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你的私人智库
特点:一对一,面对面
开放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
涵盖话题:21类(互联网/创业&风投/职场/行业/教育/艺术&兴趣/生活方式/投资理财等)
行家数量:预估300人左右(行家可选择上下线)
主要构架:
主要构架图主要操作流程:
主要操作流程图上述为现有已知信息。
定位和结构功能非常清晰,没有过多的其他引导操作指向,所有焦点都聚焦在行家。
用户找行家的需求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时刻找,一种是将来找
时刻找:首页和发现栏目的搜索/话题筛选——解决痛点迫切的用户
延时找:关注和我的心愿单——满足痛点并不迫切的用户,同时维系与用户之间的弱关
我的关注 我的心愿墙但有意思的是首页根据切换城市来找行家,但却并不能找到当前城市所有的行家。暂且认为是往推荐方向发展吧。
再来分析下搜索和话题筛选,先说一下两者的结果,两者都会存在同一位行家会出现多次现象。搜索和筛选的根本结果导向应该是找到目标行家,而话题筛选的结果却是以行家设置的话题为匹配,搜索采用行家姓名和话题关键词混合但却有没有去重,这样的逻辑就变成了先话题再行家并且两者之前也存有重叠性。
搜索结果 话题筛选结果约见,需要选择行家设定的话题进行约见,可以让双方对约见聊天内容的方向能有事前准备。而行家预先话题的设定,也能满足未来想约见用户的约见心里障碍以及对行家专业能力的摸底。但据说这部分内容是由在行内部员工进行编写,而非行家自己完成,如果量大可能就有问题了
行家预设话题说明提交约见申请,需要填写:我的问题/自我介绍/约见时间/约见地点。前两项可以方便行家事前了解学院的基本情况而针对性做准备,后两者是用来确立约见的契约关系。但作为用户这样的操作成本真心有点高,而且后两者还不是以用户填了就为准
提交约见申请最后来分析下评价,通过网页搜索信息和亲测当事人的反馈,这里存在非客观性。都已经当面两人约见了,还能给差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且还是实名制,圈子就那么大,约见的又是行家,学员何以有胆不给五星好评呀!
评价关于现有功能的一些设想:
1.首次登陆就需要绑定手机号,不绑定还不给返回/退出操作,建议改到发起预约时绑定
2.首次注册登录之后或可以直接引导用户设置关注话题
3.从约见的流程来看,流程还是比较多,其中在行筛选也是事后查询资料才发现有这么一说,虽然亲测不阻碍感(因该是为了保护行家不被骚扰),但约见时间和地点就可以简化了吧,毕竟用户说了不算呀
4.搜索和话题筛选功能引导的清晰度,至少是以行家为匹配为结果,而且现在的结果页点击行家所设置话题进入的页面个人主页非话题介绍页
5.沟通,目前在建立约见关系之前没有任何可与行家建立沟通的渠道,反过来行家也是,有点一眼抹黑的感觉。或可考虑单项私信/留言
5.push:我的心愿墙/新行家入驻/关注话题新行家入驻/关注行家重新上线,提醒用户行家的最新动态,提升交互频次
6.在行给约见咖啡补贴,为神马不告知用户端喂!
关于未来的一些设想:
从学员需求出发,
一从时间维度,可分为当下很迫切和是未来需要
二从时效性维度,可分为一次性和持续性
1.目前只能是学员约见已有行家,没有的行家怎么办,是否可以考虑反推?
2.目前的约见多数是一次性,二次性和持续性待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