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刘成解:人尚贤,则民为仁义之虚名而不计苍生之利害,民众形神枯槁以争之;人之以货物为贵,则民不顾其死而死之,此二者人心所以乱。实腹强骨者,言君子饱乎仁义,小人饱乎利欲;弱志虚心者,言君子以利民为物,小人以货物事亲敬贤。如此虽智者岂敢为乎。智者不敢为,君子小人各各为其所为,固无不治矣。
再解:惜乎今世之人不知贤士为何物,亦不知货为何用,鼓腹为畜牲,不知仁义所以使仁义生养万民。理学所以言“天理”“人欲”,孰不知圣人无天理人欲之别,古人亦无知行之别,遂使后世有以为天理必不容人欲,人欲不容天理,知之不必行之,行之不必知之。今世因为仁义不容利欲,道德不兼功名,固亦理所必然,为士何必忧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