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有与家人们约好,一起去吃春饼,因为客满,因为等待,因为是在饥肠辘辘后,卷了各式荤素搭配,蘸了酱,竟然这么好吃,顿时辣酱的麻香,面酱的鲜美,再加上各种菜的味,还有饼本身的清香,吃得直叫人说爽。
也因为这顿美食,引出了这次味道的更文欲。
记得有一次,也是与几个好友到近处的小吃点吃面皮,大家或点辣,点锅,点饼,或面筋面皮各半,只有一位说,她说吃炒得,炒就炒吧,然后一句直说得让大家瞠目结舌。
她告伙计说,不要葱姜蒜,不要酱油,心想这不就是加点醋和盐炒一下吗?
然后,大伙吃着麻辣鲜香,看着她一人挑着那几根清汤面,那个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笑了许久。
然而子非鱼的道理,是源远流长了,又有何对与错呢!
那天还听好友说起,终生不吃葱姜蒜的人,因为味觉灵敏,适合做品酒师,而她从不吃蒜,还问过说是因过敏还是受不了味?她说是姥姥不吃,打小跟着姥姥,也就没再尝试过,当时还玩笑说,至少有三分之二当品鉴师的资格了。
但貌似大蒜中所含物质对身体相当有益,但不喜欢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味道这样的事,也是因人而易,各人对各味吧!
前几天听老师讲茶课,关于渥堆发酵后的老茶头,虽然没有品过,但不知怎地,细数着普洱工艺中发酵的程序,感受附产品老茶头静静地堆在角落里,蒙尘风化,成为茶中的活化石,感受一个小物件在接受岁月洗礼,等待有缘人的过程,忽然怦然心动,一遍遍回味老师所讲的那种醇厚,那种糯香,竟发觉等这样的感觉,等这种味道等了那么久。
原来,有些味道还真是可遇不可求。
传闻中的闻香识人,好象自己永远是不入流的那一个,不知道从什么时侯起,拒绝任何浓郁或加工后的味道,以至于天然的非天然的,只要是香精味都被拒之门外,近不了身,同办公室小姐妹这边一喷香水,我在那边就反应上了,所以在选择品质时,别的不首选,先择是否无香无味,没办法,越来越娇情了。
有时也反思,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铅华洗净,还原本真了,原来味道这样的感觉,真是原生态。
至于生活的味道,更就是靠领悟了,漫长的人生旅途,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酸甜苦辣也逐渐研磨渗透在其间,成长的代价将棱角磨平了,最后演变成岁月的长河,有多少故事,就会有多少味道,看自己如何认定。
至此,味道的更文也告一段落,人们常说茶香,酒醇,也讲花的浓郁,水的至纯至净,其实当走到一定阶段,突然发现都变了,生活变了,自己变了,味道也就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