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家,照顾宝宝的奶奶看到我就抱怨:今天腰快累断了!
“为什么?”我很好奇。因为在我家除了让她照顾宝宝,别的没有什么体力活让她做。
“今天我带宝宝出去玩,他一步都不走,总是让我抱着。”奶奶累的说话声音比平时小了些。
“干嘛抱着他?他都快三岁了。以后出去不要抱着他!别说你这么大年龄了,就是我抱着他一会儿都受不了。”
“我不抱他,他就哭咋办?”
“哭也不能抱他!就是因为他一哭,你就抱他,所以他才哭的。”
“别看孩子小,他聪明着呢!他就是用哭来试探你有什么反应。如果他一哭,你就满足他的要求。那么下次他不想走路,让你抱,他还会哭闹。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哭就可以不走路,奶奶就可以抱。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有点道理。但是我不忍心看他哭呀!你不知道他哭起来可厉害了,放开嗓子吼,我担心他嗓子哭哑了。”
“孩子该管教时就要管教,需要狠心时就得狠心。我们现在对他不狠心,将来他就会让我们伤心!”我很严肃。
奶奶看我一脸认真的样子,只是笑笑就不言语了。其实我知道明天他们出去玩,宝宝还会让她抱,他还会答应宝宝抱着他。因为我知道老年人是不会给孩子较真的。
我也知道老人这样带孩子不好,但是我暂时又没有办法。因为我要上班,没办法亲自带孩子。我想过过就好了,9月份宝宝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到时有老师的教育和我的引导,宝宝会更健康的成长。
继续刚才的话题,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脾气大,稍有不如意就打人、摔东西、撒泼打滚。
如果家长反思一下,认真找找孩子撒泼打滚的规律,就会发现,孩子每次撒泼打滚后原本你不同意的事情你同意了。孩子认为撒泼打滚很管用,所以当他每次满足不了要求时,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撒泼打滚,你就满足他了。时间之久,养成了习惯,就会出现父母嘴中的“脾气大的孩子”。说白了,孩子脾气大,就是爸妈惯的!
前几天我到超市买东西,遇到一个乡下的奶奶带三个四五岁的孙子孙女去超市买东西。
看样子奶奶也没什么钱,只买了一颗大白菜。在门口付钱的时候,忽然最小的孙子非要买收银台旁边柜台上的口香糖,奶奶说没钱了。小孙子不听奶奶的解释,而是扑通向地上一躺,撒泼打滚夹带嚎啕大哭。
奶奶根本不理小孙子那一套,说了一句“你在这哭吧,我们走了。”说完拉着另外两个孙子孙女的手头也不回就向外走。
奶奶和其他两个孙子孙女刚走出超市有几步远,躺在超市地上的小孙子忽然自己站起来,哭着去追奶奶了。
孩子走后,有位买东西的阿姨说:这老太太真够抠门的,给孙子买盒口香糖都不舍得!
阿姨的话刚落,一位买水果的奶奶却说:这样的孩子就得治治他的坏脾气!这么小,因为一点小事就撒泼打滚,现在不治治他,长大了脾气还得了!
我不知道那位带孙子的奶奶是真没有钱,给孙子买不起口香糖,还是有钱就是坚持原则不能随便满足孩子的要求。
但就表面现象来看,我是支持那位奶奶做法的。她不会因为孙子的撒泼打滚就放弃自己的原则,说不买就是不买!个人认为孩子以后再遇到不如意的事也许就不会撒泼打滚了。因为撒泼打滚没用啊!
相比于年轻人,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是做不到看孩子撒泼打滚“熟视无睹”的。所以很多孩子就把哭闹、撒泼打滚、摔东西来作为要挟爷爷奶奶的杀手锏。时间愈久,孩子的欲望就越来越大,不能满足需求时就打老人、偷东西。
去年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乡镇,一个十五岁的男孩把爷爷“杀害”了。原因就是男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男孩很小就和爷爷一起生活。
爷爷很疼孙子,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爷爷倾其所有也要买给孙子。孙子要什么,爷爷只要不给买,孙子开始是撒泼打滚,后来发展到摔盆摔碗。
有一次向爷爷要钱,爷爷刚刚从菜市卖一点青菜回来,他想从爷爷兜里把钱掏出走,爷爷捂住口袋不想让他把钱全部拿走,结果他使劲推爷爷一把,爷爷一个趔趄倒在了院子里一块大石头上。当时爷爷脑后出血,昏迷不醒。等邻居把老人送到医院已经晚了,爷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就是标准的“小错不管,大错不远”。如果孙子小时候爷爷不是任何事都依着孙子,看不得孙子哭闹,也不至于让孙子养成这样飞扬跋扈的性格。自己也不至于命丧孙子之手。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哭闹成为他要挟父母的工具。因为哭闹只是要挟父母最初的方式,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发展到后来的摔东西、打人、偷盗等不堪设想的后果。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70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