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花香的随风飘入鼻腔,清新而又怡人,除了花香,还能听到鸟儿的欢歌笑语,再配上温暖的阳光,让我感受到春天真的到来了。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最适合去旅游,所以我打算去先秦时代去游玩,了解一下那里的文化。
旅游先秦文化的第一站是先秦的神话故事。
先秦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比如说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当然也有关于这些神话的书集,比如说《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等。虽然没有全部都看过,但是里面的故事有的还是听过的。
那就从我最喜欢的女娲造人的故事说起吧!传说天地开辟之初,没有人类,女娲用黄土创造了人类。人类诞生以后,在女娲的保护下快乐的生活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共工撞到了不周山,天河水流入凡间,造成了水患,人类无处安身,女娲又挺身而出,炼石补天。
女娲造人的故事一直都喜欢听,小的时候每次看到有这个故事的书籍都忍不住要去看一下。如今依旧喜欢这本书。因为很喜欢神话故事里面女娲这个人物。因为她很不仅伟大,敢于奉献,而且还是个美丽温柔的女神。
除了女娲的故事,还有很多神话故事,比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也就不一一说了。虽然都是传说的故事,但是却很美,值得一读,有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读一读。而神话故事不仅能够让我们充满想象,更能让我们明白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
我家最近也买了一本神话故事书,因为家里神兽刚好要用,所以就买了。如今闲暇时间可以拿出来读读也不错,读神话故事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够学会很多道理。先秦文化的神话故事不仅好看,而且读过之后还能学到很多知识。有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学习一下。
旅行的第二站,商朝的甲骨文。
想要了解先秦最早的文字,那我们需要先穿越到殷商时期,因为先秦最早的文字就是那个时代出现的。对于商朝这个朝代,我们首先会想到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因为封神榜里面的故事很多人都看过。其实商朝除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还有先秦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对于甲骨文,我也不太了解,查了一些资料。原来甲骨文又叫做契文或者是龟甲兽骨文。是指商朝晚期王室用来占卜记事刻在兽骨或者龟甲上的文字。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却在网上看到有甲骨文的图片,可惜才疏学浅,看不懂,不过看起来也挺好看的。和现在文字比起来难懂,但是如果懂的话,也就不会这么认为,而甲骨文作为先秦最早的文字,也是很有价值的。里面一定记载着那个年代的事情,很值得去学习。
现在的汉字也是甲骨文演变出来。可以说甲骨文是汉字的祖先。汉字对于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因为更简单易懂。这也和我们从小的学习有关系,因为我们从小学就是接触的是汉字,而对甲骨文只是了解,所以认识的也不多。不过仔细观察甲骨文,你会发现他和汉字还有几分相似。好了,关于甲骨文的了解就到此为止,有兴趣的的小伙伴可以去查阅一下资料。
旅行的第三站周朝的文化。
商朝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或者龟甲上,那周朝呢?周朝也同样没有纸,他们是怎么写字呢?原来周朝使用的文字是大篆,是刻在像鼓的石头上,又叫石鼓文。那个年代没有纸和笔,书写工具是刀笔。而周朝留下的书集有很多,比如说《竹书纪年》《尚书》……等等。既然有书流传下来,那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呢?
周朝的书写的材料是竹简,木牍,帛书。竹简和木牍主要是刻在竹片或者木块上,而帛书的材料则是白色的丝帛,材料昂贵,只有贵族才会用,多为写公文或者作画用,一般书集很少。周朝那个年代没有纸,全靠刻出来的,应该比现在写字累多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爱好文学的人。
在周朝的旅行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了解了那个朝代的书写工具,书集,还有书集的材料,原来没有纸和笔的年代,古人也有办法书写,那就是篆刻。想想如今这个年代,纸不再是个稀罕物,但是放在那个年代却是个稀缺物,真想邮寄点过去,可惜现在的东西也不可能到古代。
如今这个年代比周朝爽多了,因为写字不用那么费劲。书写材料也有很多,比如说A4纸,作业本,白纸,草稿纸……等等书写材料可以说有很多,笔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说钢笔,毛笔,圆珠笔,自动铅笔,铅笔,彩笔……等等种类齐全,我们想用什么都可以,而生活在周朝的小朋友却连笔和纸都有,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如今这个幸福的年代。也正是一代一代的改进和创新才换来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那样对我们的未来才更有帮助。
旅行的第四站春秋战国的文化
说起春秋战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最先想到的是一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背诵的文言文,现在依旧记忆犹新,因为那个时候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背了多少遍,所以一直都记忆深刻。那这和春秋战国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这篇文章出自《诗经》。
而诗经就是春秋战国的文学作品,诗经包含《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于各地的民歌,具有民歌特色,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祭祀之诗歌。颂则为用宗庙之诗歌。关于诗经的内容,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有空会去拜读。
除了诗经,春秋战国的文学还有《楚辞》《左传》《四书》《五经》……等等。那就说说最熟悉的论语,因为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虽然只是皮毛,但是好歹也学过,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然除了这一句还有很多有哲理的句子。也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原来在战国时期有这么多文学作品,有时间就一本一本的读,学习一下书里面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小故事可以读。比如说烽火戏诸侯,西周的最后一个君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点燃了烽火台,戏弄前来勤王的诸侯,可想而知,最后的结局是悲剧。周幽王被杀,美人被掳走。周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灭亡。
若是周幽王是个明君,不沉迷美色,我想西周可能是另一个结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自私只为自己考虑,要顾全大局。若是当时周幽王能够顾全大局,不戏耍诸侯,我想他也不至于是这样一个结局。每读一个故事,就会涨一些知识。
除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还有很多小故事,比如说剑射周天子,问鼎中原……等等。有很多好故事可以拜读。春秋战国也是个有趣的时代,因为有很多故事,文学作品,都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是那个年代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财富。也就是文学作品,有很多知识可以去学习。
旅行先秦文化的第五站秦朝的文化
来到秦朝,那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因为秦朝就是秦始皇统一的。秦朝的文字为小篆,秦朝重武轻文,虽然有焚书坑儒,但是在秦朝这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的,比如说《吕氏春秋》《谏逐客书》《论督责》……等等虽然文学作品并不多,但是也值得一读。
秦朝书籍也是竹简或者木简。没有纸的时代可能都是用竹简和木简,此刻感觉很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现代,现代写字真方便了。除了用纸写字,还可以用电脑打字。办公也会更方便。试想一下,若是当时秦朝有台电脑,秦始皇估计办公会很方便,不用拿着沉重的竹简一个一个看过去。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所以那个年代秦始皇应该会很辛苦吧!因为每天都在看竹简,一个一个看过去再批阅,可想而知,工作量该有多大。所以我觉得在古代当皇帝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过,秦朝那个年代,虽然科技没有那么发达,但是也做出了很多惊人的东西,比如说兵马俑就做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觉惊叹。好想穿越到秦朝看看到底是怎么做的。可惜,没有那个能力。不过可以在知识的海洋去了解,去探索,去想象的穿越。
秦朝除了兵马俑,饮食方面也和现代不同。现代人都是一日三餐,而秦朝则是一日两餐制,一餐为招食,大约九点吃,一餐则为辅食,一餐四点左右吃。想想那个年代人确实不容易,一天只吃两餐,估计很多人都吃不饱吧!毕竟那个年代条件不好,主食也都是些杂粮。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铁锅,更没有油,所以那个年代做的饭菜可能没有如今做出的色香味俱全。不过在那个年代想要生存下来估计想的不是饭菜的味道,更多的是填饱肚子。在秦朝文化之旅就到此为止。
旅行先秦文化的第六站先秦的文学家们
1.老子。说到先秦的文学家最先想到的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他的代表作是《道德经》,老子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位比较神秘的人,因为生卒不详,以博学而闻明。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德经也读过一点,记得里面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的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天下所有的小事都是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告诉我们小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大问题。而做大事情,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着成败。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虽然字数简短,但是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和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有时候感觉心情烦躁的时候,会拿起手机打开道德经读一读,瞬间感觉心情好多了,因为里面有去除烦恼的好方法,可以让人平静。
虽然没有见过老子,但是可以想象。老子可能是一身白衣和蔼可亲的白发胡须的老爷爷,手拿竹简,仙风道骨,博学多才,很有文气。而老子也确实是这样,幼年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十岁跟着商朝著名贤者商容学习,因为太过聪明,十三岁便学完,后来进入周朝太学里面学习了很多知识,曾担任过周朝守藏室之吏。可以说老子在他们那个年代学问很大,影响力也很大。虽然没有见过老子,但是感觉他应该是个有智慧的人,而且他留下的道德经也可以学习。读完道德经你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很多道理。
2.孔子。孔子是谁?我想不用多说,很多人都认识他,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说起他忽然想到网上的一个视频就是很多学生拿着零食去祭拜孔子,希望能够考出个好成绩。不过孔子他老人家可能也帮不到他们,毕竟学习这种事情还是需要靠自己。就算是孔子在世估计也是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而不是平时不认真,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学习这种事情需要靠自己,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而投机取巧帮助不到自己,反而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关于孔子最先想到的是《论语》因为学过一点。《论语》是他和弟子的语录。曾经也学过其中的摘选,印象最深的句子有很多,比如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还有很多。
其实他除了论语以外还著作了《春秋》,《诗》《书》《礼》《乐》《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青年时曾为委吏,乘田等官职,爱好学习,所学知识渊博。后来周游列国,再后来归鲁,一边教徒,一边从事于著作,可以说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学问,著作。虽然没有见过孔子,但是对他印象也很深,因为他和弟子的语录里面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知识,可以说句句都是无价的财富,有机会一定好好阅读。
若是孔子生活在如今这个年代,估计也是不错的文学家和老师,因为他是个有智慧和才能得人。虽然没有见过孔子,但是可以想象一下他是什么样子,孔子可能是一个很儒雅的人,黑色的头发,长长的花白的胡须看起来就很像是一个饱读诗书,很有文气的人,而且还很和蔼,是个慈祥的老爷爷。
3.孟子。关于孟子,我们最先想到有关他的故事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和孔子一样,父亲去世,跟着母亲长大,小时候的孟子很喜欢模仿他人,而母亲为了他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可以说孟子的母亲很重教育。放在如今这个年代,又有多少母亲能像孟母一样为了孩子有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断搬迁。因为搬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说房租,环境,出行是否方便,物质,装修……所以搬迁也没有那么容易。
好像有点扯远了,回归正题,孟子,孟氏,名轲,字子舆,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他的代表作品我们都很熟悉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他的作品也学过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鱼我所欲也》里面开头两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他告诉我们当两样东西不可以同事得到的时候该怎么取舍。
除了老子,孔子,孟子还有很多文学家比如说墨子,孙子,庄子,屈原,荀子……等等有很多。原来在先秦时期有这么多文学家,而他们所著作出来的经典作品,每一本都是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
在先秦的文化之旅就到此为止,这次旅行我学到很多知识,比如先秦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先秦的文学家们,先秦的神话故事……等等,都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这次旅行很顺利,下次有空还会继续去旅行,因为那里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虽然旅行已经结束,但是收获也是满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