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此次“新冠”的影响,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限制出门,宅在家里办公成为今年的新时尚,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却大不相同,依然要挺身一线,为患者驱除病魔,舍小家为大家。当然作为中医的我,也在坚持着自己的岗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我今天想和大家谈谈中医医案,因为这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支援武汉,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中医、西医专家团队接二连三的向湖北援助,中医越来越被看好,相信中医的明天会更好!
“找长工看出汗,找郎中看脉案”这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引用的选医谚语,医案是衡量中医临床特色与水平的重要砝码。医案水平如何则能反应出医者水平之高低。著名国医大师邓铁涛也曾明确指出:“中医药学之发展,不是依靠实验室之实验研究,主要靠在中医系统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临床研究,而医案则是临床研究的资料或者总结报告。”
应该说,每位中医临床工作者都要经常书写病历。会写病历并不等于会写医案,要从大量临床病案中筛选出颇具学术价值的医案,加以撰写,道出心得,则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求撰写者学术水平高,还要求其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具高水平等。中医医案看上去虽是一种记叙性文体,但却要求文字流畅,措词准确,层次分明,主次相宜,环环相扣,剖析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时常看到古代名医大家的医案医文并茂,不得不佩服这些大家不仅是医学家还是文学家……
医案是学习掌握中医窍门、登堂入室的钥匙:正如我记得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未来要想成为一个大家,就必须学会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刻苦勤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科学的明珠从不赐予懒惰者。然而,并非不懒惰者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还要善于选择道路。要捷足先登,不能光靠蛮力。因而,本人觉得中医医案的学习是学习中医的最好捷径、是登堂入室的钥匙。
当然,医案也是激发学习中医的兴趣、培养良好素质的催化剂。医案能体现医家的果敢和胆略,颇能激发初学者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今日读了一则大医张锡纯的医案:他的邻居张氏妇人,年过四旬,素患肺痨咳喘,夜不安枕已有数年,无论服用何药均无效验,一晚偶食酸石榴,觉夜间喘咳嗽稍轻,从此每晚服之,其喘咳嗽日减,一连服过三月,竟脱然无累矣。故而张锡纯进一步研究认为酸石榴“为治气虚不摄肺痨喘咳嗽之要药。”
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读书不如读案,当然不仅限于中医,对于中医爱好者都能适用的。
这只是我的个人一点见解,对于广大中医爱好者可以参考,本人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医案入手,本人认为医案是中医的敲门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