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0天行程结束时,我才知道他原来叫peter!
从他自我介绍的那一刻,我就执拗地把peter听成了better。
他是我们此行全程的导游,老爷子70多岁了,陪着我们攀登古堡、城市暴走、长途拉车,辗转的赶路对于better(叫better吧,一路上我都是这么称呼他的)来说都不在话下。
第一次跟better聊天是在罗扎法特古城堡。
暴晒之下让登上城堡的我疲惫不堪,所以决定在大部队前先下山,沿路看到better,于是边走边聊。 我问他有没有到过中国?原来50多年前,better曾到北京某学院留学,那时交通还不发达,他从阿尔巴尼亚坐船经过21天抵达广州,然后乘飞机北上。在北京他先学了一年的语言,然后才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better的中文有些生涩,吞音很重,一些句子我必须极其认真地听才能分辨和明白。说来好笑的是我竟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那么认真地听一个人说话了,每天处在母语的环境下,对话的人的发音和意思因为太熟悉而常常心不在焉。 是啊,算下来better已经将近50年没有使用中文了。
他回国后并没有从事与中文相关的工作,所以渐渐生疏了。 我突然好奇起来,“那你不是旅行社的员工吗?否则怎么会来做导游呢?70多还没有退休呀?”better被我连珠炮似的问题弄得有些发懵,我不好意思地笑着再一个个问题解释给他听。
原来他早就退休了,因为阿尔巴尼亚极少接待旅游团,所以根本就没有中文导游,他是在朋友的求助下才答应来接待我们这一个团的。由此可见,曾经巴尔干半岛诸国旅游业的发展是十分滞后的。不过不管怎么说,better都是阿尔巴尼亚说中文最棒的老爷子!
在酒店的早餐厅,better问我的名字,我在纸上特意把中文姓名写得大大的。他看了一会儿说不认识,我又标上了拼音,瞬间better从兜里拿出了电子词典,就是我们类似的“文曲星。 我告诉他自己的名字是个生僻字,电子词典里一定不会有。
谁知,他头也不抬地回复了我一句“一定有!”,然后完全投入进学习模式中了。 半杯咖啡的时间过后,better才抬起头,有点遗憾地告诉我没有查到,嘴里还反复嘟囔着“怎么会没有呢,应该能查到啊”。
我压低自己的笑声同时为了不打击老爷子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就告诉他不用查了,这个字只有唯一的一个解释——形容“玉的光彩”。 他沉默了一小会,问我玉是什么,我反问他“光彩”有没有听懂?他摇头,我想必须要用更简单的词表达出来。于是,便脱口而出“就是宝石很漂亮的意思”。
突然better的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宝石很漂亮,对,这回我听懂了,嗯,你就应该叫这个名字”。那一刻全桌人都被better认真的样子和坚定的语气逗笑了。
旅途中,better会突然即兴唱两句中国歌,然后问我们歌名,每次都是听清了歌词却跑了调儿,找到调儿的又没听明白歌词,只能借搜索引擎摆平他的问题。 他说最喜欢的明星是邓丽君,最喜欢的中国歌是《美酒加咖啡》。
他会在女士们让他猜年龄的时候为难又委屈地咬着手指,进退两难……
我知道better这个名字一定不是他的真名,还自信满满地跟团友保证我的猜测,直到行程的最后一天,偶然看到签名我才知道他原来叫peter!这个是他的真名,只是我一直听错了而已。
乌龙事件,谁说这不是旅途中的又一段珍贵记忆呢?
在行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送我和朋友一人一条手链,有圣母玛利亚 头像做装饰的手链简单却珍贵,我非常感谢better的祝福并深深感动。
peter or better,whatever,peter,is a better ma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