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写过一篇著名的政论文,叫《过秦论》。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引用了此文。贾谊对秦国之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证明秦二世之亡完全是秦王朝衰败所致。他认为当初合从的诸侯国“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时,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即说那些合从的诸侯国的联军曾经同心并力攻打秦国,当此时,贤智之士并列,良将统领其大军,贤相为之出谋划策;但他们仍受困于秦国,在秦国的险阻面前寸步难进。秦军则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诸侯合从之军,大开关卡;反使诸侯合从的百万大军纷纷逃命,合从失败。这难道是合从的诸侯军智慧不足吗?不是,而是秦国的地形对他们不利,战场态势不利于他们啊。
贾谊在这里突出了秦国地形地势之险,把合从的诸侯军之失败归于此。但他又认为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因为秦二世胡亥之时义军风起云涌,硬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暴秦;此时秦国的地形地势并没有变,但其险阻已经不再起什么作用了。说到底地形地势是客观因素,还必须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作用于彼时彼地,才能导演出气势磅礡的战争大戏;秦王朝的覆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秦王朝自身,是人的因素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使然。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王朝更替的是人,不是物。
他说:“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即说起义反秦的诸侯军队,均从匹夫中发展起来,凭借利益之诱惑而聚合到一起;他们根本就没有以往那些诸侯王的品行。他们彼此相交,并未达到相亲的程度;他们临时形成的隶属关系,并未达到下级服附于上级的程度;他们名义上是为了推翻暴秦而走到一起,其实是为了各自从中取利而已。但就是这样临时纠合起来的诸侯军,却硬是把秦二世胡亥当政下的暴秦推翻了。
贾谊认为这些自私自利的义军,根本就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们之所以达到了推翻秦朝的意外收获,完全是一种巧合,或说完全是秦二世胡亥当政下的秦国不堪一击的结果。昔日强大的合从的诸侯国军败于秦军的诱敌深入之下;而今,曾被秦国灭掉的临时纠合起来的诸侯国军却硬是推翻了暴秦。两相比较,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表明秦二世胡亥治下的秦王朝自身,已沦落到了必败之时;换句话说是秦王朝自己埋葬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