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创业今日看点
每一位老板都是一段商界传奇,长沙一把锯,如何从0到100,敲响深

每一位老板都是一段商界传奇,长沙一把锯,如何从0到100,敲响深

作者: 胡兄 | 来源:发表于2017-03-13 20:17 被阅读67次

2014年,曾做湖南某财经杂志人物专访,当时有个主题是,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商业故事,每一位老板都是一段商界传奇。以前不是很理解,今天近距离,终于明白它的真谛。

1

路,来自脚下

上世纪90年代,一个20多岁年轻人,离开工作四年的某国企研究所,只身来到美国,希望能够做点自认为伟大的事业.

但现实中的美国,并没有想象那么美好,满怀憧憬的年轻人,悲哀地发现,自己失去了说话能力——异国他乡,只懂听,不会说,交流很是困难,那时候有部很流行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就是他真实的写照。

偶然之间,收到一国内客户信息,希望能够帮助找一种复合型材料,这个要求,让他顿时意识到商机,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

年轻人于是尝试做复合型材料贸易生意,逐步事业有起色,最终占据国内70%的市场。

2003年,尝试在长沙望城买地,干脆自己生产。他就是今天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方鸿先生。

2

不转型,等死,狭路相逢,只能奋力一搏

正当盖好厂房,准备大干一场(毕竟国内他们技术一流,大客户又在自己手上,再加上本土优势),结果排名第一、第二的的两个客户,突然决定自己生产双金属复合材料了。

这时候的泰嘉,进退维谷,占据自己大部分订单的大客户居然成为自己最大竞争对手,而且是一触自己即死的那种。

泰嘉真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怎么办?危机逼迫他及其团队苦思良策,寻找起死回生之法——既然上游无法前行,那能否往下游发展,生产双金属复合型锯条?

但是,那时候也面临另外一个大问题,如此转向,那么原先下游合作多年伙伴——中联湖机,也将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最后经过1年多艰苦谈判,泰嘉,通过并购重组,收购下游企业,又经过2年多文化融合阵痛,从而跨过难关,成功转型。

3

众人只看到成功绽放刹那的美,谁又关注过背后坚持和辛酸

用方鸿董事长话来说,上市前,无人知晓,上市后反成了名人,世人只看到他们的成功,谁又看到背后的辛酸。泰嘉,从创立,就是刚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个新问题,而且往往都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否的那种。

2012年,泰嘉申请IPO,也计划好募集的资金都用于产能扩建等,原以为十拿九稳,更是在核准前,就用自有资金提前布局,结果厂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却收到IPO被拒信息。

这时候的泰嘉又面临一个问题,新项目等建设,是停工,还是继续?停工,相当投资打水漂;继续,会不会影响公司现金流?

当时的方鸿立马召集公司中高层所有干部,召开紧急开会议,综合评估各种可能情况,最后拍板,无论证监会通过与否,该做的还是继续做,上市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这才有了今天的泰嘉。

4

时代呼唤的工匠精神

方鸿那一代企业家,是一个时代缩影,从王石,任正非等,都经历外贸代理-建厂自我生产-成为行业领先。

正如方鸿先生所说,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去折腾自己,可能会被埋没;遇到好的时代,得对自己负责,不努力不会有好结果;努力了,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有可能。

他的一生,面临多次“折腾”,从国企研究员,到成了“北京人在纽约”,再到制造商,多次转型,多次阵痛,最后确定人生方向,十年如一日,专做一把锯。

想想方鸿,14年前跑到望城买地,尝试自己生产,不禁想到长沙另外一名企业家,蓝思科技老板,周群飞,也是2004年背着双肩包,跑到长沙买地建厂,差不多的时间,一样的专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如果没有上市,谁又会知晓?

2012年,IPO失败时候,方鸿对内部员工说,平常心、扎实干、多流汗、挑重担。时隔四年后的2016年,成功登陆中小板,他依然是这十二字诀。“做负责人的人”,这是方总的心得,也是泰嘉的文化,难道不也正是我们呼唤的工匠精神?

注:2017年3月12日,有幸前往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企业家方鸿先生创业精神,收获颇多,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位老板都是一段商界传奇,长沙一把锯,如何从0到100,敲响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pq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