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岛-王 投稿中国传统文化读书
不以人废言,敦若朴,旷若谷‖极光三人行12/81

不以人废言,敦若朴,旷若谷‖极光三人行12/81

作者: 当下Aurora | 来源:发表于2021-10-23 23:38 被阅读0次

一个人和自己关系特别好,他说的话做的事就一定是对的、要去信任或采纳吗?一个人你平时很不喜欢,就要拒绝去相信他的话吗?

孔夫子在《论语.卫灵公篇》15.23中回答了,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

凡事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使工于言辞却无实行的巧言者得幸当道,也不能因为那人有了缺点就废弃了他有益的建言。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体现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公平性,是一个成熟的标志(参见《思辨与立场》一书)。但若要知行合一,真去做到,对许多人来说其实还是有挑战的。比如,有时候不是自己不想,还有面子问题。或者,也有方式方法问题。

然而,这还只是孔子眼中的理想君子人格的一部分特征。

看看老子眼中的“善为道者”,这诗情诗韵的描述,虽是山谷,却若高山了。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不说别的,但说一个朴和谷,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如此去伪存真虚怀若谷,哪还有半分“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知行合一的困扰!

不以人废言,敦若朴,旷若谷,古来先哲皆有之,亦我心所向往之。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不欲盈者。

手抄道德经第十五章 王弼版第十五章注解

相关文章

  • 不以人废言,敦若朴,旷若谷‖极光三人行12/81

    一个人和自己关系特别好,他说的话做的事就一定是对的、要去信任或采纳吗?一个人你平时很不喜欢,就要拒绝去相信他的话吗...

  • 【十年虐恋】十年踪迹十年心:01

    道德经中有"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又有"虚怀若谷"一词。 若谷,若谷。 谦虚质朴,又有几分广博之意,真是好名...

  • 2017-08-20

    若谷草堂 若谷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而谷同时又出自于《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既有做人要胸怀向...

  • 书法作品

    虚怀若谷 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谷...

  • 《道德经》成语

    虚怀若谷 【解释】: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自】: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日精进135

    古之, 善为道者。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

  • 不自满自溢—《道德经》

    厚道才是最高的聪明!厚道叫敦!敦兮其若朴!宽容:宽若其若谷,虚怀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以止,静之徐清!孰能...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十五章(7)

    原文: 敦兮其若朴。 译文: 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解释: 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这...

  • 不服高人有罪 《老子》 空虚

    人性本是空虚。杯子是空,杯子能容,杯子是有用的。人也需要能容纳一切,保持敏感,不抗拒任何一种可能。“敦兮其若朴,旷...

  • 道德经15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以人废言,敦若朴,旷若谷‖极光三人行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yl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