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读到第五章,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这里边提到了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依赖性的基础上的,因此最终培养的也是学生的依赖性。先教后学的基本假设是教是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基于这种观念的教学实践的格局是:学生的学习是跟随教师而行的,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这也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对应地,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自主选择和创新。另外,由于是先教后学,教师的教很容易出现没有针对性和无效的情况,因为,在学生实际的学习之前,教师永远无法完全把握学生学习的问题或困难所在。
它表现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支配和控制着“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生成长的“力量”。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
先学后教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的,独立性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弱到强,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产生相反的变化。实现教为了不教,把教转化为学,这是先学后教的关键。
先学后教的理论创新
一、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教材的学习权、解读权交给了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解读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就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随着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教师越教越少,越教越精,学生越学越多,越学越会学,从而实现少教多学。教师要遵循“三不教”原则,即,凡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教;学生看不懂,但自己想想又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不懂,但经过同学之间讨论能懂的,不教。通过“三不教”,我们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学问题主要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学目标主要由学生自己达成。
三、就学与学、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学习为合作性学习。
先学后教的模式,使合作学习的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一方面,交流和互助能够促使知识增值,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交流和互动,分享彼此的理解、体验和观点,从而深化了学习认识,丰富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不仅如此,学习中的交流和互助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不同观点和思路的碰撞、交锋,最容易产生新颖的观点和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实践证明学生相互教学有四个优势:其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相互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其二教学的针对性强。一些学生针对不会的问题发问,另一些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解答,是1对1的个别化教学,教与学的效率都很高。其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课堂上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有助于形成争论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被激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其四,能够减少学业水平的分化。在学生相互教学中“潜能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不会因为知识链上的漏洞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以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为主,却很少有学校去推动先学后教。
关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推动最成功的就是蔡林森的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这个经验最后复制到河南的永威中学,也取得了成功。
既然先学后教优点和好处多多,为什么各个学校不去实践呢?最重要的原因是难度太大。
首先,先学后教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有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愿望。
但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学生就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学生远远超过热爱学习,会自主学习的学生。老师们教,他们还不愿意学。让他们自己学,更无从谈起。即使老师布置了任务,其执行力也是令人堪忧的。
其次,大班额学生在实施先学后教时也困难重重。
由于全日制的公办初中因为采用片区内就近入学,我们很难保证生源的质量。而先学后教绕不开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实力均衡,如果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学习能力整体都差,那么课堂上的合作与对话就会流于形式。
永威中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所学校是私立学校,学生要经过考试选拔,才能进入这所学校学习。经过选拔的学生,在生源上有了保证,也让先学后教有了可能。
第三,转变观念太难!先学后教需要教师改变认知和教学方式。但是,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先教后学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也一直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太难。尤其是讲惯了的老师,如果让他不讲或少讲,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全员统一的。
不仅如此,习惯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的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一所学校不能从政策层面推动,那么先学后教就会流于形式。但是,大规模推动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学校领导者的勇气,还要有跟进措施去落实并深化,这是个庞大的工程。
第四,改革有风险。任何变革都有风险。教学是个慢工夫,从实践到出成果,初中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制约课改的因素很多,学校政策、教师水平、学生学习能力,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由于中考的压力,家长和学校都不敢拿三年的时间去赌一个未知的未来。
所以先学后教在一线推动比较困难。但是,实施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附中和二中,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实践成果也是以报喜不报忧,是否做到了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我们不得而知。
推行先学后教,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我们都需要勇气!
【终于完成这本专业书籍的阅读,实在太不容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