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四年级,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写作文。
最开始写,是学习写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还有你身边的树木、花朵。这些,都来源你的真实生活,你只需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就好。
老师会在作文课上带我们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花坛里的大丽花,看它们的颜色、茎叶,还有飞来飞去的蝴蝶和蜜蜂。老师说,写作,就是把你的所见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
寒暑假,老师一般还会给我们留写日记的任务,坚持每天记日记。然而小孩子的生活中,除了玩,似乎没有太多事可写,即使有,我们也认识不到一定高度,因此那些事在我们眼中是自动隐身的。
还记得我那时的日记上经常出现的话是:“今天早上起床,天气特别好,我帮妈妈叠被子,妈妈表扬我是好孩子。”等我把能写的家务事写个遍之后,就再难写出什么了。
那时,还不知道怎么观察生活,自然写不出好文。
到了五六年级,老师开始教我们在作文中加入抒情、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我们的文章不再是平铺直叙,多少有了一点文采。
那时,妈妈给我订了好多画报、作文大全、故事作文等期刊。老舅上大学了,也经常给我邮寄机器猫等漫画。放学写完作业,我就捧着书认真地读,书中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让我的思路慢慢开阔,心中也有了很多想写的东西。
五年级,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记得当时家人还为此举办了一个家庭聚会,满满一屋子人,爷爷坐在正中间,高兴地说:“我们老于家以后要出大作家了。”
当时我很兴奋,也觉得自己以后就是个作家。然而,当我一点点努力,去接近这个梦想的时候,我发现,写作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对文字有近乎偏执的热爱,也一直坚持创作。对于写作,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来聊聊写作。
那么,写作是什么,该如何写作?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写作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本大书,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其中一页。
通过阅读别人的文章,我们了解到另一种生活,反之亦然。因为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笔下自然有不一样的世界。
因为,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小学三四年级的我,写日记只能写几行字的原因。
作家创作一部小说,尚且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就是因为写作内容是从生活中来,即使是科幻小说,也多少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若想写好文章,认真观察生活,观察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很平凡,也会有打动人心之处。
2. 坚持自己的文风
上初中后,随着阅读量的提高,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经常有种表达的欲望。语文老师是个年近六十的老爷爷,他一直坚信我以后会是个作家,所以对我的作文上给予了很多指导。每次语文考试,我的作文要么是满分,要么接近满分。
记得他跟我反复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要写你真正想写、能打动你的文字。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打动,这样的文字就是空洞的。
我的文风是朴实无华型,很少有特别优美、华丽的形容词。我曾一度怀疑自己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因此试图在文章中加入很多无比绚烂的词语。
有一次,我这么做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和我分析了那篇文章,然后告诉我,写作来不得半点刻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你要坚持自己。
回去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写作这个问题。也许因为个人的生活环境、表达习惯、阅读兴趣等多方面因素,他写的文章会有不同风格。有时候,看一段文字我们就能猜到这是谁写的。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印记,不经意间流露,却很难改变。如果改变了,那就不是他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不再试图在文章中加入太多优美绚烂的形容词,偶尔写到,也都是笔尖的自然流露,不会再刻意。
我记录着身边的事、看到的人、心中的想法,愿意与人分享读书、生活的感悟,足矣。
3. 写作是输出的过程
现在,有很多写作班,还有一些号称速成班,能快速提高作文成绩。但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写好作文的时候,我还是会坦白地告诉他们,去读书。
写作是输出的过程,是将你领会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再表达出去。
那么,你的知识从何而来?读书。
读书是输入的过程。通过读书,你学习了前人的智慧,跟随前人的步伐走过远古、中世纪、文艺复兴等你此生根本无缘经历的时代,见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你根本不会参与的事件。读书拓宽了你人生的长度和宽度,你从时间和智慧的长河中汲取知识,从旁人的角度感悟历史和现在。
你还年轻,没有经历过太多事,但读书让你有了几十岁甚至几百岁的生命;你没有钱,不能去周游世界,但读书让你插上翅膀飞到欧洲、美洲,飞到世界各地。
如果不读书,你的写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文字干瘪无味、空洞无物。
谈到写作,路遥说过这样一句话:
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蚕活到老吃到老,直至能口吐丝线织出茧来;作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以使自己也能将吃下的桑叶变成茧。
所以,每当我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我通常都会静下心来,去读书。我可能只看了几页,忽然就会有某根神经被触动,也可能只是书中的某句话让我忽然有了共鸣,这时,我就会马上记录下来,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抓住它,就会让文字在你的笔尖流淌。
4. 写作到底能不能学习?
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从小学四五年级我们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写作课一直伴随到我们大学毕业。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如何写作,从最开始的记叙文、说明文,到议论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作手法,便是我们的“器”。
但是这不代表你学了很多写作手法,就一定能写好文章。
器是外在的,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历。
什么手法不重要,文章的内核,才是决定是否打动人的核心。
如果单纯去学习如何写作,却不注重读书,提高知识量,私以为就是舍本逐末,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一个关于如何写好鸡汤文的微信课上,老师这样讲:
多用脏话,渲染气氛。比如傻逼、操蛋、low逼、白痴、贱人、他妈的。脏话这种东西再加点敏感词啊,穿插到你文章的各个地方,甚至加到你的标题上。
不要管你的文章别人看了之后会不会误入歧途,那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你要知道你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出书。就是为了让自己红,而不是告诉别人做人的道理。
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阅读就要读经典,写文就要写我心》,写了关于这件事的看法。
无疑,从学习写作变成如何写好鸡汤文、爆文,是走到了写作学习的反面。
然而,让我们来看看,写作手法到底是什么?伟大的作家如何运用写作手法?
历来伟大的作家,他们用什么写作手法,都能创作出绝世好文,手法就好比他们的工具,不管哪样都能驾轻就熟。
谈到写作手法,路遥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从根本上说,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下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一个成熟的作家永远不会“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他们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杰出的篇章。当我反复阅读哥伦比亚当代伟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著名的《百年孤独》的时候,紧接着便又读到了他用纯粹古典式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启发。
我想,这段话给写作手法是什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
我在《阅读就要读经典,写文就要写我心》中,也提到过写作的意义,在这里摘抄一段:
我始终相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你要用你的手写出你真实的心,写出你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但前提是,你先被感动了。
写文章需要灵感,这个灵感是你遇到某件事之后所受到的心灵触动。它会让你有感而发,很自然顺畅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
它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生拼硬凑的。
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出于对文字的热爱和坚守。
写作,终究是一个人孤独的修行。
【谈读书】系列,分享读书方法、读书内容、读书体验,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读书。
网友评论
这句话说得很好!
最深刻的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灰殇”
太过于消沉和负能量,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开始给我说:以后别写这种类型的文章了,不适合你这个年龄的孩子写,也不适合你这种年龄的孩子看
至今,我还记得,历历在目
作者说要保持自己的文风,有时候真的很难呢
有思路,有方法,有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