可倾夺也。”皇侃认为“临大节”是“国有大难”。邢昺遵循何休的说法,朱子则遵循皇侃的说法。

    最后提的“君子”,古注都没解释,刘宝楠说是“卿大夫之称”,其实应该就是指“有位者”,和孔子经常提到的“修己安人”的道德君子重点不同。曾子的“君子”能为主上尽忠,安定社稷,成为后来当政者最鼓励读书人做的事情,“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也是这种心态的展现,却从来没告诉读书人“如果君上不行,干脆取而代之”的这种革命思想。

    世帝王乐于“独尊儒术”,大概曾子在这章的想法帮了不少忙。

    铎罡 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9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wm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