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梦》是卞之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许多诗歌均为情感细腻而绵长的类型,有着令少年向往的“唯美”——语言优美有韵,情感有几分哀怨、几分惆怅。即使少年不解先生真意,也不妨他们深陷于单纯的诗句和用词编织成的世界。
在初读《古镇的梦》时,觉得这首诗营造的已经实在太静谧、美好,就像一幅写意的画、一个精致的动态雕刻。想象那烟雨蒙蒙的江南古城,算命的老人持着锣,在大街上游荡,街上的水渠沿街缓缓流淌,水草绿油油的在水底自由地招摇。算命的瞎子在街上,一声声敲着锣,日复一日,对平凡的生活了如指掌。当夜弥漫过来,更夫敲打着锣鼓,一声一声,伴着静谧的流水、空旷的街道、漫天的星......小镇的居民在一日操劳之后,回到温馨和幸福的巢穴,夫妻絮叨着家里的琐事——好一幅古色生香的画卷。
然而,实际上,《古镇的梦》表现的是古老中国下层百姓悲苦的生活境遇。诗人撷取瞎子和更夫这两个形象,瞎子和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和“敲沉了别人的梦”分别表现了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的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痛的情感。在“三更了,你听啊”这段絮语中,小儿生病却只能求助算命先生,揭示的是小镇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助而惶惑的悲剧现实。
其实,即使按照初读的理解,这首诗描述的意境何尝不是悲苦而封闭的?我们认为它美迷人,是在于将它当做一种水晶球里的世界一般欣赏。但从生活的角度,他们的日常日复一日单调而悲苦,生活环境封闭而严酷,生活仿佛永远受制于命运的藩篱。
它美,在我们将其视为一种风景而非生活的时候。而我们自身永远不会想生活在其中,就像没有人会希望被封印进精致雕刻的水晶球里。
最近得知《幻城》拍成了电视剧,花了几个小时草草刷了一遍开头结尾。虽然《幻城》确实陪伴了许多少年少女们走过花季,但我并没有看过《幻城》小说,所以先大致看了小说的世界观和情节,在构思上——这里只论这个故事,不讨论其原创性——确实有引人入胜之处。
最有意思的是作者表现这虚幻之城的方式:当哥哥卡索用三界神花许愿救回爱人和兄弟时,他们重生为他们最想要的身份,但却失去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当弟弟为了救哥哥找到更为珍稀的神花时,他们的代价是陷入了永远的循环,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永无止境,也永无改变。这个构思,很新鲜也很有意义——所得必有所失,而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得到的和失去的哪个对我们更重要,要么因为遗忘或者无知;要么因为时过境迁,难以比较。
看到电视剧的结局回到开头的画面,便想起卞之琳的《古镇的梦》——又是一个水晶球里的世界。
作为一个故事,《幻城》确实写得很好,但确实不够深刻。里面有太多梦幻的东西,适合年少的幻想而不是现实。认真地说,这本书确实比较符合少年人的心境:迷茫地向往自由而不知什么会带给他们自由;深情地向往爱却不知何为现实的爱;同时,也充满了吸引少年少女的唯美形象和情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