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手绘摄影
(105)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贾谊论倒秦之军

(105)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贾谊论倒秦之军

作者: 牧雪飞箫 | 来源:发表于2024-01-29 08:48 被阅读0次

贾谊写过一篇著名的政论文,叫《过秦论》。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引用了此文。贾谊对秦国之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证明秦二世之亡完全是秦王朝衰败所致。他认为当初合从的诸侯国“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时,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即说那些合从的诸侯国的联军曾经同心并力攻打秦国,当此时,贤智之士并列,良将统领其大军,贤相为之出谋划策;但他们仍受困于秦国,在秦国的险阻面前寸步难进。秦军则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诸侯合从之军,大开关卡;反使诸侯合从的百万大军纷纷逃命,合从失败。这难道是合从的诸侯军智慧不足吗?不是,而是秦国的地形对他们不利,战场态势不利于他们啊。

贾谊在这里突出了秦国地形地势之险,把合从的诸侯军之失败归于此。但他又认为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因为秦二世胡亥之时义军风起云涌,硬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暴秦;此时秦国的地形地势并没有变,但其险阻已经不再起什么作用了。说到底地形地势是客观因素,还必须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作用于彼时彼地,才能导演出气势磅礡的战争大戏;秦王朝的覆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秦王朝自身,是人的因素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使然。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王朝更替的是人,不是物。

他说:“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即说起义反秦的诸侯军队,均从匹夫中发展起来,凭借利益之诱惑而聚合到一起;他们根本就没有以往那些诸侯王的品行。他们彼此相交,并未达到相亲的程度;他们临时形成的隶属关系,并未达到下级服附于上级的程度;他们名义上是为了推翻暴秦而走到一起,其实是为了各自从中取利而已。但就是这样临时纠合起来的诸侯军,却硬是把秦二世胡亥当政下的暴秦推翻了。

贾谊认为这些自私自利的义军,根本就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们之所以达到了推翻秦朝的意外收获,完全是一种巧合,或说完全是秦二世胡亥当政下的秦国不堪一击的结果。昔日强大的合从的诸侯国军败于秦军的诱敌深入之下;而今,曾被秦国灭掉的临时纠合起来的诸侯国军却硬是推翻了暴秦。两相比较,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表明秦二世胡亥治下的秦王朝自身,已沦落到了必败之时;换句话说是秦王朝自己埋葬了自己。

相关文章

  • 论秦之亡

    秦之亡,贾谊以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汉儒之说,凡论国家兴亡,皆言人主之行仁义与否,固也。昔孝公思念先...

  • 2019-02-28【分享·古人论师】

    贾谊《新书·保傅》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非甚相远也,何殷周之...

  • 《帝国的终结》读书笔记

    第一章 天下一统   柳宗元的《封建论》认为,周之亡,错在制度,不在施政;秦之亡,错在施政不在制度。  秦废封建...

  • 关于秦二世而亡

    对秦二世而亡之由,贾谊在其《过秦论》中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论点,即不能因时势而改变治国之策;取天下和守天下,“其道不易...

  • 《亚历山大远征记》与《战国策》札记(十五)

    秦罢邯郸,攻魏,取宁邑,吴庆恐魏王之构于秦也,谓魏王曰:“秦之攻王也,王知其故乎?天下皆曰王近也。王不近秦,秦之所...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一九)

    三国隘秦,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轻也,留其行。有人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遂见秦王曰:...

  • 《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二十一)

    几瑟亡之楚,楚将收秦而复之。谓芈戎曰:“废公叔而相几瑟者楚也。今几瑟亡之楚,楚又收秦而复之,几瑟入郑之日,韩、楚之...

  • 战国策—几瑟亡之楚

    【原文】几瑟亡之楚,楚将收秦而复之。谓芈戎曰:“废公叔而相几瑟者楚也。今几瑟亡之楚,楚又收秦而复之,几瑟入郑之日,...

  • 读贾谊《过秦论》随笔

    秦亡于暴,祸在小人。从大的方面看秦亡于暴政,仁义不施而功守之势异也。从小的方面看,秦亡于赵高。为一己之私欲,连合李...

  • 秦策:甘茂亡秦且之秦

    秦策:甘茂亡秦且之秦 秦武王嬴荡哥举鼎而死,秦国的君权交到了秦昭襄王嬴稷手上。也到了该清算甘茂的时间。 在秦国老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5)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贾谊论倒秦之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e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