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微日记2

作者: 挖泥巴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22:44 被阅读27次

    作者:茶山

    理解服务设计

    • 服务设计是从服务结构上,通过对服务要素的调整,对原有的服务系统进行重组及优化,从而间接地提升用户体验
    • 解决用户的顾虑和担忧,其优先级是最高的。
    • 好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不是各种功能的集合或集成,而是各种相关联使用场景的一种交叉或是链接
    • 产品的一个特征是先生产、再销售,后消费。而服务的一个特征是,先销售,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 任何一个学科或是领域的发展,往往者阳伴随着竞争开始的,就如同“实体产品竞争”的年代,诞生了“工业设计”一样,服务设计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伴随着“服务的竞争”开始的。
    • 评价服务的品质和价值,有五个重要的层面:信任性、响应性、明确性、共感性和有形性。

    寻找服务接触点

    • 找出用户接触频率高与低的部分。与用户的接触频率高的部分,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方式,从而让用户感到熟悉;而与用户接触频率较低的部分,则尽可能地应该凸显差异化,从而适当地刺激用户。(作者举了一个电影海报和书本的字体的例子,电影海报更新频率慢,要凸显风格;书本翻页频率高,字体最好是简洁一致的,读起来才不会累。)
    • 最短距离的接触点,指的是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的接触点当中,距离最短的那个接触点,这里的距离包括物理上和心理上的,有无形和有形的。越是靠近那个接触点,越是能考验产品及服务的品质(作者举了面包的塑料外壳打不开的例子)
    • 判断接触点是否重要,不是从接触点自身开始判定,而是从利益相关者开始判定的;其次,就是要看那些接触点是否能够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主要需求。
    • 换到更上层来看,比如不仅仅把点餐机视为点餐或结算的工具,而是餐厅、用户和饮食之间的一个接触点的时候,那么,它的意义和价值,也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 首先从顾虑入手

    解决问题的思考

    • 直正好的服务体验,很多时候,不是基于技术或是智能产品功能上的创新,而是基于系统及组织架构的创新得来的。(作者举了公司餐厅的变迁,从现金到饭卡到餐卡与工牌绑定,刷工牌,到认为最好是免费自助餐)
    • 利用闲置资源解决和优化一个或是多个系统的问题,便是“分享经济”核心
    • 通过把某些服务的过程细节呈现给用户来唤起用户的同理心,来得到客户的理解甚至感动。比如快递多的时候把快递的周转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感受到快递的不容易,也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 解决设计主张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首先考虑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
    • 提高流量和提升人气是本质区别的,流量可以通过事件刺激,人气则是通过高品质的服务才能产生的。
    • 将整个服务系统进行分解,并分步骤、分场景地进行阶段性的服务升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 从资源架构层面出发,对资源的投入和输出方式进行设计,从而建立起低成本的、可变通的服务能力,便是服务设计在互联网公司进行应用切入点之一
    • 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 套餐思维
    • 评价一个服务系统是否完善,不是从这个服务系统自身开始的,而是看这个服务系统,与相邻的服务系统之间的利益是否有冲突,如果是互补的,便是进步的,反之,则是退步的。
    • 长板思维,把桶倾斜,无限延长长板可以承载更多的水。即发挥自己的优势。
    • 系统横向上的全链路体验,往往比系统内部纵向上的体验更重要。

    特色服务打造的思考

    • 服务的特色,往往都是从常规服务以外的服务中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好的服务的标准,指的是常规服务流程以外的,那些异常服务流的标准。 (异常服务流是无法定义出来的,需要靠服务提供者临时发挥,因此需要给服务提供者什么样的服务准则呢,以帮助他们面对异常里可以给到客户特色的服务)
    • 当用户通过你的服务系统,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如果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将会大大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 应该站在分支流程上的那些服务接受者的立场上,全面提升各个服务流程的体验(如书店里的礼品打包,快递等)
    • 差异化,就是要找到一个点,在差异化的极致的那个点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聚焦,投入时间和情感
    • 把资源放在特殊用户的情感需求上,在未来,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服务策略

    谢谢 淑玲的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服务设计微日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gp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