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作者: 6fe231abcbc9 | 来源:发表于2020-11-06 20:53 被阅读0次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如何,同第一任老师的指导直接有关,而第一任老师指导得如何,又首先决定于他本身的素质如何。

    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小时候我的爷爷总跟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很多家长虽然没有刻意教给孩子什么家训,但不经意间经常说的那些话会给孩子带来深远影响,而且会渗透在孩子今后的为人处世当中。有的家长喜欢用俗语来教育孩子,有些俗语听起来并没有错,可是因为孩子理解能力跟不上,再加上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就会变成错误教导,影响孩子一辈子。我们小时候应该经常会听到“穷养儿子富养女”这样的话语,其实,我个人认为,儿女都是父母的宝贝,为什么儿子就要穷养,女儿就要富养了,我曾经就疑惑过:为什么女儿不能穷养,儿子不能富养了?当时的我年小不懂,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到现在依我看,儿女应该不分穷养和富养,在你年老返乡时,靠的是谁?是你那些花天酒地的朋友吗?是你年轻时工作的同事吗?是你关系亲密的亲戚吗?还是……都不是,最终还是你的子女,你的儿子。女儿终究会嫁人的,你依靠的是你的儿子,就像我对我的儿子,我对他说:“我不会用农村的俗语,“穷养儿子富养女”来教育你,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已经过时了,以前孩子多,一家有4-5个孩子,但现在不同了,虽然二胎放开了,但是现在一家最多2个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待你们如宝,所以我对你和你姐姐一样对待,你要什么我尽全力给你,你姐姐要什么我也会尽全力给她,哪怕我再无力,我都会尽全力给你们最好的,如果你要的东西我真的没法给你,也希望你不要嫌弃我,我们作为父母能尽力给你们的都会尽力的,只希望你们能够健康成长,努力工作”。

    这看似是几句简单的话,但我认为孩子应该理性培养与教育,我相信大家也听过这样的话,“穷谁都不能穷孩子”,其实,这里面的“穷”字,我是这样定义的,作为孩子的你,在你没有工作时,你的衣食住行,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满足你,哪怕家里条件再差,哪怕家里再穷,我们作为父母都要尽最大能力帮你,不可能让你受生活的苦,你要吃什么,喝什么,我们作为父母都会尽全力来满足你。但如果说你要我们父母拿钱给你找工作,我只会告诉你:“不可能”,哪怕家里条件再好,哪怕家里再有钱,我都不会给你用钱找工作,因为如果我今天用钱给你找了份工作,明天有可能你就被开除了,为什么?因为你不会重视这份工作,你会认为:反正我家里有钱,万一工作丢了,用钱再找一份。你永远都不会有上进心,永远都不会做好一份工作,所以,我即使再有钱,再有权,我都不会用钱来教你生存。因为这样的子女,哪怕长大再有才,再有能力,都不会有上进心。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了全国的父母!

    一个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家牛肉面店吃完面才回家,他们经常点两碗面,每次吃面之前,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囫囵吞枣的孙子大口大口地吃。

    这家面店没有服务员,面条一般是老板煮好后,客人自己来端的。这一天,奶奶来端面的时候,干脆拿起筷子,将自己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另外一个碗里,然后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店主看到这情形猛摇头,但没吭声。

    奶奶微笑着让孙子吃,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皱了皱眉毛,说:“奶奶,你今天怎么没将牛肉给我?”

    奶奶说自己的牛肉已经在端来前全部夹给他了,但孙子不相信,在那里大叫:“你骗人!你肯定将牛肉偷偷藏起来了!”一边叫嚷一边用筷子往奶奶碗里掏,竟然将全部面条都掏在了桌子上!

    奶奶露出无奈的表情,一边说你真不听话,一边用筷子将桌子上的面夹回自己碗里。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么能这样?我不吃了,不吃了……”孩子说完之后,周围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着这个小霸王。

    奶奶叹了一口气,说:“不吃会饿肚子的,那我再买一碗吧!”

    正要开口,店老板冷冷地说:“不好意思,我的面不卖给你们了!”

    奶奶无奈地坐回去,对孙子说:“我的牛肉已经给你了,我真的没偷吃!”

    这时生气的孩子愤怒得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一伸手,竟将桌子上两碗面都打掉了,气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后面。

    周围的人投去谴责的目光,这孩子也太霸道了,这个奶奶怎么能这样溺爱孙子?

    没多久,孩子带来了一个男人,看样子,应该是孩子的爸爸,后面跟着的奶奶在抹泪。

    这个男人一进门径直找到了店主,说:“给我三碗面!”然后气呼呼地坐下。

    店主没吭声,给他们做了三碗面。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将其中两碗面的牛肉全部夹到了孩子面前,便大声喊:“老板,过来!”当店主走近后,男人敲着桌子说:“我给钱买的面,我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我喜欢给我儿子吃就给我儿子吃,你看,我全部夹给了我儿子。现在我们还不想吃你的面了!”

    说完,往碗里吐痰、吐口水!然后甩下了100元,牵着孩子的手走了。

    店主生气得掉泪,说当初拒绝卖第三碗面给婆孙,是希望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想让老人知道那样溺爱孩子是不对的,没想到给自己招来侮辱,这个社会好人难做!

    这个故事,深刻的教育我们: 孩子成为小霸王,无疑是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长期溺爱的结果。真的没想到有一个这么溺爱孩子的奶奶,但更厉害的是还有一位比奶奶更加溺爱孩子的父亲,这无疑是个悲剧啊!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给孩子,

    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重智轻德”。其表现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

    我认为家长溺爱孩子有10大“典型”形式,让每个父母们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否存在着以下这几项典型的问题呢?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来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家庭中,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在当今社会,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一直陪在身边,他去哪里,父母就跟到哪里。我认为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我认为,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中国有句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这就是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

    但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

    俗话说:“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教育孩子,我认为不只是物质上的,我觉得更应该用心,用爱。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需要用爱来滋养孩子,陪孩子慢慢成长。爱不是庇佑孩子,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独立地飞翔。

    总之,俗话虽然有道理,但是也有它的适用环境,在表层意思之下更有深意。孔子老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在教育自家孩子时,先看清孩子属于哪一类,再有针对性地教育。比较胆大鲁莽的可以教他“三思而后行”,太过谨慎小心的还是让他“当机立断”吧。而且要说得明白易懂,不要含含糊糊,让宽容就说宽容,别说成“吃亏是福”。

    教育孩子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尽数谈到。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经验:

    在教育中: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反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众所周知,孩子的发展是千差万别的,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家的孩子喜欢音乐,自然在音乐方面施教会有好效果;而你的孩子喜欢绘画,但你却不允许他学画画,而偏要他学音乐,自然效果不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很会因材施教。据说他的学生,冉求和子路曾向他请教过同一个问题,即听到了一种号召或者是呼唤,是不是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响应。先是冉求问他,他回答说,当然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后来,子路又问他,他的回答却截然相反,他告诉子路,既然你有父兄在,当然应该先请求父兄,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他的学生们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孔子解释说,冉求的思想偏于保守,行事畏缩,故而有意激励他;子路的思想偏于激进,行事急躁好胜,故而抑制他。这就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最有针对性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作为父母,也要如此,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才能掌握好教育孩子最正确的方法,否则只能让孩子与自己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驰。

    个人认为,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他在面对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失败、挫折时,告诉他两点:

    一是你会支持他。你会接纳他不优秀的那一面,他可以脆弱、无助、告诉他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害怕我们做的不好,不必为此感到羞耻,但是我们要为此负责。

    二是告诉他要去和每一次失败、教训、挫折,建立正向的连接。比如说挫折还有一种说法叫试错、叫经验、叫成长。我们要把每一次挫折变成我们的经验值,帮助我们下一次做的更好。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即使不需要父母任何人为的努力,都布满了大量的挫折。你欢不欢迎,挫折都会来。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当挫折来临的时候。孩子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有把挫折转化成经验的智慧,有可以用来消融逆境中情绪的能量。

    孩子的勇气、智慧、能量需要来自父母,但是很多孩子没有得到这些,却得到了大量来自父母的挫折。当孩子表现不好时,他们不仅羞辱孩子的智商,甚至羞辱孩子的人格。

    所以很多孩子,很早就开始觉得自己没有优点,没有能力,做不好任何事情。他们早早就丧失挫折的能力。因为他们被父母打败了。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成功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在我看来,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大家都看过“挖井”的漫画吧,你只要一天挖一点,一天挖一点,日复一日,总有一天,你会挖到水源的,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你要慢慢地培养他,就像挖井一样,每天进步一点点!即使想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最后,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如果我们都去做我们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成功绝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其实教育孩子,首先,适当地管束孩子的自制力。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但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其次,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一般高自我价值观的人都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踏平坎坷成大道,推倒障碍成浮桥,熬过黑暗是黎明。每天早上醒来后,你荷包里的最大资产是24个小时。此时不搏何时搏?全力以赴,铸我辉煌!

    家长朋友,孩子就像一块橡皮泥,你想捏他什么样,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孩子又像一块璞玉,需要你来雕琢;孩子更像一座宝藏,等待着你去挖掘。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找到一个适合你与孩子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持之以恒!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dx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