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人人都是小说家的时代!”抛却励志的部分,这是一句特别成功的营销广告。比如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嫁接到其他任何一种行业。就比如“人人都是漫画家”、“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歌唱家”。
但,这丝毫不影响这句话本身所透露出的真实与情感。写作或者成为一个作家,应该是多数国人心中都有的一种情结。这可能与中国历史重文轻武的文化基因有关系,也或者受现行的教育理念有影响。写作以及出书成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的一种心理归宿。
于是,我们在忽然之间发现,书市上的书不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那些作者也不再是我们曾挂在嘴边的名字。曾几何时,我所认为的作家就是鲁迅、就是钱钟书,就是沈从文,就是格非,就是余华,再到后来知道韩寒,知道蒋方舟、笛安、颜歌。那个时候总觉得知道几个作家也是很傲娇的事情,但后来,众多不曾听过的名字活跃在书市上,那种曾经有过的傲娇瞬间荡然无从。
现在出书的人有两种。因出名而出书,因出书而想出名。其实,我特别不想把出书这件事表达的这么世俗,但是当下的市场根本无法完全抛开功利的这个角度。投入与产出,这是无法规避的现实。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明星在出书,许多不知名的人在出书,甚至一些很火的节目也在出书。很多时候,我更愿意把那种捆绑着明星或影视作品的书籍称之为产品,它只是明星或者影视作品的延伸,是一种捆绑销售或者说捆绑营销。
当然,我并不是反感这类书籍,但之所以反射弧这么长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又诞生了众多的“干货”,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写作速成。放眼四周,这的确是个被干货包围的江湖。一时间,干货好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人生智囊,必备良药。甚至,写作也无可避免,各种干货都恨不能有点指点江山的意思,又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优越感。以至于,在现实中你没看过几篇干货就会觉得自己很low,你不听几节分享都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不懂得几个俏皮的句子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
干货,在百度百科里被解释为电子商务术语,是一些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的文章和方法。通俗点说,就是一些更适合市场规律的手段。我始终认为干货属于技术层面的范畴,那些关于写作的干货,让我想起上学时老师要求的作文写作结构。通常说最多的就是,风头、猪肚、豹尾,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我想那该是我最早听到的写作干货,老师面授,亲自分享。
干货,或许会让你在很短时间内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写几篇漂亮的受人追捧的文章或者句子。但那终归还是迎合了市场,失去了写作的初衷。
近些年,我开始比较大陆作家与台湾作家、国外作家,以及早期名家与当红作家的写作方法与表达语言。读台湾作家的书,我有一种莫名的愉悦和轻松,总是感觉很松弛,但从不觉得是废话连篇。我曾多次想,写作者到底是在怎么样的心境下来完成的。他们的写作和语言,没有技巧,也没有太多受牵绊,总是娓娓道来的样子,就像在交谈。蒋勋的书其实算比较炫的一种,但是那绝不是一种故意为之。他书中的美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表述。包括国外的作家,就拿《一个人的朝圣》来说,那就是一个老头的絮叨,但他总是让你想要关心他、跟随他。我想,这些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没有选择去取悦市场或者读者,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在与朋友对话。
前两年,我拍了几集并那么纪录片的纪录片,采访了不下百位对象。从开始的设定结构和表达主题,到最后的完全跟随,我发现真正的表达就是说人话,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完成对话。
回到写作,同样是一种表达。如果非要有什么技术的话,那么写作最大的技术还是来源于经历和体验。这些东西我绝不认为是干货所能带来的。不要太追求那些太过讨巧的方法,毕竟写作不是做营销,你的人生与体验终归还是要有那么多烟火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