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太平天国就不能不提洪秀全,坊间有很多关于洪秀全的传记书籍。史景迁在《太平天国》书中对他有着详细的分析阐述。《天国之秋》则抛去洪秀全,更多的是从其族兄洪仁玕的角度,描写太平天国及其内部管理机制。
我对于洪仁玕的了解非常有限,众多相关历史书籍中很少看到提及到他,《天国之秋》中对他的个人脱变与思想轨迹有大量的篇幅,是书中重点讲述的人物。
他对于太平天国的贡献不可小觑,马背上打天下时,杨秀清、石达开等可以横扫千军,却没有可行的治国安邦理念。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强制男女分开居住等,皆不得民心。
如果没有洪仁玕的执政理念与开放思想,周旋于外国势力,借助于洋人力量,我想太平天国可能会灭亡的更快。
这篇文章讲讲太平天国的代表洪仁玕。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太平天国建都后,1859年到达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干王,主持外交事宜,一度总理朝政。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太平天国的兴起,有着它时代的特有性,没有清政府的落后,门户的开放,就没有传教士的进入,就没有《圣经》的流传,或许洪秀全就不会以拜上帝会这种形式起义,一切都源于时代的必然,不是孤立、偶然的事情。
洪仁玕是首位洪秀全的信徒,同为科举久试不中之人。大病初愈后的洪秀全在家乡创建上帝会,四处讲道。因家人阻拦,1844年他并未同洪秀全、冯云山一起离开家乡传教。
1853年得知洪秀全成立太平天国,从家乡前往寻找,途中遭遇官府巡捕,险些被抓,最后避难于香港,得到传教士韩文山的收留。
在港一待数年未找到机会离开,后受洗成为一名基督教徒,成为伦敦道会传教士的助理,在传教士所办的学校里,学到欧洲的政治、经济、科学、医学、政府行政乃至军事科学方面的观念。
在香港的几年,对他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也让他对中国以外的局势有了广泛的了解。1858年,洪仁玕偷偷离开香港,跋涉一千多公里,横越战火连天的中国,前往南京。
洪仁玕抵达南京时,天王已不理政事,地位仅次于他的东王杨秀清得以掌管朝政。他以严酷的军法治军,实行不切实际的共有制土地改革,到1856年,杨秀清实际上已经完全把控朝政。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爆发 “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及同党二万余人被杀,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疑愤而带军出走。
洪仁玕被委以太平天国朝中高职,位置仅次于天王。
洪仁玕以外交事务主管的身份,开始在南京主持朝政。宗教是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基础,凭借在香港居留那几年的经历,洪仁玕致力于透过宗教与洋人建立密切联系,争取洋人的支持。 实行“内修国政,外示信义” 的治国理念。
在《资政新篇》中,他阐述太平天国未来发展的治国纲领,照清廷制度建立了六部,开科取士,撰写太平天国的政治宣传文章,为太平天国未来的政府与社会,构建长久的架构。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仓皇离京,清廷更为衰弱,但是只要清廷未灭亡,效忠清廷的人就会为它战斗到底。由曾国藩指挥的湘军骁勇善战,在长江中下游,对太平军围攻堵截,使李秀成等部疲于奔波。
到1861年,洪仁玕也不得不奉命上战场。5月1日,洪仁玕部在安徽桐城就位,因计划泄露,部队死伤惨重,仓皇逃离桐城,洪仁玕的首次带兵作战就此画下句号。
之后,洪仁玕过得并不如意,立场及利益的相挬,太平天国与洋人各行其是,互不相让,紧绷关系迅速恶化,主持涉外事务的洪仁玕内外煎熬、焦头烂额。
洪仁玕最后一次出现于洋人面前是在湖州,时间在南京陷落前不久。七月上旬,太平天国正到处显露败像。石达开投降已被处死,天王也离他们而去,李秀成已于七月被捕八月处决于南京。
洪仁玕担负保护幼天王的重责,他们在一群落魄士兵和骑兵的保护下,逃了近三个月,一路逃到南京西南方向的江西,最后,在江西石城东北二十四公里处的偏远山区,结束了他们的逃亡。十一月二十三日,洪仁玕在江西南昌被处决。
定都后的骄淫享乐,权利角斗的流血冲突, 内讧带来的致命损伤,注定太平天国没有夺取天下的资格。从所向披靡到苟延残喘,直至最后覆亡。
长期与西方人的相处,洪仁玕有别于太平天国其他将领的优雅气质和战略眼光。宗教、外交、政务是他在太平天国期间的标签。
他是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资政新篇》是具有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比较先进的思想。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是双重的,一是曾国藩的崛起,二是西方势力的介入。最大的讽刺在于,反对向洋人求助的曾国藩恰恰是外国人干预的最大受益者,而倾其所能希望能获得外国人支持的洪仁玕及太平天国却被他们毁灭。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超越目光短浅,腐败享乐心理,也无法长期保持内部领导的团结。
太平天国是19世纪中叶,国内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也是这次起义,让清廷认识到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掀起 “师夷之长 技以自强” 的改良学习,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网友评论
这句让我想起“求仁得义,求义得仁”
这话说得太深刻了。
看来“王侯将相,真的有种”😂
佩服的不只是你的坚持,更有你的博学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