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包子店

作者: 三秋桂子2021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06:31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我们小区楼下有一家包子店。

    这家包子店恰好在两条街交叉的拐角处,一边紧挨着小吃一条街,每到夏天的傍晚,小街上空就飘着烧烤的味道。另一边就是我们小区前面的街道,一出小区不到100米就可以走到包子店。

    包子店所在的位置曾经几易其主,最早是一家眼镜店,后来改成服装店,还卖过干果零食,走马灯一样换着店面,直到包子店开张,一直到现在,这个位置再没换过别的店。

    也许这个地方就该留给包子店,这个地方就缺一家包子店,所以哪个店都待不长,虚位以待最适合这个地方的店。就像人与人的姻缘,走过千山,跨过万水,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才会停止流浪的脚步。

    这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包子店,可能因为太小了,只占据了街角那么一点面积,相当于一般小店的一半面积,所以不留神就看不到这家店。小店招牌也不显眼,就像人群中的普通人一样朴素。

    再普通的店也得有个名字,所以小店门头上赫然嵌着几个字:穗*鲜包。

    名字是区分同类的一种方法,平凡如你我,也有自己的名字,有了名字,你我就是不同的你我。

    因为有了名字,大家说起这家店就省事多了,不需要说某地某地那家店,只需要说那家“穗*鲜包”就都明白了。

    小店真的不大,门口摆着一只大号的电蒸锅,上面放着摞成一摞的笼屉,蒸好的包子就放在里面,随吃随拿,即使冬天也能吃上热腾腾的包子。

    走进去巴掌大一点地方,摆了三四张桌子,其中一张桌子还摆了餐具和调味品,比如喝八宝粥的白糖,喝鸡蛋汤加的醋,歪歪斜斜躺着几掰大蒜。

    顺着中间的甬道再往里走,就是厨房了,一般店里的厨房都和大厅隔开,或许因为地方太小,这家店的厨房和厅是连着的,没有任何隔断。可以看见里面的水池,灶台,几口盛满了粥的电饭锅,并没有一般厨房乱七八糟的样子。

    经营这家包子店的是一对老人,说老也不算老,六十出头的样子。男的瘦瘦的,少言少语,多数时候是在店里忙,女的胖胖的,一副红脸庞,满面红光,笑声爽朗,站在门口卖包子的多数是女人。

    听他们说话的口音不像本地人,普通话里带一点南方口音,问女店主哪里人,她高声回答:安徽人!哦,怪不得。

    不仅在我们这个城市,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安徽人的身影,他们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为了谋生都不惜背井离乡,奔走在各个城市。

    安徽人在外地做小吃店的居多,有卖面点的,有卖包子的,尤其是包子几乎被安徽老板承包了,我吃过的几家包子店几乎都是安徽人开的,口碑都不错。

    包子是少数可以南北通吃的一种面食,盖因包子包容性极强。包子皮是北方人喜欢的面食,里面的内容却可以根据南北方喜好千变万化,可以是时令蔬菜,可以是牛羊肉馅料,甚至可以是蟹黄鲍鱼海参。无论什么生活层次的人,都能从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

    包子富含碳水蔬菜肉类,再配上一份粥,营养和能量就都有了,再搭配一个茶叶蛋就更完美了。匆忙赶时间的早晨,买两个包子一杯粥就可以温饱工作兼顾了。早晨我赶早自习的时候就常常路过买两个包子,下了早读拿出包里的包子,还是热乎乎的。

    包子,就是要热乎乎地吃才好。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早晨,吃一个热包子比啃面包舒服多了。

    这家店有我最喜欢的雪菜包子,别的店没有,每次买包子必定要买一个雪菜包子,偶然一次买包子发现这家还有我想念了很久的糯米烧卖。

    自从一别扬州,就再也没吃到那种风味的糯米烧卖,这次吃到的糯米烧麦竟然和我喜欢的味道十分相似,惊喜之余,我成为了这家包子店的常客。

    有时候孩子放学回家晚了,我们就在包子店里打发一顿晚饭,一人两三个包子、一碗小米南瓜粥或紫米粥就解决了一顿饭。

    去得多了,和老板也熟了,多数时候和女人聊天,女人热情爽朗很健谈,尤其说到儿子和孙子,笑得合不拢嘴。经常晚饭时候看到她和家里的孙子视频通话,那是一种满足的感觉。

    无论什么时候经过包子店,都能买到热腾腾的包子,只是包子的种类有多有少。

    这家的包子种类很多,素馅的有韭菜、茴香、豆腐、雪菜等,肉馅儿的有大葱、韭菜、三鲜、梅干菜等等,一口气数不上来,真不知这么多种馅儿他们怎么调过来的。

    问过老板每天几点起来包包子,一向少言少语的老板平静地说:“每天四点不到就要起来和面,调馅,煮粥。”从他的表情和语气里看不到抱怨,似乎生活本该如此。

    很多卖早饭的都起的特别早,不管是天亮早的夏秋,还是寒冷的春冬,365天天天如此。所以,有的店单卖早饭,过了早饭点就可以休息了。

    这家包子店却从早开到晚,每天无论什么时候都开着店门,不忙的时候一个人,最忙的时候老两口就一里一外招呼客人。从包包子到卖包子,一天到晚只看到这老两口,并没有别的帮工。不禁佩服他们的勤劳坚韧:不简单的安徽人!

    疫情期间,所有门店都关门了,这家店也不例外。当时还担心这家店不开了,以后吃不到他们家的包子了。疫情缓和点后很多门店都开业了,有些门店又换了招牌换了老板,能留下来的已经不多。

    只顾着复学忙碌,好长时间没有经过包子店,昨天突然想吃包子了,回家路上就和孩子商议去包子店吃晚饭。

    店里只有男的一个人,平时人来人往的小店此时很冷清,明明正是吃饭时间,问问还有粥,就要了两碗紫米粥、几个包子坐下来慢慢吃喝。

    孩子眼尖,一进门就看见门口“店面转让”的标识。忍不住好奇问老板:“这是打算不干了吗?”老板笑着点点头,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准备休息了。”

    ”准备回老家吗?“我猜想他们可能年纪大了想回家养老。”去广东。“老板脱口而出。我听了不禁有些诧异,老板接着说道:”去广东看孙子,儿子在广东。“原来如此。

    真佩服这两口子,一年到头在外面跑,不是闯北就是走南,从不受地域和年龄的限制,比我们这些常年不离家的人更能适应外面的世界。

    ”你们在这里开店几年了?”我在脑海里搜索记忆。“六年!”老板斩钉截铁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都这么久了!感觉也就三两年,没想到已经过了六年。

    还清晰记得他们刚开店时的样子,仿若就在昨日,没想到已经过了这么久。时间过得真快呀!

    老板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也许他在回忆这六年的点滴往事吧。

    六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棵大树,让一个孩子可以从呱呱坠地到蹦蹦跳跳。

    在一个地方生活六年,即便不是故乡也会烙下或深或浅的感情印记,如今要离开这里奔赴他乡,会不会有一点心灵的触动?一定有的,也许很多年后还会再次翻出这段生活的记忆,在心里默默叹息一番。

    想到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这家店的包子,看不到如此熟悉的画面,我也感觉有些怅然。临走前,特意多买了几个包子——趁着有机会再多吃几个包子吧。尽管还有别的包子店,却是不同的味道,不知道还能不能吃到我喜欢的糯米烧麦。

    走出店外,回头望着身后的小店和招牌:看来这个地方又要开始等待了,等待最合适的那家店……

    2023-3-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街角的包子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ch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