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8 子夏问孝,孔子说:“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吗?”
我们对待孩子,就很容易“色易”;对待老人,就普遍会“色难”。因为孩子会让人产生美好与希望,而老人的衰颓给人带来的是失望与绝望。这是我们对于老人和孩子不同的感受,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喜欢有希望的事情而不喜欢会带来失望的事物。
我们要知道,对于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这正是我们要克服,需要不断修炼的地方。
孝顺不是形式上的事情,而是要发自内心的。不要给父母脸色看,才是最大的尊重。
有的时候,我们冲老人发脾气,但这种发脾气也是嫌弃他们亏待了自己,觉得是为他们好,可实际上,那也仅仅是为了填补我们自己的空虚罢了。
嫌父母不好好照顾自己,做子女的为什么不能照顾?嫌父母不出去旅游,做子女的为什么不能带着父母出去旅游?嫌父母不舍得花钱,父母需要什么做子女的直接给买了不就好了?
我们针对这些事情对父母发脾气,无非是要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无非是想要强调自己是个好孩子,可是,这却也是带给父母伤害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再在想要发脾气之前,一定要好好后想一想,这么做,到底是为了老人好,还是为了自己好?只有真正为了老人好,才交做孝,你能够做到敬,能够知道色难,能够让自己和颜悦色,这才是我们对待老人应该有的方法。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9 孔子说:“我曾整天同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像个笨人。后来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对知识理解透彻、发挥自如,他可不笨啊。”
孔子说起颜回,都是溢美之词。可能颜回,真的是生而知之的一个人。
喜欢提问,喜欢辩论,就是在积极的探讨和学习吗?并非如此。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他们只是依赖老师。
其实,提问并不代表积极思考,也可能是并没有深度思考过。而且,对于问题的反复争辩,人很容易陷入维护自己自尊的体系,为了证明自己的问题有价值,最终拒绝接受对方的观点。
但是,一个问题,只有在自己的脑海中中真正得到了攻克,才能够真的理解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颜回。颜回可能就是一个可能理解很慢,但会回去做深入思考的人。对于老师提出的观点,哪怕当时不理解,但自己私下里会细细品味和体会,直到真正理解悟道为之。但老师也不是说什么都对的,那么颜回就会只听老师说的有道理,对的那一部分。这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的能力。
我们就要锻炼和具备这种能力,在他人身上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学习过来再内化。子贡评价颜回说:“举一而知十”。
ETC:自动开杠。
公司就有这种ETC式人物,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到哪里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但是,这也正显示出了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本质。
所以,人在发问之前,我们要动脑子。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发挥自主意识,做到自己我承担呢?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依赖,是把自己寄托在了他人身上呢?还是真的深度思考之后仍真有疑惑呢?
推荐:《可复制的领导力》,接受反馈的核心,就是“倾听”。当听到别人的建议,想到自己能够改正的部分,自己回去好好琢磨如何改正,这样的人拥有自主性,他在不断得动脑子思考问题,接受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高绩效教练》中,所用到的方法,就是要让对方调动自我责任,孔子喜欢颜回,就在语言会能够调动自我责任,颜回不会口无遮拦随便说话,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的。
这就是“不违如愚”,背后的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