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司马相如在梁孝王刘武去世后,因为混得不得意,就“因病辞官”。
这里一是注意一个“官”字,“武骑常侍”,官虽然不大,却是他花了不少钱买来的(他家曾经是有过钱的), 二十岁前他也超喜欢舞刀弄剑,只是这个官虽说是近侍,不过是皇帝出去打猎的时候凑个热闹。年龄渐大,上升空间有限,心就渐渐冷了;
二是注意一个“病”字,年纪轻轻的病?欺君当然是万万不敢的,这至少说明当时司马相如确实是有病的,什么病?按下不表。
于是二十七八岁的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就来到了卓文君的家乡临邛,似乎是和县令还绞尽脑汁地设计了一番,又是弹琴挑逗,又是夜黑风高,才把十七岁的绝色小寡妇偷走了。他们自以为得意,哪里读得懂当爹的心思?卓文君的老爹卓王孙才是“黄雀在后”。等他们跑了,命人关起门来,老汉烫了一壶小酒,拈着胡子哼个小曲慢慢享受。
以司马相如的人才,那是龙凤之姿,虽然有点口吃,只是碧玉微瑕,算不得毛病。要论文才,那是文曲星临世,满腹锦绣。自己的女儿虽然也有几分姿色,但是寡居在家,又心高气傲,眼瞅着过了二十,基本上就是终身荣誉寡妇了。
天下掉下个司马相如!
卓王孙早把他的背景摸了个烂熟——本为世家子弟,家道中落,只是蛰伏于此,他日一飞冲天,无可限量!但要把女儿按常规提亲给他,呵呵!来得太轻巧,没准会撅了老汉的面皮。而明修栈道,只是给他们提供个“偷”的机会岂不是更容易?这世间的情,只有偷来的才最珍惜。
一切都在卓老汉的算计之中——跑倒是容易,(不追你,你还跑不掉?)可混口饭吃难,你们开个小酒馆当我不知道?只是让你们体验一下世道艰险,人情冷暖。可笑的是,后世人以为我老汉脸上会挂不住,我本是商人起家,女儿开个酒馆也是商,有什么所谓!倒是那个相如小白脸子,好大的一个“士”,现在穿着个犊鼻裤亲自洗盘子,我看你能坚持几个昼夜?
果然,没过多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体验式私奔节目《奔跑吧情人》就正式结束。老爹给了他们家奴丫鬟老妈子足足上百人,再给钱一百万,建个豪宅,似乎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不仅如此,司马相如后来的际遇也完全在他老丈人的料算当中,先是他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到了皇都之后,再拼尽终生所学洋洋洒洒巴结出一篇《上林赋》,汉武帝龙颜大悦,司马相如于是被封为郎,摇身一变成了武帝的侍从官。
那这时候他的病呢?据《史记》所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这是正史当中对于消渴疾的第一次记载,所以,后世说到此病,就直接说“相如病”、“长卿病”、“临邛渴”,病以人冠名,也算是盛名之下的一种负累吧?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消渴疾跟今天我们说的糖尿病有点相近,属于一种很公平的“富贵病”。
《黄帝内经》说,长期食用肥甘之物者,会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伤津,从而引发消渴。故而患这种病的往往是“肥贵人”,即体形肥胖的养尊处优者。
应该说,在司马相如去临邛前他就已经得了消渴病,他正是以这个病辞的官,病来自家族遗传也未可知。最糟糕的是,那时候应该没有现在对付糖尿病的高效秘方,能直接注射胰岛素。其时国人对消渴病的认识还在浑沌阶段,直到唐代,孙思邈才告诫:消渴疾患者要忌酒、节制房事、限盐、减少面食。
即使是药王,所能提供的也只是被动防御的办法。
司马相如当时恐怕连这也不知道,美人入怀,风情无限。据《西京杂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
而司马相如“悦文君之色”再正常不过,“遂以发痼疾”,于是病情加重。《西京杂记》的作者葛洪说:“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
意思是说司马相如好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还写个文章来警醒鞭策自己。
“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私下认为《美人赋》的笔法似乎不够老辣,应该是他在梁孝王那里混日子的时候写的。
文章中的他自己简直是柳下惠的N次方,其实是手一滑就写出来的,老年司马相如哪里有那么笃定?他在茂陵的时候也很不老实,还打算纳一个小女子为妾,被冷落的卓文君不得不写了一首诗《白头吟》给他上课。
可见,他到死之前还在蠢蠢欲动。
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 53岁的司马相如应该是死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