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导图笔记@产品今日看点
玩微信,但你认真体验过吗?

玩微信,但你认真体验过吗?

作者: 大吴说俩句 | 来源:发表于2016-12-23 10:19 被阅读157次

    1.体验说明

    体验APP:微信(Android版)

    体验时间:2016年10月27日

    APP版本号:6.3.28

    体验人:Alvin_WU

    手机型号:魅族MX4

    手机系统:Flyme5.1.8.OA

    2.产品介绍

    1.1产品定位

    微信官网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定位于做移动端的IM,为用户提供一个不止于社交的生活方式,通过自身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多场景整合,提供一个社交+生活服务的平台。

    1.2产品简介

    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消息

    QQ发布10余年后,微信出现,前者1999年,后者2011年。同样都是用于社交类的即时通讯工具,但微信在通讯、社交、平台化三个方面有更好的优化。

    3.市场环境

    在国内两大安卓应用商店(应用宝、360手机助手)中分别以33亿次、6.5亿次的下载量居通讯社交类软件第二,第一是早起步的QQ;在appstore上也是居通讯社交类软件第二,第一仍然是QQ

    根据腾讯2016年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99亿,比去年同期增长7%;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4%。

    可见在国内的智能通讯社交领域,微信快速增长,势必赶超QQ,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社交应用

    4.结合竞品简单说明

    4.1定位不同:

    当时是一个从PC转换到移动端的过渡期,QQ的定位是一个PC端的IM,即使是那个时候的手机QQ也是作为PC QQ的一个辅助品,而微信定位很明确,就是做移动端的IM。

    4.2改进优化:

    当时的QQ存在一个现象,功能多而杂,在这种情况下,微信秉承着张小龙一贯简洁的理念,参照QQ已有的功能,进行必要的删改,终成wechat。

    通讯方面:

    QQ众多人物在线状态:在线、隐身、离线等,给用户养成了一种习惯,会先去关注对方是否已经在线,再发送消息,这就是QQ一直存在的"在?"  "在不在" 的原因,这种使用场景本身就与即时通讯工具的 “ 即时 ” 相悖 ;

    而微信则直接删去这些状态,并且在对话中会出现 “ 正在输入中 ” “ 正在讲话中 ” 的即时状态显示,这在设置中也是无法更改去掉的。同时,微信当时重点推出语音,语音比文字输入要快,这些功能都使用户之间的通讯效率加快,满足了用户对 “ 即时 ” 的需求。

    社交方面:

    微信在推广的过程中,刚开始的陌生人交友带来了很大的用户,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漂流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在用户量激增后,熟人社交也给微信带来可观的关系链利益。

    朋友圈,对比QQ空间,多了一些权限,也更加简洁。在好友发布的动态中,只能看到互相是好友的评论,而QQ空间则是任何人的评论均可见,而且自身也是暴露的,这样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些干扰,而不是如自己所想纯粹地评论好友状态。

    平台化方面: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支起了内容承载的微信,满足了新媒体、个人或企业生产、传播、获取内容的需求,在公众号平台上开放接口也为用户定制公众号提供了入口。

    5.结构层

    6.功能分析

    1.主导航有顶部和底部两个,在一级菜单中显示,点击进入则不显示底部导航,而顶部导航则返回箭头、显示当前位置等等

    2.顶部导航左边显示当前未读消息数,让用户无论置身于主导航的哪个一级页面都能清楚知道

    3.顶部条右方搜索可以搜索联系人、群聊、朋友圈、公众号和文章等等,在主导航提供一个快捷搜索还是很必要的

    4.将用户可能常用的功能抽取出来放在类似主导航的二级菜单中,诸如发起群聊、添加朋友、扫一扫、收付款、帮助或反馈,将"帮助和反馈"放这里也感受到微信对用户的体贴,也看出微信对用户反馈的重视;因为QQ的帮助和反馈在左侧页面的“设置-关于QQ与帮助-帮助、反馈”

    接下来从底部导航的每一个入口作简要分析

    6.1微信消息

    6.1.1.语音

    发送的消息不止于文字,还有语音等等,虽然语音不是微信首创,却流行于微信,语音的引入为简单聊天增添了点亲切,共享位置、红包等等也都集合发消息的选项中。

    消息在消息列表中删除后,后边再打开该消息窗口,与该好友或者该群聊中的聊天内容将被清空,即使搜索历史消息,也只能搜索到当前消息窗口的消息,即之前的历史消息也不存在了;这点跟QQ不同,即使在消息列表中关闭该消息,历史消息也会保存。微信的这点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基于用户隐私的考虑,弊在于过往历史消息将不可追溯。

    6.1.2.表情

    微信的表情包也是很丰富,延续了QQ的表情,又新增了一些特色的动画表情,表情生动形象,对用户而言,一个恰当的表情胜过千言万语。好友互发消息时看到喜欢的表情还可以收藏。

    用户(设计师)可以制作表情包上传在微信表情商店中,供其他用户下载使用,其他用户免费下载使用,也可以给设计师赞赏。这倒是满足了许多用户DIY的想法,当自己的表情收到好评并频繁使用于朋友消息间,将有莫大的荣誉感。而且所设计的表情包微信都是有版权保护的

    6.2通讯录

    6.2.1.群聊

    微信群聊之于QQ讨论组,不同之处在于QQ讨论组成员只能好友邀请才可加入,而微信群聊可以面对面建群,知道密码之后即使并非好友,也可加入。免除了讨论组的繁琐,即使是工作需要临时建立个小团队讨论,也不需要添加不必要的好友,增加好友数量的负担。

    6.2.2.标签

    设置联系人的标签,可用于微信朋友圈的权限,将联系人添加到标签中可以是在添加好友时就设置,也可以是在添加为好友之后设置。

    6.2.3公众号

    微信的平台化做得出色,其中一点就体现在公众号。

    公众号提供的,是一个内容社区,而面向的,我个人认为有4类对象:

    1.个体内容提供者

    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乐于交流共享,喜欢记录整理自己的想法或者想要抒发自己的情感

    2.组织或企业服务提供者

    向用户传达资讯,或提供服务等

    3.个体内容获取者

    喜欢阅读,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获得感兴趣或者需要的信息、服务等

    4.开发者

    鉴于公众号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菜单和服务,所以存在另一类面向对象:开发者,做主要的设计开发

    公众号的存在满足了上述上述受众对象的需求,并且在公众号管控方面,限制公众号群发的消息数和提高公众号门槛,鉴于公众号刷单严重,前段时间也是关闭了数据接口,但此举也是暂时缓解公众号作弊现象,要规范公众号,提高公众号的质量,微信还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6.3发现

    6.3.1朋友圈

    1.点赞:

    朋友圈对于好友的动态有"赞"和"评论"两种互动方式,虽然"赞"并非微信首创,但对国人而言,却是因为微信而广泛流传,引入赞,其实是满足了用户的一种求心理认同的需求。

    点赞,其实也是一种半熟人的快捷社交,为什么这么说呢,多年不见的普通朋友或者只是陌生人,实际线上聊天的几率很低,点赞是一种存在感的体现,也可以避免直接线上聊天的不合适。

    但是,朋友圈点赞有一个设计不太喜欢,我点赞了好友的动态,好友的朋友也点了赞,这时朋友圈会通知我好友的朋友也点赞了。这种情况下,就算知道了好友的朋友点赞了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实质用处,因为点赞不像评论般明确,点赞的含义还可能是上边提到的存在感的问题。

    这里建议可以点赞之后不提醒我后续有哪些共同好友点赞。

    其实点赞也不只是应用在朋友圈,公众号中也有点赞的需要,原先可以通过阅读量和点赞数了解一个公众号在其受众的地位,不过后面出现一些刷单就不足以评判了。

    2.权限:

    朋友圈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权限。设想一种场景,好友发布动态,好友的好友但非我的好友去评论他,然后他们互相评论,但我却只能看到好友单方面的评论,也着实令人懵比。

    正是因为微信定位在好友社交工具,这种只有彼此是好友才有的权限,可以看到相同好友的评论以及点赞,这一点相比起QQ空间任何陌生人互相之间的评论都可见,更为用户的隐私着想。保证了朋友圈就是自己尽可能畅所欲言的地方。

    由于微信的社交范围广,所以知识传播得也比较快,微商也经常在朋友圈刷动态推销。一般这种情况用户有几种解决情况:屏蔽其朋友圈、删除好友、拉黑或者直接向微信投诉。微信也可以多加监管,对发布多条类似推销、销售动态的可以加以限制

    6.3.2扫一扫

    提到扫一扫,一开始想到就是二维码,二维码大为人知是从微信普及时开始的。微信为用户和公众号都生成了二维码名片,扫一扫互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号是最为快捷的手段,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量,使二维码得到很大的推广。对用户而言,一个简单的二维码扫一扫绝对比编辑输入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

    扫一扫可以扫封面(书、CD、海报封面)、街景、翻译,部分原理如下:

    1.扫封面采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

    2.街景其实也不用扫,直接采用的SOSO街景定位技术才引用自家的地图显示出来,其实跟普通地图的全景一样的;

    3.其他也是识别技术

    6.3.3附近的人和摇一摇

    这两个功能分别是在微信2.0和3.0版本推出的,为当时刚起步的微信带来了不少的用户量。两个功能都为用户提供一个认识陌生人的机会,同时摇一摇还是歌曲和电视识别器。

    不过现在这两个功能部分情况下沦为色情交易、微商或者其他不法活动的平台,这个的话,估计微信单方面还监管不了,还得用户理智辨别,积极举报

    6.4我

    6.4.1微信支付和平台化

    2014年3月,微信开放支付功能。微信支付是由微信社交关系链延伸的功能,它最开始起于“用户之间相互转账的社交需求”;支付宝钱包在支付方面更具优势,用户通过该软件进行金融支付和理财,对安全性的认可度较高,但相对微信支付来说,并没有与用户的社交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是一个支付工具。不过它也在进一步发展,希望形成一个更好的生态闭环;

    微信支付的优势在于用户黏性高,活跃度强,因为其依托在微信上,大部分人都会和朋友、家人、客户保持实时沟通,并保持着较高的使用频率。

    微信支付和提供的平台涉及到的服务能力包括: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等。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连接一切”的能力,微信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这正是微信的定位所在。在其已经渗透进入以下传统行业,如微信打车、微信交电费、微信购物、微信医疗、微信酒店等,为医疗、酒店、零售、百货、餐饮、等数十个行业提供标准解决方案。

    6.4.2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这一个设计贴近现实生活,传承了国人发红包的传统。

    微信派发红包的形式共有两种,第一种是普通等额红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发送;第二种更有新意,被称作“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红包金额范围为0.01~200元,考虑到的受众是使用微信的所有不同收入的用户群,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收发红包的乐趣。上限200元也可以避免用户过多地攀比红包的金额。

    对于微信账号绑定个人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腾讯方面的解释是增加了很多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手机丢了之后的封号操作,类似于银行的“挂失”;同时,还有绑定手机号的单独安全锁功能;还有,就是微信支付有独立密码;最后就是建立担保赔付机制。

    “抢红包”火爆一时,会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网上已经出现了“抢红包软件”的钓鱼欺诈网站,假借“抢红包”软件下载,植入木马或者钓鱼软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难说现有的机制不会出现安全漏洞。微信还是要在这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玩微信,但你认真体验过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ck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