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诚善者美文美德笔墨笺语城市故事
今日一言:释然二,见面的文化

今日一言:释然二,见面的文化

作者: 历史的转折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16:46 被阅读5次
今日一言:释然二,见面的文化

《见面的文化》

一、

1、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时光,

相识的甲、乙不期而遇,总会向对方关切的问:“吃了吗?”

回:“吃了。”

反问:“您呢?”

答:“吃了。”

那是物质文化匮乏的年代。一种问候的习惯。也是“民以食为天”的生活态度的决定表现出来的。

2、

改革开放40年,大众的生活普遍的改善和提高了。

见面的问候语,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简单的许多。

问:“你好!”

回:“你好!”

熟悉的人见面,总会唠叨的多问一句。

“好久不见,最近又去哪了?”

“我不是去哪哪旅游了吗。”

“您都去了哪?我不是家里忙这忙那的。家里一大堆事,哪有那闲工夫!”。

再熟悉一些的,求了个唠嗑没完没了。

二、

上周流行了一个小插曲。

说是“你是什么垃圾。”

想必看过这个插曲人都知道。

本来管理站大妈对住户送来的垃圾。应该说你今天拿来的是什么垃圾?

或者是“你手里提的是什么垃圾分类了没有?”

本应说“你这是什么的垃圾。”

也许简单地说成了,你是什么垃圾。

漏了“这”

这好像是没有文化人对文化人说话。

这让扔垃圾的人非常尴尬,我怎么天天都是垃圾?好在人家不想较劲找麻烦。

记得去年七月份在上海某小区住了月余,在扔垃圾时,管理站的大爷拦住我,非要让我把垃圾按分类扔垃圾箱。我说,还不会,请他帮忙分一下(其实也就是湿式)。那大爷不高兴说,天天给你们分,不累死我啊。又说:“照(看垃圾箱)上面字,做。”          偶尔一次发现,垃圾车竟然有无分类都一次性全拉走了,

其实都是工作上疏忽了,没有规范和文明礼貌用语。

才会遇上窘地

三、

有时在外地,好奇心驱使总想问一下当地人的风情。如同记者带着问题上岗。

一次在某超市购物,旁边一家麦当劳做活动,顺便进去了。工作人员很热情,介绍如何在手机上用APP加入会员,能有多少优惠,我告诉他,很少来这里,又在外地。他说不打紧,回当地也是有用的。且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架不住人家的好心好意劝说,当即决定,加入麦当劳,成为会员,

活动九时开始,未到点就坐等着。

一会儿,过来二位九零后小姑娘,在我对面坐下。

她俩䐐着我看她们,头扭向一边。一会俩人又聊开了。

其实,周围空桌很多,也没有人。

纳闷的是,她俩选择在我对面,一尺之间。

我也奇怪地问向她俩,“美女,怎么没去上班。”

对眼了一下,“过来吃早餐。”(其实来参加活动的)

我趁势问道,“可以问个问题吗?”

“说!”

“你们上海姑娘,对于恋爱一方,什么要求”

“当然男的要上进的,没有不良嗜好。”自然升调女版回应。

“对方是外地人呢?”再问道。

“喜欢都可以了。”

“房子呢?”

勉强答:“一起努力就好了。”

另外一个插上抢答:“不行,必须得有房子!”

是的,没有房子,双方长辈都不会同意的,一定是高举反对牌子。

有许多事情莫过于张口,什么时候说话,有一个契机,还有一个共性的话题,人人都知道,可以讲的时候。必须不能提及个人隐私。

见面说话的学问,洽如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后面的话,不说了。说过了,有封文的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一言:释然二,见面的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tm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