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Ordre du Temple圣君文工坊
「旸瑫」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旸瑫」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作者: 旸瑫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7:16 被阅读1011次
简书千漫千寻倾情配图

曾经,我听一位学者讲课,他表达过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画画和写作是相通的,如果一幅画能让人从中读到很多文字,这幅画才有内涵和感染力;如果一篇文字能让人从中看到很多画面,这篇文字才有内涵和感染力。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也在努力地学习和磨炼,尤其是带有意象类的文字,我更注重这种方法的整体运用和把握,当然还是初学,火候还欠,功力不够,但我在努力。

比如,年前参与的一个征文《鸟巢是村庄的眼,凝望着感恩和思念的年》,有些读者朋友们可能已经读过了。其实,在这篇文字里,我就有意地在让每一句话都有立体画面的呈现。

比如:

幼稚的孩童,刚闻年的脚步声,便裹着厚厚的粗布,仰着冻得发紫的小脸,蹒跚村口大槐树旁,祈盼着远渡他乡的父亲能奇迹般地归航。

芳龄二八的邻家阿姐,情窦初开,扎着粉艳的头绳,满脸红晕,时不时地偷偷地张望一下村口的方向,盼望着早已私订了终身,说好岁末归来的翩翩少年郎。

年轻的军嫂,围着大红的头巾,怀抱周岁的幼儿,每每听到“爸,爸......”的牙牙学语,便会温柔地指向北国的边疆。

当然还有许多,这样一幅幅的画面被一种叫“年”的思念和感恩相串联,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我心目中的儿时的年的味道。

在写今天的读书心得之前,我先结合我自己的文字写了以上的这段话,其实就是要抛出今天的读书心得的主题,那就是文章的“画面感”。

今天读的是迟子建散文集中的散文《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这无疑是篇相当优秀的散文,对于我们普通写作者而言,可以学习和体会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按照我的习惯,我不讲大而全,笼统的东西,好的东西我先拿大布袋收藏起来,把其中一个东西拿出来,用布细细擦拭,呈现给大家。

所以,今天就结合这篇文章聊下文章的“画面感”。

所谓文章的画面感,就是要在读者面前呈现出立体的图像出来,是立体的,综合的,而非单调的,非线性的。这样的方法极大地解决了文字单调、枯燥、形象不饱满等等问题。

然而,这也是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承蒙简友信任,很多人经常会把文章提交给我求点评指导,其实很多时候谈不上指导,只是结合自己多年读书写作的经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我个人觉得,这些文章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画面感不强”,读来干巴巴的,可能也是很多人面临的突出的写作问题。

看到题目《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我眼前一亮,“飞雪”和“溪流”的画面马上呈现了出来。我写道:

「旸瑫」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读到此题目,我真的会问自己,作者为什么用“飞雪”,而不直接用“雪”或“大雪”?仔细想想,体会一下吧。

一个“飞”字,是不是更有动感,更传神,更能抓住眼球?我无意去说所谓的遣词造句,但我总以为,一篇文章是由无数的词和句组合而成的,你不重视每一个词和句,那就是不重视整个文章,如果你不重视你写的文章,那又为何要写呢?我经常会这样问自己,要求自己。

“透过车窗,我看见稀疏的林地上,覆盖着浅浅的积雪,枯黄的蒿草在风中舞动。”这也是画面感。

关于女孩们在溪边洗衣服的场景,迟子建描写的可以说是画面感十足,真是一幅美妙的,充满乐趣的人在山中灵动的多彩之画。

你看“蝴蝶和蜻蜓在眼前飞来飞去,翅膀温柔地触着你的脸。”

“蜜蜂也许会把金黄的衣服当成了大盘的向日葵,圈着它嗡嗡地闹。”

“盘旋在红衣服上空的,往往是乌鸦,它们一定以为那是一大块鲜肉,想着大快朵颐。”

这样的描写如此精妙和精彩,恕我真言,是我读过的文章中关于类似场景描写最棒的,可能我书读得少,也许会有更精彩的,如果有,请各位朋友们多多分享交流。

这样的段落,我怎么会放过呢?作上记号,再涂鸦几句是必须的。

「旸瑫」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晾晒衣服都写得如此美妙和富有生趣,画面感很强。

如果说,之前的内容的画面感是现实的反应,那么文章的结尾,迟子建为我们勾勒了另一幅想象中的动感的画面。

“我怀念上个世纪故乡的飞雪和溪流。我幻想着,有一天,它们还会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带着重回人间的喜悦,妖娆地起舞和歌唱。”

这是想象中的,意念中的画画,迟子建的散文画面感特别强,意境营造得亦特别好。

所以,整篇文章读下来,有一种看电影,看精彩片段的感觉,一幕幕的,静静地滑过,不断地冲击你的眼球,触碰着你的心底。

如此一来,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那种对上个世纪故乡漠河曾经有过的满天飞雪,还有那些纵横交错的溪流的怀念的深情,就不自不觉地渗透到了读者的心里,牵引着我们读者也跟着她去追忆去怀念,这就是感染力,这就是具有感染力的文字的魅力,魔力。

试想,倘若没有这些画面,那这些文字就索然无味,无趣了,更谈不上吸引人,感染人了。

所以,迟子建多篇文章中的画面感觉的营造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个写作者认真学习和品味。

最后,再用我自己体会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读书心得分享,与大家共勉:

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6):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阅读时间:2019年2月19日

阅读页数:30-34页《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


旸瑫私塾:“一对一”读书写作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成为简书会员☞有钻☞有贝☞更有趣!

点击专属链接购买,将比官方直接购买获赠更多福利:月会员3个简书贝、季会员9个简书贝、年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

相关文章

  • 「旸瑫」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曾经,我听一位学者讲课,他表达过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画画和写作是相通的,如果一幅画能让人从中读到很多文字,这幅画才...

  • 说说活动

    上次旸瑫发起日更挑战时,我没有准备参与。主要是日更自己每天在做着,感觉没参与的必要。 刚刚读到旸瑫的文章,被她的白...

  • 「旸瑫」野葡萄:酸了味蕾 浓了乡愁(有声版)

    文/旸瑫;音/耳语森林 感谢耳语森林的倾情奉献。 我反复听了两遍,竟然落泪。 这样的声音,太容易形成画面感,让我回...

  • 扔向天堂还是地狱?--读旸瑫的小说《仍向何方》

    1 在2018年的大寒时节,旸瑫加入简书写作。旸瑫的文字像一股清流注入简书这个大平台,透过文字可以看出旸瑫是个热爱...

  • 诗人他自己也不知道......

    「旸瑫」诗人他自己也不知道...... 诗人他自己也不知道...... 作者:旸瑫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

  • 荠菜饺子飘香时

    「旸瑫」荠菜饺子飘香时 作者:旸瑫 立春已过,又是一年春来到。 长江流域的故乡早已开始酝酿着花的季节,就连最不起眼...

  • 不知道叫啥题目,记一篇文章所想

    这篇文章,写的啥啊,感觉就是四不像啊,好像,凉了...... 这篇文章是旸瑫老师昨晚上推给我的一篇文→「旸瑫」谁能...

  • 感谢旸瑫老师赠书

    旸瑫老师赠书,今天收到,内心非常激动!衷心感谢旸瑫老师的厚爱,感谢简书给我们搭建了这个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交流平台...

  • 读《扔向何方》,叹命运无常

    ——读旸瑫老师的《扔向何方》有感 驱使我点开旸瑫老师的《扔向何方》这篇文章的动机是那个充满力量的“扔”字,一个“扔...

  • 幸福也是比较出来的

    「旸瑫」幸福也是比较出来的 作者:旸瑫 我们家的家务活基本上是老婆分担的,不过,饭菜我倒是经常做。 一个周末的中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旸瑫」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感染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u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