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中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为人处世必须要慎言,不能多说话,因为话说多了就很容易落下话柄,说错话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灾祸。《弟子规》里面也讲,“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在教导我们说话要谨慎。
“沉默是金。”在我们的一生中,最难的不是学说话,反而是懂得沉默。当一个人能守住嘴,就能守住心,守住自己的人生。
这三种话,说得越多越招人嫌,最好少说。
自夸的话
所谓自夸,就是自我夸耀,自己夸自己多么有能力。但不管你是否真的有能力,你的自夸都会让人嫌弃。
自夸,其实就是虚荣心在作祟。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有的人本身没有太大的本事,又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不甘心藏拙,就以自夸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来掩盖内心的自卑。
但这种自夸只能欺骗自己,是骗不了别人的,反而还会让人感觉不靠谱,甚至觉得可笑。
就算你有点能力,最好也不要自夸。“满招损,谦受益。”你越是炫耀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
《警世通言》云:“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的能力可能只是在你所见的范围中还算不错。
苏轼年轻时曾自诩学识渊博,写下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位长者看到后,拿出一本古书十分谦恭地向苏轼“请教”。苏轼一看,不禁面红耳赤,因为书里的很多字他都不认识。
苏轼羞愧难当,把对联改写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谦虚使人进步,一旦骄傲自满,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谦虚也是一种美德,自大自夸,不仅有损人品,也会在有意无意中贬低了别人,让人厌恶和憎恨,给自己招来祸端。
曾国藩说:“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是谦虚而低调的。不显山不露水,反而会受到尊重,让人心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
抱怨的话
我们的生活可能都不尽如人意,大家都在负重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要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苦难。
总有一段路,是要我们自己走完的;总有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含泪坚持。
往往人一开始抱怨,事情就会加速朝着他抱怨的方向前进。
爱因斯坦说:“不要抱怨生活,那只能说明你的无能。强者从来不抱怨生活。”
作家三毛也说过:“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摧毁你的意志,削减你的热情,干扰你的生活,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所以,与其抱怨生活的苦,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咬牙坚持下去。
生活是独属于自己的感受,这世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别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我们所处的困境。
向人抱怨多了,就会让人嫌弃和厌恶,因为没有人愿意被你的负能量影响。
胡适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与人交往,不管关系怎样,我们都不能满腹怨念,也要远离开口闭口都是抱怨的人。
美国作家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中说:“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伤人的话
《增广贤文》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带来莫大安慰,让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会让人寒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鲁迅曾经这样形容人言的可畏:“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总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去打击人。同时又乐于看到别人的不好,非但不表示同情,反而进行无情的嘲讽。
对别人进行言语上的打击、讽刺和挖苦,往往会伤人于无形中。言语,应该是我们与他人好好沟通的媒介,而不是伤害别人的利器。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就得尊重别人。不顾他人的感受,随意用言语的利刃伤人,就很难被人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