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晚上把这篇文章发上来,今天中午打开看了一下,发现下面有九条评论。首先谢谢大家费心打字,看完留言,我再回去看我的文章,发现自己的文章并没有说明白自己的意思,甚至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如果不看留言,我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表达一个问题时,有的时候会说不清楚。在这里我想对我的观点条理化。这次修改文章让我获益很多,谢谢大家。
我这里指的中国教育,的确有些宽泛了。更加清楚一点的说,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这一段。引发我产生文章标题的思考的,是我发现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把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如果说学习还有快乐的话,那么这个快乐仅仅是存在于考试拿到高分这个结果,而追求智慧,理性分析,体察文学的美丽这一部分的快乐被很多人忽略。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大学生使用电脑做什么。按比例来说,用电脑查找资料,看公开课等一些自我提高的人和逛淘宝,打游戏,刷贴吧的人,后者的比例比前者要高,并且高出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一些同学经过十分繁重的课业之后,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认知,就是它可以让我考高分,将来找个好工作赚大钱,而学习本身没有多少乐趣。所以,在完成了必须完成的(学校还在考试的)功课之后,这些同学不愿意利用网络去给自己“找麻烦”。所以,我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在于,当教育过早的让人丧失了对学习的乐趣,那么很多人自己就会关上自我教育的大门。
我用的量词换了,不是大多数,而是很多人,因为我发现自己昨天晚上组织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表述是不客观的。我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依旧在利用网络为自己寻找资源,并且如果我仔细想一想,这个比例不能说是“极少数”,因而量词还是使用“很多人”为好。而且,毁灭了可能性,这个说法也不对。可能性这个东西绝对不会为零,并且中国的教育平心而论离“毁灭”这个层次还是很远很远的。在这里只能说增加了阻力。也正因此,没有人可以吧这个环境当成是所谓的借口。墙比较高,找一个高一点的梯子就好。
有关MOOC等一些资源,我自己是非常喜欢并且心怀感恩,它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能够让我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什么并且做有益补充。但是有一点必须认识到,就是MOOC的普及率很低,真正使用到这个资源的人,从全国的大学生数量上来说,这个比例还是太少了。我对于MOOC的期待,并不仅仅限于本来就属于青年群体中好学的人的锦上添花,更希望它能再普及一些,给身边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匮乏的学生打开一扇门。
网易公开课刚上线那会,还有现在MOOC上线的时候,都有人说这是造福中国学生的事儿,教育将会为之改变云云。可是现在呢?有多少人去看?我去年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老师在做新生教育的时候给大家推荐过TED,建议定期看。后来据我了解不要说定期看了,看过的人都是少数。
中国的基础教育让一些学生培养起来了一种意识,就是上网/看电视=娱乐,参考书/做题=学习,这让学习和快乐分化。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人不是大多数,很多人学习就是准备考试,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熬过去了就行,也不想着怎么能从这件事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进而,这种认知就会转嫁到工作上,工作是为了赚钱,赚了钱去享受才是快乐,工作本身不可能带给自己快乐。
一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是不会长久的,所以如果学习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这个人是不会坚持学习的。所以,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并不在于应试,或者知识,或者没有创新,凡是知识都是旧的,国家和国家的不同只是在于新旧程度上,这个最大的失败在于他让很多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己就不愿意去自我提高了,这套体系过早地让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无论是意识或者是潜意识都不愿再把学习当成丰富生活和自我的途径,如果这样,即使把所有的教育资源都下载好了摆在他的面前,这个人也不会去学。体系的不完备不过是高速路要收费,学生不愿意学习就是高速路口封死了。
正因如此,那天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话才如此有价值。在中国,如果你想要获得启蒙,追求智慧,实现个人价值,你需要付出比别的国家的人多得多的努力。我相信这份努力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是说要翻墙,要去干嘛干嘛(因为很多资源并不需要这样做),而是自己就要改变对学习的看法,认识到智慧上的攀登是一种乐趣,对于自己的不懈挑战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
这不是在和体制作对,这是在和旧的自己作对。人要是想活的有点滋味,就要学会不要让自己过得那么舒服,时常和自己较点劲儿。自我提高,永远都是这么重要。
网友评论
话说最近正在搞一个算法,就是基于大家点赞的情况来分析两个人对同一篇文章的喜欢程度,然后做推荐。。。
很多时候即使作者表达了相当明确观点,也会有喷子去喷,喷子压根就不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识,就根据标题,或者自己粗浅的见解,乱喷一通。
每一篇用心写出来的文章,都值得我们珍视啊。。。
好纠结,我一阵阵的来简书,然后每次都能发现那么多好文章,都快哭了。 又来不及看啊,又生怕错过。。。
从这点来说,我们又回到了楼主的观点了。
不过,事已自此,与其在下半辈子深深的懊悔中度过,还不如现在就开始翻开书本,好好读书,有句话怎么说的,反正我也忘记了。大意是:现在的我,可以讨厌过去的自己,但是千万不要让未来的我,看不起现在不懂珍惜时间的我。
好在,学习这事,我现在拾起了。
“成才的道路千千万,只要想,只要愿意,随时都能开始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这句话很同意。
学校更多是给一个氛围一个环境,以及一个获得资源的便捷渠道。如果把学习的一切都托付给学校,那真的还不如放弃学习算了。
“抹杀学习兴趣的何止是中国的教育,还有攀比的父母”
这句也很同意。
而且我觉得父母肯定更重要,因为学校以外的时间都是父母掌控的,还是贴身紧逼的那种掌控,其实影响力远大于学校。
我没参加过中考,也没参加过高考,就一野路子,,,
其实现在也挺想考个研,静心学习那么三两年,但年纪又大了,又要考虑其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搞定在职硕士的学位,真心觉得不难。
还是那句话,成才的道路千千万,只要想,只要愿意,随时都能开始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补充一下,抹杀学习兴趣的何止是中国的教育,还有攀比的父母。
当然了,曾经面对一个愿意读下去,却什么学习兴趣的孩子,做父母也只能多花点钱了。。。
当然 了,我亲戚么,一直都是学霸。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直到保研毕业。至于我嘛,小学,初中都跟他在一个学校的,但是高中么,要考的。他是内招到了最好的学校,中考都免了。我呢,也没参加中考,模拟考成绩太差,直接放弃了。去了我们全市最差的。。。
现在工作了,也比一般差生要混得好一点。至少我的学霸哥哥,现在我也不觉得,他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了。。。 反正,我现在很多好朋友都跟他是一个level的,当然了,我也在努力啦~ 虽然,他也还在努力。
中国教育,确实冲垮了很多人学习的兴趣。但是没关系了,人生的路还很长,长大了,懂事了,还是可以继续学习的。只要开始,不管多晚都没关系。开始就好。。。
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从未停止~
的确如此。一个明显的例子:自从生了娃以后,我老婆简直成了育婴咨询专家,各种问题回答了一遍又一遍。其实很多问题在网上只要自己用心找,很容易就能找到靠谱的答案。而现实的很多人根本不会自己去检索信息,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人往往又是最喜欢在朋友圈里转发各种养生育儿小诀窍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找太累,别人总结好的,不管对不对,一转一收藏就心安理得了,即使他们转的东西互相矛盾也无所谓。这就是学习能力几乎为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