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小妮
那么多人的努力换来了你灿烂的一笑呦呦,夹不上
“你看,这是我的筷子!”他们特别兴奋的跟我说,在我没有要求自带筷子的情况下,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双。
“老师,我们今天有好吃的吗?”来陪我们上课的中国孩子秒变小吃货急切的问。
“对呀!”我拿起那盒小饼干,这是那节课唯一的遗憾,我本该带中国食物的,但怕家长质疑食品安全问题,只能求助别的老师帮我买了这个。
“我会用筷子!你看!”白人小姑娘冲我得瑟,她的英文名从《圣经》中来,寓意是上帝的礼物,所以我叫她小天。
“真的么?等我们上完课你会知道更多呢!”我一边回答她,一边四处找我的本子,那上面可是写了很多我查的资料,可半天没找到,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考验,直到下课我看到本子安安静静的躺在外面的会议桌上。
来南非之前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了一节马未都先生讲筷子的视频,那时候还不知道他是谁,只觉得讲的精彩,后来慢慢的开始听他的节目。
有一天晚上,杀手开车,我问他知不知道《观复嘟嘟》,他说:“我听的时候你还在哪玩呢?”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跟我讲马先生的故事。
这节课属于晚交的答卷吧。
“你们觉得筷子能怎么用呢?”我问他们。
“能夹菜,可是你们怎么用筷子吃一粒一粒的米饭呢?”印度混血的姑娘一脸迷茫。
“米饭都是粘在一起的,和夹菜没什么区别的。”那个中国小男孩一口流利的英文回答他,据他说来了半年什么英语都会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果然很厉害!
“你们怎么搅拌鸡蛋呢?”我继续问。
“我知道!用打蛋器!”安静了好一会的印度男孩子说。
“你来跟他们说我们怎么做。”我示意中国小男孩。
“就这样呀。”他轻松的分开两根筷子,在空中示范,三个外国孩子惊奇的发现原来除了夹还能搅。
“你们知道太极吗?”我一边问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太极的图案。
“哦,我知道,我在书里看到过,这个可以指很多东西对吗?”大一点的女孩子问我。
“对,比如筷子也有太极的文化在里面,一阴一阳,一根动一根不动。”我拿起筷子示范给他们看。
看到他们像模像样的拿起筷子模仿,“我小时候家人常说筷子拿的远会嫁的远。”他们听得很新奇。
“在中国,餐桌礼仪和刀叉的使用礼仪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如果筷子不一样齐,只能用手调整位置,而不能直接对这桌子比齐。”语毕,他们故意拿的一长一短的在调整。
“另外,如果是正式的场合,夹菜不可以超过整张桌子的一半,如果你想给别人夹菜记得要用公筷哦。”我倒出几个小饼干,让他们用公筷相互夹菜,他们吃的特别开心。
当我们一一说完筷子的使用礼仪之后我倒出了更多的饼干,让他们练习,最后的比赛环节终于到了,白人小姑娘虽然起初一直夹不起来,但凭借着下咽速度够快稳稳的赢得了比赛。
中华文化实在太深远,单就筷子的使用和餐桌礼仪就够学很久,我们的中文课没有教材,从来都是天马行空的我想到什么有趣的就教什么。
现在,他们可以去中国超市用中文买水果,可以在中国餐厅点一些简单的食物,这样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吧。
我是鹿小妮
乐于分享故事
期待倾听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