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故事简书电影
三部宝莱坞电影 三篇执着的人生

三部宝莱坞电影 三篇执着的人生

作者: 萨布丽娜 | 来源:发表于2016-03-05 11:28 被阅读2277次

印度宝莱坞电影似乎我只看了三部,但每一部都成了我的大爱。

三部电影中充斥着共同而鲜明的元素: 印度式的窘迫却又大胆的幽默,欢快而主题鲜明的印度歌舞,和对于人性中的积极和美好的歌颂:《小萝莉的神猴大叔》中所表达的人性的善良,《我的个神啊》中对信仰到底是什么的探索,和《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对于成功是什么的追问。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中有不少对于贫困生活的取景,但不论电影中主人公的命运是如何地悲惨,作为观众的你似乎不会感受到一丝悲伤。因为在电影中,各种生活的窘迫和无奈都会被一种轻松而幽默氛围所化解,似乎是作为一种对于苦难生活的调侃;而大量印度歌舞所表现出的欢乐和热情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一颗面对苦难却依然勇敢,坚强,笑对生活的心。

也这似乎就是这三部印度电影的力量之所在。

而我爱上的正是印度的电影的这种毫无由来的相信和执着。三部电影都取角于社会中的小人物,他们和我们一样,纠结于尘世的烦恼,但同时散发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极其执着的追求,任由社会如何质疑,都坚定地存在于主人公的心中而正是这些挣扎于苦难生活的平凡之人,所散发出的这种内心的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电影正是想告诉我们,同样的力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之中。

最重要的是,看完三部以后,你会被每部片中女主角的浓眉大眼迷住,并且Aamir Khan一定会成为你的男神!


《我的个神啊》——执着地相信

大半年前看的电影,当时看得泪流满面,

电影中的PK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人,在刚来到地球的时候丢失了他身上唯一一个能和他自己的星球取得联系的遥控器,当他得知神能实现人们的愿望的时候,他就希望通过信奉神,找到遥控器而重新返回他的星球。然而,即便是PK把这世界上所有的神都信奉了一遍,把所有宗教的仪式,教条都默念遵守了一遍,神仍然没有能够帮助他找到他要找的东西,而触动人心的在于,在PK几近绝望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放弃寻找。于是电影中有以下独白:

在无数次逃跑之后,我终于明白,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位神,而是有许多位,而且每一个神都有不同的规矩,每一位都有着不同的团体,人们为了信仰而聚集在一起,而每个宗教都有不同的管理者,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宗教,也就是说,他们只属于一个团体,他们也就只能供奉这个团体的神,其他的都不管。那我应该参加哪个团体呢?我应该向哪个神祈祷呢?想要找到遥控器,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所以我决定做一件事情,我要敬奉每个宗教的神,我想总会有一个是对的,并将听到我的祷告。

神啊 我感到很困惑 我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 你才无法听到我的祷告 我曾为你敲过钟 也通过扩音器喊话 我读过《薄伽梵歌》《古兰经》也读过《圣经》不同的管理者们 说着不同的内容 向人们讲述矛盾的东西  一个说要在星期一祭祀 另一个说要在星期二祭祀  一个说要在日出前祈祷 另一个说要在日出后祈祷 一个说要崇拜牛 另一个又要把他们给杀了 有人说去寺庙不能穿鞋 又有人说一定要穿着长筒靴去教堂 到底谁是错 谁是对 我完全不明白

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对于信仰到底是什么的一个追问。

首先,信仰是精神上的,是和科学和理性相对的,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自然演化理论的出现对当时神权盛行的基督教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每一个信仰都对应着一个宗教,而每一个宗教都有各自的教条和宗教仪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和对宗教的维护。但有趣的就是在于,即便这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对于人类起源的主观虚构想象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宗教却形成了非常严密而富有逻辑的教义和教条,而使人们义无反顾地相信着。

于是这就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宗教?为什么宗教能如此生生不息地存在于这个讲理性讲科学的世界? 其实宗教也是洗脑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人们主动想要“被洗脑”。宗教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有欲念,而本身的欲望其实就是一个弱点,这个欲望无法通过科学方法解决,理性的思考已经无法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平静的时候,内心脆弱的人们只能将内心的不安诉诸于宗教。然而,宗教给与人们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信念。

而这部电影所抨击的其实是一个“愚昧地相信宗教”的一个现象。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所想到的不是通过努力去主动地克服困难,而是选择相信宗教来获得心灵上的安宁,这其实是一种逃避,懦弱,无法直面现实的表现。

信念到底有什么用?信念重要么?这让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看的一本书《洗脑术》中的一句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但是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我想说,单纯的信念是不值钱,就像佛教说:人性本善。今天我单单把这四个字告诉了你,你就要为此付我很大一笔钱仅仅因为我和你说了这四个字——一个信念么?非也。

人性本善,这四个字,本是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就仅仅是一个观点而已,因为他不能对你的生活你的思想产生任何影响,而真正有价值,真正值钱的在于我们到底仅仅是“简单的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执着地,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性本善。这两者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当“人性本善”成为了你的一个信仰,变成一个信念坚定地融入了你的生活了之后,它对于你的整个思想价值观体系,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行为模式。而当你改变你的行为模式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改变你和这个世界,你周围的人的交流方式。而你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对于你的态度和影响,也会因你的改变而改变,于是我们说一个“无限制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你所给与这个世界的,好的坏的,这个世界终将返还给你;你如何对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你,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信念不光能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甚至能影响我们的身体之中的一系列变化。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诸如“乐观的心态是病人最好的良药”这一类的故事。当人们以乐观的心态,笑对生活的时候,身体内部也会起神奇的变化,分泌能促使身体康复的化学物质吧。

所以,信念有用么?只要你能够坚定地相信,执着地追求,信念,就会成为无价之宝。


《小萝莉的神猴大叔》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巴基斯坦的小女孩,年幼的时候因为一次极度惊吓导致不能说话,而后又因为一次意外流落到了印度。幸好遇到了电影主人公Pawan,一个善良,开朗,憨厚,老实的好人。Pawan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但是学习并不好,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甚至都找不到一份工作,所以他在遇到小女孩之前的人生并不顺利。然而,他延续了印度电影中主人公的一贯特质:乐观。于是Pawan想尽各种办法,历经各种艰险,把小女孩送回了巴基斯坦的家。因为这件事Pawan得到了两个民族的人民的尊敬。

整部电影想要宣扬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超越种族的真诚,和对于和平的向往。在Pawan带小女孩穿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的时候,由于Pawan没有护照,他们被巴基斯坦的长官拦下,长官本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俩人走,由于Pawan是哈奴曼神的信徒,他坚持得到长官的同意后才肯走。当时他非常真诚地说:

“长官,我本来可以在你回来之前消失的,但我是哈奴曼神的信徒,而且我不做偷偷摸摸的事情。我保证我再把穆尼交给她的父母之后,我就会回印度。”

其实一个人是否忠于信仰,正是在这种危机时刻才能看出来的。而最后巴基斯坦的长官为什么肯顶着压力放Pawan走,正是相信了他的真诚。是什么打动了长官?正是Pawan的真诚,这种从内心出发的真诚,我相信是存在于每一个个体心中的,因为这是人类所共有的,因为每个人对此都有感知能力。而正是这种从内心出发的真诚,让长官去相信——人类所共有的另一个能力——信任。

所以电影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Pawan是一个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帮助一个巴基斯坦女孩与家人团聚的印度人。神猴(Pawan)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为了金钱和荣耀么?都不是,神猴这么做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他这么做是因为他没有把沙希达(小女孩的名字)当做巴基斯坦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很不幸的是这个美好的故事却卡在了两国的仇恨中,现在这种仇恨迫使神猴像犯罪一样被关在了巴基斯坦。让我们来结束这段仇恨吧,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两国的人民想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滋润下长大,而不是怨恨。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于无形之中在人与人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线,于是人们本能地互相猜忌,隐藏起了我们的真心,到头来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性本善,真诚待人,将心比心。

有一句话说得好: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成熟后,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Three Idiots》三傻大闹宝莱坞——追求内心的卓越,成功就会找上你

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便是个人价值观到底是因外界还是因内心而来。电影把背景设置成一个充满残酷竞争和功利主义的理工科大学,这里的人被校长灌输的理念就是:成绩代表一切。好成绩,好工作,接着就可以读MBA,然后移民美国,这就是成功的人生。而主人公Rancho,却对所有这一切毫不在意,在他心中,一个人就应该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对大学里只会埋头死读书的人说:你们只能说是“被训练地很好”而不是“被教育地很好”, 他鼓励好朋友去学摄影,鼓励校长的女儿不要嫁给为了金钱地位才和她结婚的未婚夫等等。而他上学从来不是为了学位,而只是为了学知识。

看完后我想: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决定的: 家庭,学校,老师,朋友。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价值观的能力,而如果教育没有去培养我们这种“形成自己价值观的能力”,那么我们只能接受外界的价值观。然而,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形成这种能力,所以他的价值观都是从外界而来的:社会崇尚的,父母说好的,大多数人这么做的,就成了他应该做的。也许某一时刻,他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他没有勇气也没有反抗的能力,于是一辈子就这么接受着。而我觉得,这样也不失为一种活法,有些人就是适合跟随潮流的

然而如果你一旦有了“形成自己价值观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你就要做好准备。因为,当你的价值观和外界不一样的时候,就需要你有“做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做自己”的勇气是指当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被大家所认可,当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不一样的时候,勇敢地坚持自己的。 “做自己”的能力是指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当我们以外界的标准评判自己的好处就在于,外界的标准往往自带修正功能。就像法律对社会的约束,他虽然有过头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总是能保证一个人大致行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一旦你走偏了,大家都会把你拉回来。

然而一旦你以自己的内心作为价值评判标准的时候,你就必须自己建立一个自我调节机制,经常反思调整,走偏的时候,自己把自己拉回来。

电影中有下面三段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Now, rewind your life by a minute. When I asked this question, were you excited, curious, thrilled that you'd learned something new? No,you all got into a frantic race. What's the use of such methods, even if you were first? Willl your knowledge increase? No, just the pressure. This is college, not pressure cooker. You can only be called "well trained", not "well-educated". (现在把你的人生往回倒一分钟,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激动么?好奇么?为你能学到新知识而感到高兴么?没有! 你们都陷入了一场疯狂的的比赛。但是即使你拿了第一,这样的方法有什么用?你们的知识多了么?不,多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就像马戏团被训的狮子,你们只能说"被训练的很好"而不是“被教育的很好”。

Today, my respect for that idiot shot up. Most of us went to college just for a degree. No degree means no plum job, no pretty wife, no credit card, no social status. None of this matters to him. He was in college for the joy of learning.  He never cared if he was first or last, (我对那个傻瓜的敬意从今天起急速提升,大多数人上大学只为了获得一个学位。 没有学位就没有称心的工作,没有娇妻,没有信用卡,没有社会地位。这些对他都不重要,他在大学享受学习的乐趣,从不关心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

His holiness guru Rancho had correctly stated: follow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chase you.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找上你。


真的非常推荐这三部电影,每一部都会给你带来一次心灵的震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部宝莱坞电影 三篇执着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bn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