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日本山下英子所著。
浅入深出,是本书的输出特点。书中大量篇幅以对物品的断舍离作为主题,从客厅到厨房、卧室、卫生间等看得见的地方和不被看得见的角落里,透过堆积的物品令每个人在整理之前开始审视自己对物品的执念。
所谓的执念,哲学上这样定义它:一个人过分专注于某事某物,长时间沦陷于某种情绪,这一情结就会成为有形的思想,将之束缚住。
或许,人们不容易接受“执念”这一说,也很难一下子认同这一观点,然而,当面对一大堆的几乎被“尘封”或者“遗忘”的物品以及越来越拥挤的空间时,当务之急,就是整理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渐渐拥堵冗乱的空间,终于开始下决心整理。于是,在某一个周末或者夜晚,开始了你的整理工作。你决定要扔掉一批东西,你对着多年不沾身的衣服试了又试,曾经你很喜欢它的颜色和款式,可是,因为体形的变化,它已经变得不合身了,你不舍得把它送人或者丢下它,总希望有一天可以穿得下它,于是,再一次,它成了你的存货。一件件积压在衣柜里的衣服,就这样稳稳地占据着衣柜的空间……
我们中国有个传统习惯,每年过年时都要新增碗筷,寓意是日子越来越好。而厨房里的厨具用品,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也在逐年增加。几乎家家都处于饱和状态。多多益善,是大多数人的心态,而合理的摆放,既美观又丰富,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客人拜访时,既彰显了品味又体现了热情。似乎“多”是有必要的。可是,如果多到一定程度,感受如何呢?曾经像工艺品一样的摆放效果,经过囤积渐渐地失去了美感,也完全占有了空间。这样的结果,还会美吗?
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催生了一些人的囤积欲望。无论是卫生纸还是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摆满了柜子里、角落里。的确,这些消耗品都是生活必须品,有折扣为啥不买?可是,大量的囤积给空间造成的拥堵感总会令人有种视野与心情不够开阔的感觉,同时,有些产品因为不能被及时使用而失效或失去“新鲜”感,这样反倒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怀旧的人来说,经年累月地保存那些有意义的物品,意味着深情和仪式感,如果一件或者很多件物品是伴随你多年的物品,对你来说,舍弃,意味着对过去是一种背叛,也是对曾经的自己的一种否定。于是,过去的回忆和固有的念头不仅封存了你的记忆,也禁锢了你向新生活迈出的每一步……
在你开始真正行动的时候,透过堆积的物品,一定会发现自己……
山下英子说:长久地保留着一件又一件的已经不能穿的衣裙,是我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潜意识里,你认为穿上它时的自己是最美好的,也就是说,只有那时候是最美好的。潜意识里,你否定了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
空间的堆积感是非常直观的感受,关于潜意识里的自我否定,却是令人难以觉察得到了,从理论上也就难以认同了。
如果,看这本书时,你有整理的念头,请马上行动起来。经过整理之后。被清理过的房间,丝毫没有空旷的感觉,反倒从凌乱沉闷到井井有条,整个屋子里都散发着清新鲜活的气息。这时候,你的感受一定不只是是这些,你会豁然开朗起来,对作者所说的潜意识完全认同。
由此,你的整理术从物质层面开始慢慢转化为思想、精神层面。
山下英子说:无能无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与执念,當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念都是过往,放下执念,才能回归生活。
对于你过往的人生经历,此刻会有怎样的反思与觉察?
无能为力的事情,当断。总有一些事情,是你内心曾经有过的深深渴望。因为不能实现而更加渴望或者成为你心中的遗憾,而这渴望和遗憾,恰恰会你产生自我否定,这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好的感觉,是一种无形的自我否定。它如堆积在屋里的物品一样,始终在消耗着自己的能量。
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如果爱而不能,就该果断放手;对于错过的人或者感情,既然无缘,不如果断舍弃。生命只有一回,何必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走在路上。
更何况,最大的放生,是放过自己。
断舍离,你在做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