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庭都有个共同记忆,那就是每晚7点开始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然后7点30紧接着看天气预报。
我清楚的记得我的爷爷奶奶辈,对新闻联播是多么重视。
那个时候吃晚饭洗完碗后,我总是被被叫去洗碗擦桌。
而奶奶很快就会回到客厅,然后把电视调整到中央一套,新闻都没开始,但已经听得到中央台开始讲着一些我看不懂的时事了。
到了18:59分,关键的时间来了,屏幕上会有一个大钟,旁边是一广告主的名字,什么依波表之类的。
大多数人都会一边盯着那个倒计时的分针和秒针,然后一边赶紧掏出手表来看看和自己的时针比准不准。
老百姓都相信中央电视台这种权威频道的时间标准,反而对自己手上的时间刻度没那么自信。
倒计时结束,晚上7点整。一段特别激昂正式的音乐响起,新闻联播四个大字出现在屏幕上,新闻联播开始了。
我也迅速丢下洗好的碗就回客厅坐下,像是为了追上一个不许错过的仪式。
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乖乖坐回沙发,一边说着新闻联播开始了,一边看着盯着油光锃亮黑发的主持人开始字正腔圆地开始30分钟的喜事播报。
从国家大事,到国际新闻,再到民生,科技发展。
那个时候我年纪还小,我觉得新闻联播很无聊,觉得他们都很千篇一律,因为播报人的腔调,节奏总是给我一种“面无表情”的苍白感。
表面上显得很认真,目不转睛地在看,但我的心里想的是刚刚吃饭时漏掉的灌篮高手演的怎么样了,国家大事对我来讲太严肃太无聊。
可我长大之后回想,我才感叹新闻联播的伟大。
它和有没有趣无关,它厉害在一种对大众化,和准确性的拿捏。
首先是它真的很普罗大众,全国没人不知道新闻联播。
在农村的外婆会看新闻联播,城里的亲戚也会看新闻联播,楼下的小商贩会看,网吧里的老板也会看。
我想这和它简明扼要的内容编排有关,太深奥太深入的内容影响传播,老百姓来自五湖四海,一定要用最直接的话语传递出信息。
虽然新闻联播并不会真的聊你最关心的事,它不会说你喜欢对明星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它既聊经济,又点两句政治,提一句科技发展什么的。
这种360度全方面照顾国民兴趣的内容,能让每个人都能在新闻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策略,非常有效也很有中国特色。
因为中国新闻联播的受众并不只是你我这些在小区里,上着公立学校,过着中产小康日子的人。
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祖国边疆的战士华侨,近在灾区,重点发展区域没时间娱乐的人们都是新闻联播的受众。
那些说着你听不懂的方言,却也在赶作业,加班的家家户户也是它的受众。
而当我慢慢理解《新闻联播》所要面对的人群是这么多民族地区语言背景的时候,我也就理解了新闻联播的“乏味”了。
因为它不是一个娱乐节目,更多的时候它是国家要闻,是政治公告。
对于60,70后左右的前辈们来说,国家的消息就是自己的消息,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命运和国家息息相关,而历史的原因也让新闻联播在我们眼里格外重要。
可是,当现在的我们人手一个手机的时候,似乎新闻联播已被淡忘了不少了。
想看最新的消息刷刷微博,想找最深度的时评看看微信公众号。
各行各业都有比新闻联播更专业的专家,似乎新闻联播只是一个符号。
但个人觉得,恰恰是这个符号依然存在,才证明了新闻,要闻,快讯这些内容背后的价值。
新闻联播,可能的确会被更优质的内容取代。
但你真的很难再有一个全国性的平台来做这样一个大而全的播报。
也不容易有类似的平台将它推翻,因新闻联播有两个属性:信息,权威。
可能新闻联播上的新闻的确不如你在微信里看的那么深动,深刻。但我们却越来越需要新闻联播这样如白字黑字般的信息内容标准来告诉我们什么可信,什么不可信。
因为当大多数人都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信息被人关注”的时候,
新闻联播这种仍然关注“什么信息值得全国人民关注”变得珍贵了起来,也因为它没有冗杂的额外信息,它反而显得更简洁准确。
从这个层面上看,新闻联播都还有机会升级。
如今,这精彩波折的生活每天都上演,而我们的新闻联播甚至也变得平淡。
讨论哪个好哪个不好是次要的,我们处在被变化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这样的环境下,新闻联播仍像一个骑士一样守着自己的契约,为了给全国人民传播准确合适信息,这样的栏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新闻联播,让很多中国人在一种“正确的指引下生活。
它除了负责内容,还肩负其“正确性”责任。
所以难怪人们几十年后还习惯性地关注它,还靠它的倒计时调整自己的手表。
信别人不如信新闻联播。
公众号:皮卡弟弟很有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