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842080/d2742f27f2a6b365.jpg)
这几天一直都在读怀左学长的《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至死》,发现他的字里行间一直都透露着温暖,这书名看起来,像是给人一种打了鸡血的感觉,但实际上不是,作者写的都是对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事与物,比如说恋爱,读书,写作,考研等等有感而发,他笔下的文字,带着温度,藏着深度,也同样蕴育着高度。
我也期待什么时候,我笔下的文字,也同样带有温度,不仅能温暖自己,也能温暖别人。
我从小就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喜欢诗的抑扬顿挫,也喜欢书法的别具一格,喜欢书本的油墨清香,也喜欢作家的妙语连珠。偶尔也随性拿着半尺毛笔,装模作样,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卖弄自己的书法与文笔,虽看起来是有点恬不知耻,但同样也乐在其中。
长大后才懂得文以载道的道理,但文字所起的作用,不再是单纯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而成为了一人一世界的精神印记,那种本能的发自内心的对文字的喜好,不仅流淌在血液中,也渗透在骨子里。
为什么我这个人很难写出带有温度的文字,可能与我本身的性格有关。
我是一个一下狠心就可以对自己狠的没有原则的人,有时候一根筋到没有理由。
记得高一的时候,曾经为了补作业,居然几次挑灯决战到天明,还有就是高三时候的早起,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早上五点起床,持续了将近两个多月,后来因为临近高考需要补充睡眠而终止了,倒真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就觉得如果不找个什么事情让我一直坚持一下就会崩溃掉的。
同样我也是一个喜欢嘴上逞强的人,你说的对但是我嘴上不会说我听你的,即使背后还是会尝试别人提的观点,看法,新鲜事物。
加上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所以很难写出带有温度的文字,不过我要改变,我要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拥有这种能力。
回归文字的温度,它不仅弥漫在书写的手心指间,更氤氲在握笔人的心灵,流淌在写字人的血液。温暖的文字是一段无言岁月的深刻记忆,是一首时代交响中的特殊音符,更是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翡翠珠宝。
鲁迅、朱自清等文人墨客的时代,那是一个只靠心灵的吐纳来运笔和靠手腕的抖动来张扬的时代,文字的温度不仅温暖了亲人朋友的心灵,也温暖了一个时代的脉搏,温暖了世人的灵魂。
可是如今,又去哪儿寻找那些带有温度的文字,炙热鲜活的文字在我们的心中慢慢死去,文字的温度被科技带来的的便利冷却到了冰点。网络上到处充斥的,都是那些格式统一,主题相近,千篇一律的鸡汤文。原先这些最能体现温度的鸡汤文,后来由于泛滥,没有过程,只渲染结果,炮制简单,所以渐渐没有了温度。
于是,我希望,我笔下的文字,都可以带着温度,不为别的,只为文字的永生,只为情怀的永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