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短篇小说历史有意思
回到唐朝去上学之王小二上学记

回到唐朝去上学之王小二上学记

作者: 小小猫塾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5:15 被阅读16次

各位大朋友们小朋友们好,欢迎光临小小猫塾。说到上学和考试,相信很多大朋友小朋友都会感到非常熟悉和……头疼。虽然说现在的考试五花八门,那么到古代时候是不是会很容易呢?毕竟没有物理化学啥的……(好吧,这其实很悲哀……)那么今天我就带着大家回到中国古代最繁盛的朝代- 唐朝,去感受一下那个时期的上学和考试。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唐朝的上学和考试,我们就来虚拟一个人物,从他的上学和考试经历过程一起来更好的感受一下。


姓名:王小二

性别:男(很遗憾,在古代时期女性没有上学的机会……万恶的旧社会……)

年龄:14岁(相当于现在的中学生)

籍贯:浙江省某县

家境:富足人家(可以理解为家里有田有余粮的那种小财主……)

好了,王小二同学唐朝求学之路正式开始!


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务员选拔考试,有1300年的历史了)已经开始推行,王小二同学的爸爸非常希望儿子能够将来通过考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做个大官……),于是在他小的时候就花钱送他去了私塾(古代的培训机构)念书,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非常简单 — 死记硬背,除此之外还要练习书法(非常重要,后面我们会讲到)和答辩(回答老师的提问,当然要引用教材的内容,也就是著名的四书五经)。

王小二非常努力,除了能够熟练背诵四书五经的文章以外,他也苦练书法,也经常练习作诗,私塾先生很欣赏这个孩子,认为他很有前途,于是鼓励他在14岁的时候可以去公立学校(地方官学)去上学了。

唐朝时期的地方官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立学校)分为三类:

1、经学(文学为主)

2、医学(医学为主,算是专科学校)

3、崇玄学(宗教为主……唐朝尊崇道教,毕业可以去当道士了……)

王小二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当朝为官,他不希望看到儿子将来成为一个医生(这一点非常错误……),另外也肯定不希望儿子将来去当个道士,所以还是选择了竞争最激烈的经学。

唐朝时期规定14岁的男子就可以上官学了,学期5年,19岁就可以毕业(古代男子20岁成年),凭借王小二同学优秀的成绩以及私塾先生的推荐,他很顺利的进入了地方官学,开始了自己的学校生涯。

上了一年王小二的父亲发现了一个问题,地方的公立学校教学水平很低,在当时地方州县的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弟,老师的待遇也非常低,所以在教学上要求并不高,四书五经能够通过一经以上就能毕业,而且还经常被拉去参加当地举办的礼仪活动,完全浪费时间。

于是,王小二的父亲决定托关系花巨资将王小二送去了首都 - 长安,到中央官学去深造。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了长安,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唐朝的高级学校种类非常庞大,他拿着学校招生简章顿时感到有些蒙圈……


最高级别:国子学(也就是后来的国子监),招生300人,文武三品以上的子孙才能入学,得,从出身上就被刷下来了……

第二级别:太学,招生500人,文武五品以上子孙才能入学,还是没戏……

第三级别:四门学,招生1300人,文武七品以上子或勋官三品以上(没有封号),四品(有封号),完了,这个也没戏……等等,旁边一行小字写着:招生名额包括平民身份中出类拔萃的人,名额800人。

峰回路转!!!

王小二的父亲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诸如托关系送礼等等终于将儿子的简历送了进去,总算如愿以偿的进入了中央官学。

王小二在拿到入学通知书之后望了一眼被父亲扔在一旁的其他学校的招生简章,趁他不备偷偷拿起来翻了一下,原来还有很多其他的专科学校,这个父亲却没有跟他说过:

书学:书法专科学校,学习书法写字。

算学:数学专科学校。

广文馆:专门为参加科举考试准备的进修班。

父亲告诉他,如果能够进入中央官学上学的话,虽然也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当官,但毕竟经过高人指导将来考取公务员机会更大,否则只能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走上所谓的全国自考这一条路 - 科举考试,也就是说一切只能自己在家准备考试材料了。

过来人的意见总是有价值的,王小二深知父亲的一片苦心,也知道为了送他来首都读书父亲花了多少钱,王家未来能否改变命运,就靠他今后的努力了,于是王小二暗地里下了决心,不考取功名我就不回去了!!!!!

王小二同学的苦难考试生涯就正式的开始了!


从地方来到国家首都,唐朝长安的繁华让从没出过远门的王小二同学一下子看花了眼,巨大的差距让他意识到,眼界阅历的差距可能会成为他以后发展的重大障碍,于是他决定一定要奋发努力读书,将来能够多去了解这个世界……好吧,后面这句可能不是王小二说的……

唐朝最著名的学府就是国子监(唐朝长安大学)了,下设两馆六学,分别为:

1、国子学(顶级贵族学校)

2、太学(高级贵族学校)

3、四门学(贵族学校)

4、书学(书法专科学院)

5、算学(数学专科学院)

6、律学(法律专科学院)

7、崇文馆(皇室私立贵族顶级学校一部,兼皇家图书馆,校址位于皇宫区的东宫……)

8、弘文馆(皇室私立贵族顶级学校二部,兼皇家图书馆,校址位于门下省,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内院)

从上面可以看得出来,国子学和太学不是政府官员子弟是没机会直接入学的,至于那两个馆……只有皇亲国戚或者一品大员子弟才有资格入学……除非想走专科路线,否则只有四门学这一条路了。

(注:各位家长朋友们,此情此景是否有所感叹呢?……)

四门学共配置有3名博士(相当于老师/教授),3名助教(那个时候就有助教这个词……),分为《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5个专业,同时还要学习《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这些书籍,其中《孝经》和《论语》必须要双通(相当于公共必修课),除此之外,有空时候还要学习隶书,读国语、说文、字林、一苍、尔雅,如果还有空余时间就再学时务策。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王小二同学学的是文科!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一直是主流学业,简单说想当官只能学文科,即使你理科再好文科不行照样当不了官,如果文科过关了同时理科优秀(比如数学、工程技术等等),那么你就可以被派去担任类似天文台台长(钦天监)、工程部部长(工部侍郎)、医学院院长(太医署)类似的工作了。

听起来和现在的学科选择貌似正好相反……

王小二同学拿着课表,手里有一些发抖,让他发抖的并不是上面所列要学习的科目,而是……考试说明!

四门学学校考试说明及放假规定

学校规定每年要有三种考试形式:

旬考

考试时间:每10天考一次

考试内容:过去这10天里所学的内容

考试形式:背诵和讲解。

每背诵1000字内发一张考卷(帖),贴住1000字中的任意三字,考生负责填空。

老师讲解2000字左右后提问,要求考生回答所讲解内容的大概意思,答对2条为及格,不及格者有惩罚。

岁考

考试时间:学年年底,相当于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根据一年所学内容,老师提出十个问题,考生针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8个为上(好评),通过6个为中(中评),通过5个为下(差评)。

毕业考试

考试时间:毕业之前

考试内容:不知道……(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学业结束后由政府主管官员(长史)主持甄别性考试(选拔)。

考试及格或愿意继续学习,可以升级为太学生,进入太学学习深造,如果在太学的毕业考试中及格或愿意继续学习,可以升级到国子学进修,也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

假期时间说明

学校假期分为短假和长假。

短假:每上学10天就放假一天(旬考之后放假……没考过的人估计也就没什么假了)

长假:分为田假和授衣假,田假在5月,授衣假在9月,每次各放假一个月(请注意,上面所提的月份都是农历,也就是所谓的暑假和寒假)。

(注:这里解释一下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bīn风》,原句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夏历九月天气寒冷,要增添衣服,夏历九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冬季了,古代的冬天非常冷……还没有暖气的……)

肩负着家族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王小二同学充分发挥了头悬梁锥刺股一不怕哭二不怕困的拼搏精神,终于顺利的在四门学完成了学业。

这一年,他21岁。


王小二同学非常清楚,虽然他获得了去太学进修的资格,但毕竟那个学校里都是政府官员的子弟(三品以上官员,相当于现在省级干部),出身相差太悬殊了,那里的学生每天除了学习以外,要么谈论国家政治大事,要么就是外出花天酒地,对于他这样一个从地方走上来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所谓的背后势力关系,与其进去受辱,还不如换条适合自己的路线方便。

于是王小二开始仔细研究起来自己下一步的命运路线:

摆在他面前只有2条路,一条是去研究生专业学院去进修,从而成为一名专科人士,一条是和其他人一样,走入残酷的全国高自考的大潮中去(科举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朝的研究生学院:

唐朝的研究生学院都是政府各个职能机构所设立的:

1、长安医学院:隶属太医署,开设有医科(综合全科)、针科(针灸)、按摩(筋络推拿)、咒禁(……驱魔师?!)、药园(需要自己种植药物的药剂师)

2、长安神学院:隶属太卜署,开设卜筮(shì,类似于占卜算卦,毕业出来可以去当专职皇家算命师……)专业

3、长安文艺学院:隶属太乐署,开设音乐、舞蹈艺术等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皇家艺术团,专为皇家演出……

4、长安天文学院:隶属司天台,开设天文(观星象)、历数(研究年代历法)、漏刻(根据水流计算时间……),注:数学专业优先录取

5、长安动物学院:隶属太仆寺,开设兽医专业,运气好的进入皇家林苑负责照看饲养的珍奇异兽,或去御马监去照顾马匹,运气差的就被发配到各地畜牧业养殖基地去思考人生(畜生……)

6、长安崇玄学中心学院:隶属尚书省的祠部,开设宗教专业,主要进修道教学说,毕业后……去皇家道观应聘国师弟子……

除了上述研究生学院以外,如果语言能力很强,还可以去鸿胪寺,也就是当时的外国留学生学院(相当于现在的孔子学院……或者国学馆),给当时慕名前来东方取经的各位外国留学生传授经文或国学文化……

看来看去,王小二同学最终还是放弃了去研究生学院进修专业,毕竟家族所寄托的期望还是希望他能够走上仕途这条路,于是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名单之外的最后一项:

全国高自考补习班 -广文馆,专门为科举考试所设立的强化应试补习班。

在唐朝时期,国子监的高级学院正常毕业按理说是可以直接在朝内为官的,但是随着科举考试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民间普通出身的优秀人士参与到官位的竞争中,使得出身于官宦世家的这些公子哥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毕竟在朝很多官员都是科举考试当中侥幸胜出的佼佼者,对于那些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国子监毕业生自然是不屑一顾,处处刁难,所以这些人意识到只有参与到科举考试中才能够在朝内获得真正的地位与尊重。

唐朝规定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要经过学校的学习,也就是说,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只要毕业后就可以参加所谓的全国高自考。

于是,为了能够在浩浩荡荡的全国高考中胜利突围,王小二同学与其他在校同学一样,报名了广文馆的补习班,希望在接下来的全国高考(科举考试)中能够顺利突围,为家族增添荣誉,为自己实现梦想!而这个念头,在全国各地无数个和他一样的王小二们的心中同样燃烧着。

同一个高考,同一个梦想!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公元605年),但真正兴起是在唐朝,简单的说,以前想在朝廷中当官只能看出身,如果家里祖上三代不是名门望族(很深的政治背景)基本上当官的可能性非常少(造反成功的人除外……)。

考虑到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毕竟现任官员家里的子孙未必都是人才(过于奢华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不少庸才……),所以皇帝也非常明白,全国那么多人不去选拔太可惜了,于是就推出了这么一个划时代的公务员选拔系统 -科举考试,通过一级级考试筛选从而为国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和以前的时代相比,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至少让很多普通出身的人来说看到了希望,知识也许可以能够改变命运!!!

之前中我们介绍过,在唐朝想要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上学,也就是官学(所谓的公立学校)。只有上过学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自考……不对,是科举考试。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朋友应该明白,唐朝当时的人口类型中绝大多数是农民,从小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多(受到收入和观念所限),所以能够进入官学中去读书的人绝大多数还是来自收入相对富足的家庭。

能够参加唐朝科举考试的学生分为两种:生徒和乡贡。

生徒:通过学校内部考试的优秀人员,由学校推荐到尚书省(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大家可以理解为是唐朝的有关部门吧……)进行科举考试报名,简单的说就是由学校推荐的优秀考生,我们可以理解为公派学生。

乡贡:没有上学但是自学成才的人员,也可以向户口所在地的政府机构(县衙)提出申请,经过县政府考试通过,又通过了上一级州政府(可以理解为现在的省市级)考试且也通过了,那么就会由州政府推荐到尚书省备案,可以参加考试。至于乡贡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的名单会随着各州上交给朝廷的贡品一起送到尚书省,所以就给了这么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是自考派吧……

王小二因为父亲的关系运作,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四门学的内部推荐名额,不用再回到浙江原籍去进行提名送交,毕竟在首都和地方相比,名额竞争压力还是小一些,当他读到当年在地方官学的同学写来的信后,得知一多半的同学都在名额申请中被更有声望的富裕家庭所替代后,再次在心里暗暗的感慨父亲当年的明智!

每年的11月1日,引全国之人瞩目的科举考试报名工作正式开始。中央官学的选拔工作由国子监祭酒(也就是长安大学的校长)亲自负责,地方官学的选拔工作由各地长史(地方最高政府领导)负责。

选拔工作也很简单,考试!王小二同学凭借着自己多年艰苦学习的努力,顺利的通过了这次选拔考试,当通过花钱打点国子监祭酒身边的助理得知自己的名字已经进入了尚书省送选名单,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他也知道,自己仅仅才是获得了挑战的资格,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想进入科举考试的资格确实很不简单,王小二必须要将自己的出身证明送交政府部门进行政审,按照唐朝规定,要填写祖上三代的身份资料,也就是父亲、爷爷、和祖爷爷送交,确保你的身份清白,没有历史犯罪记录。在唐朝政审非常严格,不孝顺、犯过罪、当过官等等均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一旦发现有作假行为,直接抓去坐牢……

王小二在忐忑不安中终于等到了通过审核的通知,也就是说,他总算可以参加本年度的高考了,冷静的他非常清楚,这还不值得庆贺,要马上开始准备考前突击复习了,毕竟自己在长安,享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全国各地的考生现在已经开始坐着马车、驴车、11路公共汽车(走路……)、船(通过水路)等等各种交通工具向长安进发,路途遥远的还需要有一段日子,这个时候突击复习又能让自己在考试中或多或少的占一点点优势。

想到这里,王小二不得不佩服老爸多年前在学校上所投入的心血,真有远见!!!!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种:常科和制科。

常科:就是正常开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名字这些常设科目,还有一些非常设的科目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等,这里就不介绍这些非常设科目了,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那些常设科目:

秀才科

科举考试里最高的科目,选拔的是那种超级尖子人才,考试方略策共五道,以文理两方面为标准,衡量考生的阅历与知识宽泛程度,难度极大,隋朝从开设到灭亡这段时间里一共录取的人数不超过10人,唐朝每次考过的也就一两个人。

另外这个科目还有一个特别狠的要求,唐太宗对人才非常渴求,所以他下了一道指令:参加秀才科考试的人选是被地方政府推荐来的,如果没考过的话那么推荐他的当地政府领导要被治罪!意思是谁让你给寡人推荐了这么没用的人才,你眼瞎了??!!!

因为这个原因,以后就没人敢随便推荐考生来考这个科目了……

明经科

唐朝科举考试里相对最容易考的一个科目,以五经的内容为主出题(纯文科),另外再加上《论语》和《孝经》这两门公共必修课内容,后来因为皇帝推崇道教(据说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名字和唐朝皇帝都是一个姓……),所以后面还会增加《道德经》类似的道家内容。

考试形式很简单,分三关,简单说就是:填空、背诵和论述。

填空:称为帖经,从五经中选出10段文字(称为帖),头尾都盖住,只留中间一行,然后贴住其中三个字,让你把这三个字给默写出来……能完成6个以上就算通过。

背诵:称为口试,选10条经中内容,让你背诵,6条以上背诵完成代表及格。

论述:称为答时务策,出三道题,谈出你的看法观点,必须围绕五经大纲不能胡喷……两道通过就为及格。

为什么说这一科最好考?大家看出来了吧,简单说只要你肯花功夫死记硬背,考试通过率一定不会太低,看到这里,大家不妨想想现在自己曾经考过的那些试卷,有没有相似的?……

进士科

简单说这个是拼才华和想象力的一关,也是唐朝最有特色的科目,主要考的是诗赋,对,就是写诗作诗。

以前进士科也考帖经,后来规定帖经没过但诗赋写得好也可以算作通过,于是再后来就只考诗赋了。

这个科目真不是一般人敢去尝试,唐朝诗词可以说是才人辈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等一众高手的存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是进士科一直被皇家所看重,登科进士后的待遇也比其他科考高很多,而且政治出路非常好走,所以冲着这个结果很多人也会拼了命来尝试一把,每次报名考试的人数都在1000-2000人左右,可是录取率却非常低,100个人里也就能录取1-2人,典型的宽进严出,毕竟才华这种东西不是很容易就能具备的。

明法(法律专科考试)、明算(数学专科考试)、明字(书法专科考试)都属于专业类考试,也是每次的常设科目,这里就不多说了。

制科:是指的是皇帝根据当时的需要临时增加的特别考试,而且皇帝会亲自主持考试,这种机会可遇不可得,得看当朝皇帝的心情和情商……

经过对上述科目考试的分析之后,王小二同学仔细评估了一下自我水平:

1、秀才科风险太大,毕竟自己还没那个勇气和胆量去冒险……

2、进士科拼才华来说,不敢和那些伟大的诗人们去叫板,而且上面主考官欣赏过之前那些才华横溢的诗篇后,审核标准一定很高,这个不能去

3、明法、明算和明书这三门专业考试都不是自己的志向,更重要的是之前根本就没学习过这些内容,临阵磨枪也不靠谱,放弃……

综合来看,只有明经科最合适,凭借着自己这么多年死记硬背所磨练出来的记忆方法,应该能有所收获,而且广文馆的先生也一直在帮大家压题划考试范围,认为今年的考题中《论语》会占比例在30%,而且内部消息说今年皇帝召见了几位著名道士进宫炼丹,所以《道德经》的考试比重也会增加……

既然走到这一步,那就没法再回头了,人生成败全在明天了!

考试的当天,天刚蒙蒙亮,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聚集在吏部贡院(考场)门口耐心的等候着,王小二同学也在其中,为了怕晚起错过报名他几乎整夜都没睡。

时辰到了,负责考试的官员依次念着考生的姓名,在监考官兵的严格搜查 之下,一个个考生提心吊胆地走入了考场。其中有一些心存侥幸的考生被官兵搜查出了作弊的小抄,然后被直接抓走。

王小二看在眼里,心里暗自感叹,幸亏昨晚上最终放弃了作弊这个念头……

进入贡院后,每个考生都被荆条扎成的席子分隔成一个个考试区域,按照被叫到的名号依次进入对应的号间,拿出了自己携带的且经过严格审查的笔墨,等着考官发放考卷。

考试时间规定是从早上到日落,天黑交卷,如果还没写完允许点三根蜡烛照明,最后一根蜡烛燃尽之时必须交卷,否则就算取消考试资格。

王小二拿过考卷后,耳边响起了广文馆先生最后的叮嘱:

记住,题目要看清楚不要着急,字迹一定要写好,考官阅卷除了内容以外,书法也是考核最为重要的,字写得好看成功的几率就会更高,否则光文章好字写得差一样也会被视为不合格,切记切记。

于是王小二先在草稿纸上尝试拟写文章内容,最后屏住呼吸,在正式考卷上开始一笔一划的用标准书法将自己准备了多年的命运写在这张薄薄的考卷上。

时间过的很快,考试结束了,考生们带着各自不同的表情离开了考场,剩下的就是等着命运的宣判了。

很快,结果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会去跳楼……科举考试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多年的心血就决定于这张榜单上是否有自己的名字了。

王小二同学非常幸运,他已被挤掉了一只鞋子的代价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榜单靠后的位置。他中举了!!!兴奋的他第一次买了酒回来,和其他的同窗一起喝了一个酩酊大醉,命运终于被改变了!我的家族要因我而振兴了!!!

恍惚中,他似乎听到了旁边一个因落第(没考中)而精神有些失常同窗喃喃自语,还有一关,还有一关……

果然,还有一关!

这次考试通过后,各位学子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 - 举人,但是有了身份想要做官还必须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 -选试。

科举考试通过后没有参加选试,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做官。

万幸的是,王小二昨晚上听见了这位同学的告诫,赶紧从这群已经得意忘形的同窗中逃了出来,继续开始复习,毕竟,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

选试是唐朝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格选拔考试,也是唐朝派官的重要依据,除了科举考试通过后的这些学子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人也会参与到其中,比如之前资格审核没通过的前任官员、各地方的候补干部(九品以下)、有军功的人员等等,这些人也会加入到选试的人选之中,每年唐朝发布的空缺官位也就1000多个,这么多人和这些科举考生一起争夺这些有限的名额,谁占优势自然一目了然。

这个时候王小二同学才意识到,所谓之前所有的努力换来的这次考试,现在才真正进入最终的战役!!!

选试

考试形式并不复杂,首先看你的书法如何,也就是看你能否写一笔好字(王小二暗自又一次感谢了自己远在他乡的父亲!),其次看你写的文章内容是否表达逻辑顺通,这一点王小二同学也算是成功突围了。

接下来的就有点奇葩了,面试!!!

面试主要内容是看你的相貌和口齿表达能力,简单说想要当官要是长相不好或者口吃结巴一般来说就和官场无缘了。

王小二同学凭借父母基因优势组合以及从小不断练习背诵的特长,总算勉强过了关。而有些和他一起拼尽全力通过科举考试的同学却在这一关永久的倒下了……

面试结束后,再经过考官对于德、才、劳三方面的考察综合判定,王小二同学终于通过选试,随后吏部宣布,王小二同学被授予官位八品给事郎,随即上任就职去吧!

给事郎这个职位在唐朝属于正八品上,官位八品是什么级别?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唐朝的官阶从正一品到从九品有很多个级别,王小二这个官位只能说不算最低的那种,要知道科举考试出来能做官的考生一般也就是八品和九品的官位,想升到高位还只能在官场上继续拼搏了。


故事讲到这里也就要告一段落了,王小二同学经过辛苦打拼总算在首都谋求到了一个小小的官位,虽然并不显得有多么了不起,但是在家乡那边却风光大了。王小二的父亲大摆宴席招待了乡里的亲朋好友足足三天,自己的儿子争气啊,居然在首都当上了官,这是我们王家祖上积德啊!当什么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老王家终于出了一个做官的了!还在京城当官,多风光多了不起啊!

老王擦了擦眼角的泪花,抬头看着天空,心里暗自感谢祖先的保佑……

王小二在京城的生活依旧照常继续,一个普通的小文员在长安城里基本上不会被人重视,虽然薪水待遇还不错(每个月4800多文钱的工资和14石的米足够生活的了),但是想要在京城里商务应酬和走动关系,这点钱还远远的不够,一个波斯商人的玻璃珠就要上万的铜钱,房子的价格更是高不可及,王小二回想起在家乡田园生活的自由自在,不由得感叹起人生的无常……

当他回头看着门外,又是一群新科考生在陆续进京了,一个又一个的轮回还在继续上演着,毕竟……对于全国各地的王小二们来说,这是改变命运相对最容易的方式了。

(剧终)

本文人物纯属虚构,关于科举考试与唐朝学校的内容均出自《中国教育史》和《中国考试制度史》,仅供大家参考,娱乐部分请勿当真


故事讲到这里就算是正式讲完了,但是关于上学和考试的故事还在每天继续上演着,无论哪个时代,知识改变命运这个主题千古不变,当我看着每一批学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奔赴考场的时候,也想起了自己当年那段痛苦的时光……希望未来的王小二们能够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利,学而有获,而不是学而无获。

如果对中国古代的上学和考试感兴趣的朋友们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前往以下几个博物馆去参观,了解一下曾经1300年的科举考试的故事。我也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去分享那些有趣的故事。

中国科举博物馆 - 南京

圣旨博物馆 - 徐州

国子监 - 北京

感谢您们支持小小猫塾!我会继续努力!

相关文章

  • 回到唐朝去上学之王小二上学记

    各位大朋友们小朋友们好,欢迎光临小小猫塾。说到上学和考试,相信很多大朋友小朋友都会感到非常熟悉和……头疼。虽然说现...

  • 谈谈我自己第一次租房的始末

    第一篇 自己租房记 去年侄女小升初,即将面临中学学校的选择,为了高考回到户口所在地去上学,侄女回到了市里去上学,我...

  • 小二毛上学记

    今天,2018.9.4我家老二,余锦洋小盆友上学的第二天。经历过昨天的“暖场”(早晨8:10送到,10:50接回,...

  • 小二上学记之1

    今日,奶奶去接欢喜的小二回家,老师报备了这么一件事,说小鬼午睡前想着回家,哄着睡了一觉,醒来竟然在床上高兴地唱小星...

  • 去上学

    今天早晨,姥姥抱着川川看楼下去上学的小朋友。勾起了川川的上学欲。他找到自己的小书包,还装上了心爱的玩具,穿上鞋,带...

  • 去上学

    在溽暑熏蒸的午后,我再次独自一人踏上这趟旅程。眼前平行线的铁轨,我已无数次幻想踏上去,顺着低矮的铁桥,小心翼翼地走...

  • 去上学

    星期一,小红和小明一起去上学。走到路边,他看见垃圾桶的外面有许多垃圾。小红就急忙的把他们一个一个的扔进垃圾...

  • 去上学

    因为我们家离学校很近,还不用过马路,所以今天我打算自己去学校。 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家长急急忙忙地...

  • 去上学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太阳刚刚升起,小白兔就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小白...

  • 虽然好似没啥可写,但仍可以记流水帐的。 前天回到了老家,日子仍佛开始又慢了下来。家里上学的去上学了,上班的上班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到唐朝去上学之王小二上学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t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