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人物读书
错误观念是如何产生的——读斯宾诺莎伦理学(三)

错误观念是如何产生的——读斯宾诺莎伦理学(三)

作者: 雅楠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08:55 被阅读83次
    错误观念是如何产生的——读斯宾诺莎伦理学(三)
    命题三十五   错误是由于知识的缺陷(privation cognitionis),而不正确的、片断的和混淆的观念,必定包含知识的缺陷。

    各人都各按照他习于联结或贯串他心中事物的形象的方式,由一个思想转到这个或那个思想。

    观念的局限经常体现在人们容易按照自己习以为常的模式思考事物,一个军人会由马联想到骑兵和战事,而一个农夫由马会联想到犁具和耕地。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会因每天从地铁到公司要走很长的路而懊恼,而有些人却从这个不便中看到了商机。

    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是缘于自身,比如儿童时我们学到某一项技能就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奖赏,技能提高带来的满足感和外界赞赏带来的荣誉感同时作用于我们的内心,每当我们取得一些进步都会同时回忆起伴随而来的荣誉感。

    事实上,如果你在简书这样的平台记录文字,有可能并不会得到外界太大的关注,长此以往,从前习得的固有模式就让人慢慢放弃写作。

    我们对外界的认识好似“盲人摸象”。即便是我们自以为熟悉的自己。

    当人心在自然界的共同秩序下认识事物时,则人心对于它自身、它自己的身体,以及外界物体皆无正确知识,但仅有混淆的片断的知识。

    你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是谁?或许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总有一套已经十分熟练的说辞来形容自己,但那是真实的自己吗?如果去问问父母,问问身边最好的朋友,他们对你的认识可能与你形容的自己完全不同。

    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坚持认为自己的意见是一定准确无误的,我们总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参照来了解事物本质。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有他看世界的角度。

    就像拼图,各个角度的拼图越是全面,我们越是容易看清全貌。

    有的时候对真相的认识除了受制于观念以外,还有因缘。

    只要人心常为外界所决定或为偶然的机缘所决定以观认此物或彼物,而非为内在本质所决定以同时观认多数事物而察见其相同、相异和相反之处。

    我们理解的“围墙效应”便是如此,看似前沿而智慧的人不一定是他们有多深的洞察力和多强的推理能力,只是他接触的的圈层不一样,掌握的信息更准确,内在的规则更明白。

    如果一个不熟悉某一市场运作规律的人,只是因缘际会在某一领域得到回报便对这个领域给予一个判断是相当片面且极具风险的。

    结论:

    1.  习以为常的联想模式和依靠片断、偶然机缘的泛泛经验得来的知识是错误的原因。具有事物共同概念、正确观念得来的理智知识和符合自然规律得来的直观知识必然是真知识。

    所谓“联想”和“泛泛经验”都是类指感性的知识,比如预言、传闻、命定的福或者祸;比如我看到很多得这个病的人都死了,所以我也一定会死;比如你说爱我,就一定不会背叛我。

    斯宾诺莎显然是唯理论的,他主张我们应该排斥这些感性知识而从更高原则出发去认识事物。理性知识是严密的逻辑思维,比如一个物体远处看小,近处看大,由此推出太阳实际比我们肉眼所见要大很多。

    而斯宾诺莎最为推崇的是直观知识,这种知识能够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如1+1=2,这种知识称为最高级的知识,能“最完满、最确定地认识一个对象”。突然想到多年前看过的电视剧《天道》,里面描写的商界奇才丁元英有一句经典台词“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2.    理性的本性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

    之前虽然第一篇就写“没有什么是偶然的”,但在这里重复显得别有意味。不正确的和混淆的观念,正如正确的或清楚明晰的观念,都出于同样的必然性。

    错误的观念一定导致错误的结果。有人说人生三大不幸之一就是少年得志。平常说法是少年得志易轻狂,而更准确的说少年得志有可能只是因缘和合,感性也许只是一时的成功,但长久来看,没有掌握真知识注定失败的结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错误观念是如何产生的——读斯宾诺莎伦理学(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d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