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过年

作者: 叔丙仄 | 来源:发表于2015-02-26 14:29 被阅读901次

除夕这天搭高铁回乡,还未落脚,直接去到叔辈家吃晚饭,依旧是万年不变的话题,工作工资如何,何时带个女人回来过年?我低头不语,借口忙着抢红包,可接下来是被训斥不尊敬长辈、餐桌上最起码的是要认真听长辈的话。

"来,满上酒!"一杯未完,接着干第二杯,酒上之后,开始侃谈起来,"过年是人一定要回来的..."

"嗯。"我放下手机,可双眼不离手机屏幕。

"明年一定要带个人过来,要是冇的人就不要回来了!"堂弟发号施令似的。

"那我就不回来了哈!"

"你可真说得好!现在也快三十了,也该结婚了!"八叔又发起攻势。

"你听见了不?"堂哥见我瞄着自己的手机,举杯大声疾呼。

晚饭过后,被一群内侄,外侄团团围住,拉去放炮,我成了大小孩,大人们的扑克牌游戏毕竟非我之所能驾驭的。

告别,回到居所,凌晨在鞭炮中中来临,一个人回到楼上晚睡。

第二天,细雨蒙蒙迎新春。去舅舅家拜年,表哥驱车来接我们,弯弯曲曲,去到别了多年的山里。外公外婆的屋舍早已夷为平地,种上了青竹。

如今,山里也修上了水泥路,可以开车直达,旁边也盖上了新屋,曾经钦羡过二姥爷也已告老回乡,在舅舅家旁盖起了别墅,我想,在若干个纪元之后,后人研究今人,大概会找到这一片片的水泥化石。

见着了未曾蒙面过的亲人;拜见了多年不见、曾经为熟悉的人、现已为人父母的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还有长辈老人们。

曾几何时,我羡慕着那种居住城里的人,偶尔来一次乡下也必定是亲人们夹道欢迎,如今,我再次见到他们时,大多已经老去,也许昔日他们风风光光,也许他们最终都会落叶归根,可是当我见着外面的世界后,我却厌恶了这种劳碌一生,而后热爱这谢幕时的热闹场。

饭后,大人们喝酒话家常,小孩四处游戏嬉闹,而我等不知该站立还是坐着,本该是热乎场却如坐针毡。只得拉着我弟在雨林中去告别昔日的种种。

酒寻过后,父辈们去鸣炮祭祖,如此告慰故人。

给一好友发了条拜年短信,被询问之,我们这有什么传统?我答之,大概只剩下吃饭和祭祖了。而后,好友问,"不玩牌吗?"

"那不是我之兴趣。"

"金花,麻将,三代,地主。"好友告诉了我一些懂或不懂的名词。

"如此看来,这或许也成为了过年传统啊!"

大人们聚在一起,玩牌成了交际,也是他们唯一的乐趣,剩下些不会玩牌的婆姨,则围着火炉话家常,他人家的事成了谈资,某某在北京有了几套房,在三亚有几套房,在市里还有一套房用来出租;某某家一对母女嫁给了一对兄弟,纠结以后见面该怎么称呼亲朋;某某结婚了,某某怀孕了,某某和你年纪差不多,但是已经有车有房、孩子都上学了...想想我离开后,是否也会成为谈资:某某,是某某的崽,在哪里找到了好工作,可是就是不会说话,见着人也不打招呼,怪不得还未成亲。

晚饭过后,表哥载车送我们回来,一路上,父亲说着表姐夫听不懂的语言,向着他介绍家乡,说车行驶的这条路只有3米宽,如果遇着对面有车来,必须先按喇叭,对面车辆就在岔路口等待,直到按喇叭车辆过去;又说,过了这条路,前面那路因为通向省城一大官员老家,所以就左右两边各加宽了一米,然后就讨论起来,结论就回到了,家乡要发展,还是需要出一个领导人物,像那些挣了多少钱的,最后还是不能为家乡做出些什么大的贡献。我听着,却感觉悲哀,在这乡土社会,腐败有着它的温床,一切关系都是维持着有朝一日可能要依靠他,所以,着延续了千年的乡土人情,也许依旧会延续下去,也许标杆随着时代变化会有所不同,可大体都是在折腾这无意义的人生。

一连几天下着蒙蒙细雨,我爱这雨,至少它给了我逃离众人的借口,每日安安静静,聆听雨声,虽然再也回不到那无忧无虑的无知年代。 一周后,告别父母家人,目送这未曾熟悉却早已陌生的故乡,去到远方,拥抱那重复单调却无意义的人生。在父母眼中,大概我成了一个不孝而不可理喻之人,母亲在忙着把家里的腌菜和豆腐乳之类的塞进我背包中,并千叮万嘱我应该如何如何,而开着的电视机中主持人和嘉宾在煞有介事地讨论着联合国紧张事宜。

回程车上,看了部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里面的父亲最终还是把女儿嫁出去了,可是却如同参加了一场葬礼,终究只剩下孤孤单单的自己一个人。

相关文章

  • 牵挂:过年回乡,回乡过年

    过年是你来我往 过年是挤车赶船 过年是心歇身累 过年是家家团圆 再远的路 没有人嫌远 再遭罪的行程 没有人抱怨 过...

  • 回不去的家,容不进的城(一)

    【回乡or留城 你选择____】回乡过年热闹,留城过年冷清;回乡过年阖家团圆是老传统需要传承,留城过年由不得已的理...

  • 回乡过年

    早早请假回到先生老家过年。阳光比深圳的还好,很暖。回来没有冬日凛冽刺骨的寒风,光秃秃的树枝都很安静,没有咯吱咯吱摇...

  • 回乡过年

    隔了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今年重新感受了家乡浓郁的年味、见到许多亲人熟悉的面孔,吃团圆饭、放鞭炮、上坟烧香、走亲戚...

  • 回乡过年

    灯都故事系列小说 周春强到广东一晃十多个年头了,在灯都古镇古二开了家汽修厂,收入还理想,赚的辛苦钱。全家包括父母都...

  • 回乡过年

    人生奔波苦,过年故乡恋。 整我旧时装,还我旧时庵。 妻子新酿酒,父母笑开颜。 邻里亲如故,把盏问寒喛。 黄犬常戏足...

  • 回乡,过年

    除夕这天搭高铁回乡,还未落脚,直接去到叔辈家吃晚饭,依旧是万年不变的话题,工作工资如何,何时带个女人回来过年?我低...

  • 回乡过年

    扑克麻将辞旧岁, 酒杯声中迎新年。 最喜科技微信圈, 欢欢喜喜抢红包。

  • 回乡过年

    春节回到麦燕坪 三五公里炊烟问 老弱稀疏守家门 翘首相望待亲人 雪雾绵延高山景 无限清新故乡情 汽车喇叭响几声 喜...

  • 回乡过年

    时间的轮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腊月,朋友间聊天少不了的话题就是:你抢到票了没有?过年回家不? 抢到票...

网友评论

  • 1073a6076656:早早选了一个心仪的姑娘,我比较幸运吧
  • 9894447b4732:价值观的鸿沟简直没办法一起玩耍,我应该也是亲戚眼中的怪胎
  • 凌千一:曾经看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看到想哭,电影发生的背景是50年代,战败后的日本很快在废墟里爬了起来,迅速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增长中。这些喜悦的背后,却是传统的日本伦理道德的慢慢消融和瓦解。居住在乡下的父母和居住在城里的子女,就是两种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里的两代日本人,中间隔着深深的鸿沟。那种传统的大家庭,父慈子孝的孝道文化为核心的传统家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日渐凋零。生活在城里的儿女,已经组建了更适应现代节奏的小家庭,每一个人忙碌的工作,为的是自己的小家能够幸福,“家”的概念,已经慢慢改变了。纪子在安慰小女儿时说,这是无奈的,每一个人都会变,确实如此,人在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中,是渺小而无力的。封建小农式的传统家庭,必然要被淘汰,这是谁也难以去更改的。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树叶慢慢变黄,冰雪慢慢消融一样。始终面带微笑的父母,站在高塔上激动的寻找每一个子女的住宅,笑着鼓励儿女忙碌,而掩饰内心深处的失落,是上一代人所必将付出的代价。对于几个在城市里的儿女的自私与冷酷,两位老人并没计较,尤其是那个无比和蔼的父亲在老伴离世后的早晨,面对户外,冒出一句:“日出真美”。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孤寂,但更多的是超越生死轮回的空的境界。
    柴静在《用我一生去忘记》说过:“在我的人生里,当我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远离家乡,我选择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节目和自己的爱情。我以为这就是自由。可是,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轻松,就像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人,永远离不开方寸之地”。我们缺席了父母的生活,他们缺席了我们的成长,影片有一处画面非常耐人寻味:老祖母在屋外絮絮叨叨地问,小孙子始终毫无答言。父母与子女间很多时候都是这种单向的“交流”:年幼时我们乖乖地听,叛逆时我们不耐烦听,成家后我们无暇听,等到父母离去后我们无处可听。这世上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而另外一种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细想来,不过是一场轮回更替至此而已。
  • 543cb541741c:不打牌不推麻将在亲戚眼里已经成了一种怪胎,然后又说,“不抽烟不喝酒不就是废人一个嘛”,随后又开始逼婚,“你一天到晚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结婚”,“真的不要再挑了”,“明天找你某某表亲帮你介绍下相亲”,最后的最后,对于回家,没了丁点感觉。
  • 岑飞君:被逼婚已经成为常态
  • 397f2776f88e:加油 ! !
  • e43b14851d24:我马上24周岁,在老家过完年就是25了~作者遭遇跟我很像,回家就这么些事了~明年我能不能领一个姑娘回来呢~😱😱

本文标题:回乡,过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lp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