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小区散步,背后传来几个孩子喧闹的声音,应该是一起放学回来,他们在中庭的地方往三个方向分开各自回家,奇怪的是,我背后的喧哗声音丝毫没有减弱,无意去听他们说些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向前走。
可是耳朵也不能关起来,终于我还是听清了,后面的小男孩大声地在嚷嚷:“归啊贴,归啊贴,最好吃就是归阿贴,归啊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我最爱吃了……”,反反复复,用尽全力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看来对他来说,“归阿贴”真的是非常好吃的美食,以至于他如此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归阿贴”是闽南语鸡仔胎的发音,其实正确的发音还是略有不同,只不过用文字很不好表示。鸡仔胎就是毛蛋,指的是经过孵化但未完全孵化的鸡蛋,最好吃的应该是孵化时间在7到10天的,这个时候还看不到小鸡的样子,吃起来比较不害怕。
食用起来也有讲究,先从宽的那一头将蛋壳轻轻敲裂,轻巧的将蛋壳拿掉一个小洞,放到嘴边一仰头,将里面清甜无比的汁液一饮而尽,那真叫一个鲜甜(这个属于比较豪放的吃法,优雅一点的就是将汤倒在汤勺中,送入口中缓缓喝下)。接着再敲碎整颗鸡蛋,将蛋壳全数剥去,这个时候的蛋黄吃起来入口即化,滑嫩无比,蛋清则清脆无骨,有时略带嚼劲,好这口的人一次只吃一个基本上不大可能,是很难抵挡的美味。
当然,这种美味在一部分人眼里是魔鬼般的存在,就像外国人眼中的皮蛋,在国人眼中与老鼠干、血蚶同列三大奇葩食物。
那我又是怎么会喜欢上这种所谓的奇葩食物呢?小时候这种鸡仔胎并没有售卖,只是家养鸡有的时候会换地方下蛋(母亲说,如果捡鸡蛋的时候把鸡窝里的蛋捡光,大概率母鸡会另外寻找一个地方下蛋),以前家里是用一间堆放杂物的房间养鸡,所以捡鸡蛋的时候经常要四处翻找,房子里面杂物多,难免会有遗漏的地方,有时捡到的鸡蛋已经被孵了好几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哪里舍得将鸡蛋丢弃?于是母亲想了个做法,用在油里炒到焦香的姜丝来爆炒鸡仔胎,那叫一个香,一个好吃,给童年的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回忆,加上鸡仔胎并不常有,那道美食一年竟也吃不上几次,闽南语有句俗话说得好:“吃到馋不能吃到腻(实在翻译不了啊!)”,可能因为如此,鸡仔胎对我来说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打工了以后每次晚上加完班,只要馋虫一闹,就会到路上的一家牛肉店吃上一碗牛肉粉丝,再加两颗一块钱的鸡仔胎,热腾腾的汤面和两个蛋下肚,从肚子暖到四肢,便是当时最幸福的事情。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没改变,虽然去吃的次数变少了,但是只要有过去那家牛肉店,仍然是一碗牛肉粉丝加上两颗鸡仔胎,现在鸡仔胎的价格已经提高为两元,但是与二十年以来的物价相比,也还算是实惠的食物,没有大涨价应该是因为属于小众食品的原因吧,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做法也还是盐焗,简单又美味。
想到这里又不禁猜想,刚才那个小学生,他的家人又是怎么让他爱上这个小众美食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