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友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罗振宇的骗局》,文中开头就以刘刚的例子说明当下年轻人运用付费知识的状态,文中的这个人和我很像,他的这些行为在我的日常中就出现过,典型的知识焦虑症,把时间都运用到学习上,连吃饭睡觉都觉得浪费时间,但就算这样结果如何呢?还不是做着以前的工作,领着几乎相同的工资,接触同类的人,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
文中的刘刚被这样描述到:他看到别人流利的和外国人英语交流,他就下载了学英语的APP,打开公众号看到《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学习的人》,就买了一大堆书看,还不时的刷刷知乎,订阅所谓大咖牛人的专栏,正可谓吃奶的劲都用上了。别人问他干嘛把自己弄的这么累,他说,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一天不学习心里就不安,可以说以上这些行为我全都有过,朋友说我已经深陷入了知识焦虑的怪圈。而且现在快节奏时代,像刘刚、我这样的一类人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是知识焦虑呢?
知识焦虑就是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个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不想被超越,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想要的知识,可是获取了之后呢,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吗,没有,我们仅仅只是知道而已。
拿我自己来说,我是有知识焦虑的,私下订阅了很多知识付费的栏目,课程,如得到APP每天听一本书,樊登读书会的解读,喜马拉雅上的付费节目,还有趁早APP上的课程,中午吃饭的时间,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间,甚至睡觉前半小时也会用手机听课程,如果按照这个紧密节奏的学习,我在职场上应该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薪水也会涨很多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几乎和以往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满足了自我虚荣心,看起来很努力,仅仅是感动了自己而已,觉得哇自己好棒啊,时间都不敢浪费,可是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的,结果。投入和产出比是合理的吗,如果不合理,我不该反思一下这样做有哪些不足吗,以后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吗?
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她说,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感到进步吗,那是因为你只是吃了人家嚼碎的东西,没有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为自己所用,所以学校再多不运用到你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去,等于白学。你所掌握的那些东西仅仅是知道而已,至于学了之后对你有没有用,有多少用你统统都不知道。嗯,确实如此,以后还有要有目的的学习,带着功利性目的学习又何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