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陪孩子上课,没来得及吃饭。于是在附近一家小店点了一份凉皮充饥。凉皮入口,给忙碌的一天点缀了不少色彩。
这使我产生了追溯我与凉皮的渊源的冲动。
虽然我不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各种各样的美食佳肴也算是尝过一些。但若要问我这世上最好吃的食物是什么,我会毫无犹豫的回答是凉皮。而且是唯一,没有之一。
凉皮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可以果腹的佳品,而是一段青春的记忆,戒不掉的味道。
一
我不是个吃货,但是个土货。上大学才第一次吃到凉皮,而后一发不可收拾。我至今不明白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白鹿原》里的黑娃小时候吃到白孝文给他的冰糖,正是这冰糖的味道成了种在黑娃心中逼他造反的毒。对于凉皮,我毫无克制力,在任何城市任何地点,只要看到“凉皮”二字,我都有一种想去尝尝的冲动。
同宿舍的女孩子们都是凉皮的拥趸。哪天不想吃食堂了,我们就会指派一个人去校外采购凉皮。
中政大偏居北京昌平,周边既不热闹,也不繁华。说起来是在帝都上学,环境和普通的县城并无二致。
出了学校正大门向右,不远处有个小巷子。那里充满了市井之间的烟火气。一家洋气十足的麦当劳打头,后面接着是很多简易的小店。有的是盖好的平房,有的是临时搭的棚子。其中一家挂牌酸辣粉同时兼营凉皮的小店是我们的最爱。店里生意火爆。店主是位山西大妈,带着两个女孩做生意。每次去店里买凉皮,都看见她们不停的忙碌着。那时一份凉皮2块钱,份量很足,按说是够一个女孩的饭量了。但那时年轻食物需求大,还没有节食减肥的概念,常常是一份凉皮不过过瘾,还得配一个肉夹馍。这简直就是天生的绝配,同意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结果……大一上学期结束,我们集体长胖了,而且是很胖。
转眼大一结束。那个炎热的暑假,我找了一份家教。放假食堂不供应饭食。我心甘情愿的和凉皮杠上了,几乎每天都是靠它充饥。我竟然没有吃伤。实践证明凉皮绝对是我的真爱。那个暑假天天奔波,加上日日凉皮,我迅速瘦了下来。
大二时赶上了“非典”。我们被封闭在学校里几个月,再也不能出门去买凉皮了。
大三的暑假我留在学校,去了昌平检察院实习。于是那个夏天,我又开始了几乎天天以凉皮为生的日子。
四年转瞬即逝,各奔东西。昌平的凉皮成了我记忆中的味道。
二
凉皮于我而言,是清爽与火辣的结合体。
它到底有多好吃,我没有能本事用语言表达清楚。总之,它会让我觉得十分满足。
当我心情抑郁时,吃上份凉皮会让我无比放松。情绪昂扬时,来份凉皮会使我的状态锦上添花。生活其实就是如此简单。
我嗜辣,特别是在在吃凉皮时需求尤其旺盛。几乎每次在吃的过程中,我都会再加几次辣椒,否则总觉得不过瘾、不到位。
山西老大妈家的凉皮,之所以让我痴迷,是因为她家的凉皮不仅皮子味道香糯、劲道,而且辣椒浓烈、纯正。吃的时候会辣的让人不明液体横流,但却欲罢不能。
后来,渐渐地,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体检报告多次提醒少时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我严格控制了食物中辣椒的摄入。但是对于凉皮,我还是开了绿灯。
说来也巧。小小的女儿非常挑食,但却对凉皮情有独钟。单凭这一点也足以确认是我亲生。
三
记忆中的味道是一种毒药。
毕业分离,曲终人散。我变的形单影只。
不再有人替我去采购凉皮,我也再没机会承担这样的任务。
2015年9月,大学班级毕业举行十周年聚会。大家谈起的话题很多。学校附近的凉皮、肉夹馍、麻辣烫原来是那么多人的最爱。群里有同学开玩笑说,要回学校吃凉皮,打算提前饿上一天。
这次聚会因为时间太紧,我没来得及去那个卖凉皮的小巷子去看看。可能那里早就拆迁了。脑海中几个女孩挤在一个小棚子里,热火朝天吃着凉皮,时不时还互咬一口肉夹馍或鸡蛋灌饼景象,将再也不会重现,永远定格为青春的记忆。
后来,我每到一个城市,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尝尝那里的凉皮,而不是当地的名吃。
只是,不管我在哪里,去哪里,都再也没有吃到可以和山西大妈家的凉皮相媲美的凉皮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和抽动心思的想念。就像珍珠翡翠白玉汤之于朱元璋一样。我想,我要找的不是凉皮,而是寂寞。
这种遗憾,促使我会继续寻找和尝试下去,同时,也意味着我注定会失望和落空。毕竟过去的,再也不会找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