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游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 Leviathan | 来源:发表于2014-05-30 21:54 被阅读457次

    在这样一个游戏主宰的时代,不仅沉迷游戏成为时代的沉疴,而更可怕的是很多的人觉得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甚至使的根本不玩游戏的人觉得玩游戏成为了一种成长的必须品,但是不少游戏却的确以其绝佳的创意以及革命性使我们折服,对于这样一个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我们应该如何的对待?

    实际上游戏本身并不是一文不值或者是肤浅的,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作为成长必要的阶段的地步。

    我们可以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高玩在追忆自己的游戏人生,说自己从游戏里学会了很多获益终生的东西,游戏改变了自己等等。 

    他们会说:

    我玩大航海时代学会了很多地理知识和记住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的生僻地名。

    我玩文明懂得了历史的规律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其甚至成为了我地缘政治的启蒙老师和使我政治哲学入了门。

    我玩三国志知道了谋略与统筹,探求了历史演变的深刻逻辑,还平添了一腔纵横捭阖的热血。

    我玩魔兽世界知道了合作与抗争,我从一个虚拟世界里窥视了现实世界的倒影,我还结交了一 群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我就连玩LOL都使我对博弈论和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同时也使我对游戏设计哲学中的制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甚至玩flappy bird都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残酷和一些励志的东西。

    然后你会说,你看这不就是游戏中获得知识吗?这不就是成长吗?他们从游戏里获得了这么多的财富,我也要像这些高玩一样去玩这么多游戏去经历我自己的游戏人生。 

    可是这样想的话,你就错了。

    你可能会疑惑,难道这些高玩都是吹牛逼吗?这些都是他们的意淫,都是过度解读,都是揶揄我们编出来的东西吗?

    不,这样想的话你也错了。

    他们说的是实话。 游戏本身是无愧被称为“第九艺术”的。其魅力就在于给你一种可以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这种魅力的来源首先是游戏本身的沙盘特性具有排列组合出来的无限可能, 另一个方面就是游戏中丰富的交互所带来的仿真体验,这是电影、电视、书籍传统媒介所不可能达到的,知识或者是经验通过游戏的传递的效率是最高的,亲身体验远比谆谆教诲容易接受的多。可是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问题的根源就是游戏虽然有益,但是其收益与付出的比或者说是其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性价比远低于其他媒介,产生这个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游戏本身的巨大魅力和大部分游戏自带沙盘模式的无限循环导致的,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代价来获得通过其他渠道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的知识。比如你大航海时代通关的时间都足够看了几十本地理图册了,魔兽世界奋战几年所经历的所谓社会经验就连在外面闯荡了一年的初中生的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你玩FIFA所苦心研究出来的所谓战术根本禁不住你用同等时间踢了两脚球的同学的一记怒射。这就是游戏学习的最主要的缺陷——极低的知识密度,即使再高的传递效率,最终换来的也只是屈指可数的收益。另一方面是游戏从业者的问题,由于游戏行业的刚刚诞生不久,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为了商业而生的,而游戏作为消费品就是要给消费者提供廉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不可能深刻,作为消费社会产物这就注定了游戏不会像文学或者是某些非商业电影一样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了。我毫不怀疑当游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像其他媒介一样给我们输出足够深刻的文化,但是现在的确还远远不够。

    除了游戏本身的问题外,另外一个你所误解的地方就是这些高玩在游戏中所收获这么多知识与经验,而你也觉得只有玩游戏才能获得同等收益。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为了将游戏来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和成长必需品来看待的,这只是他们单纯娱乐所带来的副产品。你不能因为他们通过这种并不刻意的行为获得了某些收益之后,就要再次的通过这个方式来重复他们走过的路以期望获得同等的收益,这行为就未免显得有些可笑。

    其实对于游戏来说,我们不能奢求其为学习的工具或者是成长的伴侣,这不是游戏所承担的义务,你应该找书籍、电影或者是实践。而如果你只是茶余饭后想撸两局的时候才起游戏的话,那么这就对了,这才是游戏的归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118b38de9be:写的太好了....转了..
      • 黎尚荣:“游戏而已”
      • UBqTkK:不是game,不是entertainment。应该是“play”
      • 挂瓜:补充,我刚才为什么提到李永波。可能一个词的使用,然后这个词处于这个社会的一个地位。就能让人发出各种感慨。Po主即是这种人,而我亦如此。究其根源,还是文化的差异。
      • 挂瓜:@LostAbaddon 没错。回头看看各种主流词汇,体育这个词来源于日本。而日本的词充斥在现代汉语。嘴里说的社会,共产党,都是日文词。但日本反思了,他们不翻译。大量用英文音译的词,虽然说的混乱,但意思没混乱。

        前几天,你也围观了我在说那些还在纠结于简体繁体使用的人们。因为我清楚,我们的文化已经不是简体繁体的问题了。我们已经没那么多繁体字能表达清楚在现代世界的概念了。
      • LostAbaddon:@挂瓜 从这点来看,我倒是觉得大陆中文似乎越来越僵化了。
        现在很多新词都是从外面舶来的,比如台湾香港。
        我们大陆自己的新词,似乎只有草根在不断创新,比如装逼等。而主流似乎完全没有了创造新词的能力,就仿佛失去了造血干细胞一样。
      • 挂瓜:@LostAbaddon 呵呵,我为什么扯到英文。因为汉语传统的涵义,游戏代表的就是玩乐,享乐。但现代的各种game,就是大量西方概念涌入到汉语中。再加上现有的商业模式的运作,所以才有像Po主产生的感慨。其实我也有过他类似的感慨。

        但我考虑的比较杂,有时我在想,强加一个概念给已有的词,还不如像“幽默”这样,造一个词出来用。回头想想“幽默”这个词发明的很巧妙,中文还真没有这个词所表达的那种涵义。
      • LostAbaddon:@挂瓜 中国对比较LOW的东西似乎都不会造词来做详细的区分,不单单游戏是这样,还有很多吧。
        不过,为什么我脑袋里响起的是State、Country和Nation对应的是同一个“国家”这样的事。。。
      • 挂瓜:@LostAbaddon 嗯,我说过是某些地方与game的意思重叠。但中文各种泛泛的弄为了”体育“,而游戏呢?却等不了大雅之堂。还是篮球,我们称为篮球比赛,篮球运动。但是”篮球游戏“?你看着就有一丝戏谑,是不是NBA2K?
      • LostAbaddon:@挂瓜 Sport是运动吧,Game有竞技博弈的意思所以才被用于竞技体育项目。
      • 挂瓜:@LostAbaddon 还有一种是Sports,貌似Sports才是翻译为”体育“的真正来源,但目前来说,体育这个概念,反而开始混淆Sports和game的涵义。真是越来越混乱了。但Sports大体意思是运动,但在某些地方是游戏也算得上了。只是某些地方。

        但扯了这么多。与Po主说得已经离题万里了。呵呵。
      • LostAbaddon:@挂瓜 不过哪怕如此,Game还是要分场合来理解的吧。
        中文似乎只要说出“游戏”,这货都LOW定了,真是可怕……
      • LostAbaddon:@挂瓜 所以我说经济体月似乎更常用Game嘛,NBA就是竞技体育啊。
      • 挂瓜:@LostAbaddon NBA的感慨会如何?I love this GAME。去年Dota2的Ti3,我也有如此感慨。I love this GAME。但犹如我不怎么玩篮球,其实我也不怎么玩Dota了。但Game,我还是在看。不过每次我就感慨,听英文的说教:Just a game.的时候,感觉是别太在乎,但中文说教:只是游戏而已。我总觉是告诉别人别玩物丧志。。
      • LostAbaddon:@挂瓜 那个应该叫Entertainment吧。
        其实,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本就是两类不同的东西,前者我觉得用Game更合适,比如奥运会就是用Game。
      • 挂瓜:@LostAbaddon 就因为game这个词是个涵义宽广的词。翻译后的概念,给“游戏”这个词加入了新的概念,但却没有统一game的多种涵义,让game一词并未完全理解,所以才产生竞技、博弈的其他理解。

        李永波曾经说过一个感慨,我印象颇深:有时候看到街上的人打的羽毛球,我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羽毛球。

        当时便让我感慨,西方人用game表达,是否没有这个感慨?
      • LostAbaddon:@萌大夫心理诊所 我觉得,从大了说,一切带有互动性的活动都可以说是游戏。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暧昧游戏也是游戏,甚至于结婚了对某些人来说也依然是游戏。
        人生对某些人来说只是一场游戏,战争与杀戮也只是游戏。
        这些都可以从广义上来归入游戏的一类。
        楼主所谓的游戏我认为不是这种广义的游戏,还只是局限在“以电脑为媒介与他人或者电脑角色互动的行为”,这是一种狭义的游戏。
      • 挂瓜:@LostAbaddon @--Leviathan

        作者眼里的游戏,表达是狭义的电子游戏。但游戏本身的概念比较大。
        我想稍微修改下作者的标题,随便说一下。

        “当我们在谈论游戏的时候,而我这个人在谈论什么”。

        就现代电子游戏,且特别宏大的3D游戏给人带来的感受,就犹如看一部“大片”!与电影有区别的就是,游戏可以让人参与其中,心理、情感上代入其中。尤其如FPS游戏。

        “游戏”的分类越来越合理。但game终究是game。我们汉语对于游戏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有很多偏颇,看到游戏二字就想到了“玩乐”。但game则不仅仅只有game本身。也不一定非要当参与者,我们也可以当观众。

        篮球比赛是game,但星际争霸,魔兽争霸是不是呢?LOL和Dota是不是呢?也是。LOL的全明星赛刚结束,而Dota2的TI4准备开打。百万级奖金的game盛宴正在开始。

        写下此评论的时候,正是马刺队和雷霆队西部决赛第六场比赛最后1分钟。现在虽然不怎么打篮球,但我还是在看精彩的篮球比赛。为了一个好球而欢呼!!!

        去年围观了Ti3的比赛,最后的热血沸腾的最后一局,回归Dota真谛。我大声欢呼!而今年的Ti4我依旧会全程关注。

        我休闲的时候,会随便玩几局星际争霸,和robot玩一下。我不仅仅在想撸一下的时候,才想到游戏。还有其他。

        世界杯开始了,这个game,Po主想不想去关注呢?
      • LostAbaddon:@挂瓜 Game本身有竞技和博弈的意思,比如博弈论就是Game Theory,但不能翻译为游戏理论。
        所以在使用“Game”这个词的汉语翻译时要很小心,因为你可能将它错误地与中文的“游戏”对应了起来。
      • Leviathan:@查理猴 Journey这游戏是很著名,我虽然没玩过,但是还是有所了解,据说这是很多人买ps3的理由。这游戏其足以称为艺术品,其对一些哲学上的深度也足以与异域镇魂曲这种游戏相媲美。但是话说回来,像阁下说的一样,这些高水平的游戏毕竟目前还是在少数,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去甄别。而我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证明一群沉迷游戏的人所找的借口有多么荒谬。而对游戏有深刻认识的人自然就不必把我的话当回事了。
      • UBqTkK:这学期正好有个座谈,是关于游戏的。游戏是早于文化和社会规则的,是法律、规则、道德、伦理、文化、艺术的起源。人类离不开游戏。这里的游戏不仅仅指今天的电脑游戏。事实上当我们讨论游戏对于人生的意义的时候,就不应该把它的定义局限于电脑游戏那么小的范围。两个小动物互相轻轻撕咬也可以算是一种游戏。它对于内心的成长确实有益。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推荐的几本书……
      • 查理猴:这位朋友,你知道Journey么?

        而如果你只是茶余饭后想撸两局的时候才起游戏的话,那么这就对了,这才是游戏的归宿。

        我对你说的由游戏获得心智成长的性价比低表示部分认同,但是这句话我表示不认同。原因很简单,你这句话否定了所有的游戏,大部分游戏如你所说是商品,但是少数游戏的确可以称得上艺术品。我认为游戏的归宿不完全是茶余饭后的撸两局,只是玩家很难找到价值和性价比等同于“有价值的书籍和电影”的游戏而已。

        一方面是大部分开发者并不注意去挖掘游戏在这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是大众消费者的跟风,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带领所致。
      • 小米二世:其实能从游戏里玩出感悟的,很可能本人爱思考,这些感悟的种子早就在别处(书,人生经验等)就种下了,藉此说出来而已,别人看了还以为纯玩就有感悟哩
      • LostAbaddon:@--Leviathan 这的确是有区别的。比如玩扫雷玩出人生感悟(我干过)这种事情就很鬼扯了……
      • Leviathan:@LostAbaddon 这种差异的确是存在的,尤其是游戏这种需要强烈的互动参与的媒介,相比之下书与电影一类的可描绘性就更强一点。但是不同媒介之内本身也有分类,文字有直接描述的说明书,也有《尤利西斯》这样的天书。而游戏有维多利亚这种亲身体会历史逻辑的策略游戏,也有大航海时代这种不需要过多的互动就可以获得大量知识的冒险游戏,这两种可描述程度也是不同。通过别人玩维多利亚来YY无疑很可笑,但是通过别人描述大航海时代的见闻其实也不失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
      • LostAbaddon:@--Leviathan 这里是存在程度差异的。
        比如说,一份说明书,一本小说,一首诗歌,都在说明电视机如何使用的问题,你觉得哪个说明得精准,哪个可能只能给你一个感官模糊印象?
        系统可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也可以具有很模糊的指向性。而意义作为人类附加在对象上的额外属性,是建筑在对象本身的属性和人自身知识经验结构上的。
        因此,根据他人的结论将结论附加在对象上的做法,在具有不同指向性的对象上来做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鸡汤程度也是不同的。
        当然,看说明书看出人身感悟的人也不是没有,这种鸡汤奇葩我见到过。
      • Leviathan:@LostAbaddon 其实这只是把这样的一个对象放在游戏这种并不正统的媒介才会产生这样强烈而且荒谬的想法。如果换成电影、图书呢?多少人不是因为其他人的观感才会去选择这本书这部电影的,其实这是个广泛的现象。并不是某些人的自发性鸡汤综合症。
      • LostAbaddon:一个人从一个复杂系统里获得的感受,另一个人很可能完全无法感受到。
        而由于前一个人的感受而认为这个复杂系统能给你带来相同的感受,这种典型的给汤不给勺的鸡汤逻辑却是文中非高玩在看高玩感悟后所感悟到的。
        这只能说是自发性鸡汤综合症。
      • 难得的年纪:本来想找一下漏洞,后来发现竟然理解的很完善。
        不过还是有一个可以谈论的游戏的附属产品,那就是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已经具有了很多现代竞技比赛的特征,而且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可谈性相当足。

      本文标题:当我们谈论游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b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