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在回答“什么是文化”时说: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个问题很大,以至于不好说。就顺着梁前辈的话说几句吧。
修养,是由内至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遇到多少人,有过多少感悟,外表于气质,内化为修养。看民国那些大师的照片,举头投足之间,端坐出神之时,都有一种文人骚客的气度不凡。且不论接人待物,单从气质上,有修养的人就不同一般。
自觉,是对生活的一种自律。毛主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我想说自律的人生也长远。圈子里有坚持跑步、越跑越幸福的人,也有坚持健身、越练越挺拔的人,还有每天规律作息、越来越神采焕发的人。生活需要自律,身体喜欢按部就班。那些极其自律的人在看似枯燥乏味的坚持重复,其实他们走了一条别人都不知的捷径,并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获益匪浅。自律带来的就是自觉,几点起床,几点锻炼,几点早饭,几点做几点的事儿。
自由,是在一个圆圈里舞蹈。都明白,自由是相对的,我们追寻半生,不过是有将一日总有选择的自由。杨绛先生说“亲爱的,外边没有别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何以达到这种境界?文化。书中。教育,读书,是一个很伟大的创造,它让人从野蛮走向了文明,从躁动走向了平静,从行动走向了思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自由,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
善良,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冲动。借鉴两个小故事。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梁启超怎么去世的,大家知道吗?他死于当年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医生把本该切除的左肾切成了右肾。临死前,梁启超不是咒骂医生,而是叮嘱家人:“千万别跟媒体说,不要公布。老百姓刚刚开始相信西医,如果让他们知道我的事,难免就会退却。”善良,一种先天伴随,一种后天习得。后天教化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金岳霖,老金,是一个善良的人,人们都知道他一生钟情于林徽因终身未娶,其实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师,先商后政最后选择逻辑的学习,欧美求学任教的经历,共赴国难的情怀,开逻辑研究之先河的著作,大成者往往不是只有一面的优秀。他对林徽因的感情从未多言,他消瘦的手指叼着烟的神态,大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说“法之理在法外”,文化又何尝不是,文化不是文化本身,确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