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 立体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6-10-28 10:11 被阅读142次

    李民/文

    因为长期在单位饭堂吃饭,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同在饭堂吃饭的同事的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的一些有趣的行为。

    例如,她总喜欢在饭桌上,这是什么呀,这是什么颜色呀,这个叫什么呀。

    她的小脑袋,总能冒出各种古怪的问题,让人忍俊不禁。而她的父母,总会被问到不胜其烦,然后以“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为由来堵住她的嘴巴,也不管她是否能够听懂,是否能够做到。

    毫无疑问,她是在以她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只是她的父母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中国教育向来不喜超出范围外的提问,做学生的,乖乖地在考纲范围内做着练习取得高分,才算是好学生。

    反观外国教育,则乐于教导学生保持好奇心。

    例如美剧《怪奇物语》,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个小学生意外卷入超自然事件,为了弄清真相,他们多次向科学老师求助。而科学老师不但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弄明白了穿越不同时空是怎么一回事,还能指导他们制造出感官剥夺装置,简直裂炸!

    1960年,心理学家伯莱因(Bedyne)进行了一项关于幼儿好奇心的测试。

    他向参与测试的儿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问题,同时让他们记录对每一个问题的好奇和兴趣度。测试后,再把题目的答案提供给他们,但是答案是随机杂乱的,需要他们自己对号入座。之后,他们又做了一次相同的题目,结果显示,对那些使他们很好奇和很有兴趣的题目的回答明显好于其他的题目。

    这说明,在答题的过程中,好奇心激发了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所以他们会自发地去寻找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的答案。

    其后,心理学家密特曼和特雷尔(Mittman & Terrell)将一些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按好奇度的不同分成三组,分别是:不好奇、一般好奇和很好奇。然后向很好奇和一般好奇组展示了一幅由点组成的图,只有将其中的第9个和第30个点连接起来才能看得懂这幅图的含义。相对应地,不好奇的那一组也看了相同的一副画。但是两个点已经被连接起来了,所以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这幅图的含义。之后,学生们要辨识形状或大小不同的几何物体。每次回答正确,可以在图片上选择两点进行连接。非常好奇的那组学生在辨识几何物体方面比其他两组错误率小很多,而且也对此实验更感兴趣。

    结果表明:因为这幅图的不确定性和好奇性,很好奇组的学生表现更好,从而可以连更多的点。

    还有研究者通过对一些五年级儿童的好奇心和认知能力进行比较发现,那些充满好奇的学生在词汇测试和心理测试中的成绩比那些不好奇的学生好。

    也就是说,那些充满好奇的学生在阅读和研究的时候会积累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想知的倾向,是个体重要的内部动机之一,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强烈的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和高创造力人才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

    从理论上讲,好奇心使大脑功能积极活跃而不是消极被动;好奇心使大脑对新观念有极强的敏感性;好奇心展现了新的世界和可能性;好奇心给生活带来令人激动的事情。

    绘本《雾中的刺猬》讲述的是这样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

    有这么一只刺猬,天天晚上和小熊相约一起数星星。但是,去数星星要穿过一片田野,而这天夜里,怪事发生了。去数星星的路上,刺猬看到了一群夜蛾,又被一只猫头鹰尾随,接着遇到了大雾,在雾中,看到了淡定的白马。他走进雾里,却什么都看不见。

    枯叶落下的声音把刺猬吓成了惊弓之鸟。直到他鼓起勇气,才发现枯叶下有一只蜗牛。

    白马又一次出现,然后是蝙蝠、夜蛾、猫头鹰。

    他在雾中吓得丢掉了包袱,甚至掉进了河里,他绝望到随波逐流,并以为自己要被淹死了。

    幸好有一只狗把他的包袱送还给它,马伸过来友善的面孔,在水里他被不知名的动物救上了岸,而且他隐隐能够听到小熊的呼唤。

    最终,小刺猬又可以和小熊一起数星星了,小刺猬还会想起白马在做什么,而猫头鹰依然对着枯井聊着天。

    心理学家米尔顿·埃里克森喜欢用隐喻的方式进行辅导或治疗,而且效果堪称世界一流。他曾经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用说故事的形式解决”。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他的好奇心又是如何被爱所呵护的。

    未知总是让人害怕的,而被爱呵护着的好奇心,却能驱使我们踏出踏出未知的旅程。

    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我们得把孩子当平等的人看待。

    我们把孩子当平等的人看待,我们才会耐心去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找借口敷衍过去。

    安斯利和克莱利研究发现,那些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的儿童比仅仅得到简单的回答“不知道”的儿童更喜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一位学者汉德森(Hendemon)指出,在去博物馆参观的儿童中,由家长陪伴的儿童对那些展品研究得更仔细也更具体,提出的问题也更多。那些探索欲望很强的儿童的父母给儿童提供的信息也相对较多,而那些探索欲望不强的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信息量较少。

    其次,给孩子提供相对新颖、不熟悉的刺激物或开展新奇的活动。

    比如,在一堂科学教育课上,内容是教孩子认识人体骨骼。老师没有直接把人体骨骼介绍给孩子,而是提出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站?为什么会动?”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老师又启发孩子们把头脑中的骨骼画出来,然后把他们各式各样的画挂在教室里,再启发他们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才给他们介绍X光机照出的骨骼。

    再次,鼓励孩子动手做。

    鼓励孩子动手做,既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去实践,也要赋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更要在孩子实践出结果后审慎使用外部奖赏。

    有人说,看看那些不再具有好奇心的大人们的样子,我们就会知道,应该如何去呵护我们的孩子的好奇心。

    深以为然。

    更多文章:

    站住,别跑!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

    孩子内向、害羞、慢热?看这里!——送给慢热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af09ad4a036: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呀 一个总是眼睛里充满着对外界事物好奇的孩子是多么让人觉得fresh!!我会保护我未来孩子的好奇心 和他一起去探索更多的事 甚至是那些我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这肯定非常棒啊!!: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立体故事:@鱼落wow 好棒!!

      本文标题: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as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