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解(人间世)下篇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5:43 被阅读23次

对外交往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向孔子请教说:“楚王派我去出使齐国,责任重大。而齐国对外国使节,一贯是外表恭敬而内心轻慢。既便是平常百姓都难以说服,更何况要签定诸侯之间的协议呢?我很担心完不成任务,先生您不是常说,无论事情大了,只有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我担心如果事情办不成,一定会受到国君的惩罚,如果事情办成了,又会受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这两种结果都是我无法承受的,希望先生能够为我指点迷津。”

孔子说:“天下大事,包括天命和道义两个方面。子女孝敬父母是人的天性,臣子侍奉国君是道义。无论在什么样境遇下都能够让父母安享太平,这是孝的最高境界,臣子在任何时候都能为国君解决问题,这是忠的最高境界。注重个人修养的人,知道世事艰难,无可改变,能够做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作为臣子,在遇到大事时,不能处处精于算计,把个人的得失利害作为你的行为规范,这样做就可以了。”

孔子接着说:“凡是与邻近的国家建交,一定要以诚信为本,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凡是与很远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首先应该做到遵守双方的承诺和协议。两国之间交往,要尽量用平实可信的言辞,不要用无节制的赞美或者无原则的诋毁之词,更不能耍阴谋诡计,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增加了两国之间的仇怨。”

颜闺将要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他向懅伯玉请教说:“太子这个人,他天性刻薄,如果不用法度去管教,他就会胡作非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但是如果我要管教他,就必然会遭到他的伤害。他的才智只能认识到他人的错误,根本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像他这样的人,我该如何对待他呢?”懅伯玉回答说:“你首先要戒备他,要用谨慎的态度去对待他,然后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应对他。外表要随顺迁就,内心要浑融和顺,不要总想改变他的行为,不要总是对他的行为品头论足,因为,他的性格是世俗造就的,是世俗社会在他出时,就给了他太子的名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又让他知道了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是非善恶,什么是高低贵贱,所以,你要想保全自己,拯救他人,就应该去掉他的分别之心,让他回到无知无识的婴儿状态,引导他达到不犯错误的程度。反之,如果你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正他,就如同螳臂挡车一样,不但毫无用处,还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就好比养虎的人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虎,是怕活物会引发它的野性,知道它的饥饱,顺应它的天性,才是驯虎的真谛,那些被虎吃掉的人,都是不懂得它的天性的人。不用活物喂养,虎就不会有杀生的欲望,知道它的饥饱就是顺其自然。”

乘物游心:庄子借孔子之口,谈到了人该如何面对国家和社会,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组成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所以,当个人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当放弃个人的利害得失,按照事物本来的状态,加以解决,因为只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你的思维就会被名利所控制,就会迷失事物的真实存在,继而做出不利于己,更不利于国的决策。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诚实守信,因为没有人或国家愿意被人欺骗和玩弄,所有人都喜欢与诚实的人来往,这就是人和国家的天性,因而,如果人或国家希望他人或他国诚实守信,就应当从自身做起,做到不欺骗,不玩弄他人或他国,而是顺应他人或他国的需求,这就是顺其自然。当你遇到坏脾气的领导和同事时,千万不要逞口舌之勇,因为他不但根本不可能听你的,反而还会伺机报复你,你要做的是顺应他的性格,忘记自己的得失,不与他争论,争高,争能,这样,他就没有了争夺的对象和对手,一个与世无争的人自然也就会变得温和平顺。

无用之用

一个木匠在去齐国路上,碰到一棵被当作神社的栎数,这棵树的树冠大到可以让几千头牛乘凉,但是这个木匠却连看都不看它一眼,他的徒弟赶紧跑过来问他说:“自从我跟你以来,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为什么您对它不屑一顾呢?”

木匠回答说:“这是一根无用的散木,用它造船吧,船会沉入水中,用它做棺材吧,它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制造各种用具吧,它会很快就毁坏,用它制造门窗吧,它会流出油脂,用它做梁柱吧,它会被虫蛀。这是一棵不成材的树,所以才能寿命这么长。”

木匠回家后,夜晚那棵神树就托梦给他,树说:“你要什么和我相比呢?拿我跟有用的树相比吗?比如山楂,柚子及瓜果之类,果实成熟后就被剥落,树枝就会被折断,所以他们痛苦一生,不能尽享寿命而中途夭折了。因为我无用才能安享天年。”

有一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面,双肩高于头项,后脑的发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朝向天空,两条腿和两巾的胸肋长在一起。可是他人缝洗衣服,就可以养活自己,再替人筛粮食,就可以养活十个人。国家征兵和征役的时候,因为他是严重残疾,当然可以避开战乱和劳役之苦。国家发救济的时候,他可以领到粮食和柴草,连这样的残疾人都可以享尽天年,更何况残缺不全的德行呢?

乘物游心:庄子说的无用是指世俗社会眼中的大“道”,因为,世人都忙于追名逐利,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反对一切有用的行为和理论。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孟子在高唱仁义道德的赞歌,商鞅在实贱他的严刑峻法,苏秦和张仪奔走于列国之间,用三寸不烂之舌大力推行他们的合纵连横,孙膑和庞娟在应用他们的三十六计,在世人眼里,这些都是有用之人和有用之术。而庄子却认为正是这些人和他们的智巧之术,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只有回到看似无用的大道中,天下才能太平。

在现实当中,追求名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太多的人终身被名利所困,甚至活活累死的人,也比比皆是。只有放弃对名利的追求,才能不被金钱所困,不被权力所伤,不被劳苦所累。

相关文章

  • 《庄子》心解(人间世)下篇

    对外交往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向孔子请教说:“楚王派我去出使齐国,责任重大。而齐国对外国使节,一贯是外表恭敬而...

  • 《庄子》心解(人间世) 上篇

    儒道相争 颜回去向孔子辞行,孔子问:“你要到哪里去啊?”颜回回答说:“我要到卫国去。”孔子又问:“你到卫国干什么啊...

  • 《庄子》心解(天下)下篇

    先生说:“道”,是承载和包容万物的,所以君子也一定要敞开胸怀,排除一切有为的杂念。用无为们态度去对待万物就叫自然,...

  • 《庄子》心解《齐物论》下篇

    大道无争 道从来不曾有界线,语言也不曾有过定说,为了区别是与非,人类划出了太多的界线,比如,左与右,前与后,高与低...

  • 《庄子》心解(大宗师)下篇

    子桑户、孟子反和子琴张三个人一起讨论说:“谁能够不用心计地结交朋友?谁能够不露声色地帮助别人?谁能让精神超然于物外...

  • 读《庄子》的人生感悟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节选自《庄子内篇《人间世》》 出处:(《庄子》智慧全解...

  • 守中抱一,心息相依!

    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听樱宁子先生讲【庄 子 听 息 法】 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 原文: “颜回曰:敢...

  • 庄子心斋法

    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 原文 “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日: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

  • 「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5)

    【独】文(3.21) 【和合】:《庄子·人间世·内篇·第四》 【介】:《庄子·人间世·内篇·第四》是关于楚狂接舆对...

  • 庄子*人间世

    雨打花瓣冷随香 叶映珠光风吹凉 欲煮三片盈身暖 花以花香成花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心解(人间世)下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su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