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电影
三大冲突,成就《绿皮书》

三大冲突,成就《绿皮书》

作者: 8分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21:08 被阅读37次

    冲突是剧作的基础。

    好看的电影不一定非要火爆的大场面,主角和反派打得死去活来,只要角色能陷入碰撞激烈的关系中,随之引发一系列的争吵,斗争,对抗,故事就会变得精彩纷呈。

    没有大场面的《绿皮书》在奥斯卡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并且赢得高评分(豆瓣8.9,IMDb8.3),依靠的就是各种层面上的冲突。

    包括内心冲突,关系冲突,族群冲突。

    ①内心冲突

    当角色对自己接下来的行动缺乏信心,犹豫要不要去做的时候,内心冲突就来了。

    只是电影不像小说,可以把人物心中所想毫无保留的写出来。多数情况下,角色的内心挣扎需要演员通过表情,动作表演出来,当然还需要加上观众自己的推理和理解。

    《绿皮书》没有着重表现内心冲突,但简单地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他们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做出决定。

    Tony Lip决定接受Don Shirley博士的工作,是电影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整个故事的发起点。

    Tony对Shirley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一开始他果断地拒绝了工作。他其实根本不想干,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经济问题,Shirley再让一万步都不会接受。

    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为黑人工作并不“光彩”,Tony再怎么心胸开阔,也是要承受一定外界压力的。从他扔掉两个黑人技工喝过的杯子这个动作就能发现,外界环境影响了他对黑人的看法。

    所以他面试完之后就是去喝酒消愁,面对一件不情愿去做,又不得不做的事,人总是不那么爽快的。

    他会陷入一种挣扎,考虑怎么做才是最有利的。作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家庭是他所重视的,如果接受工作有利于家庭,那么他也义不容辞。

    另外他的直爽个性,则减少了内心冲突的强烈程度。要干就爽快地干,然后痛快地拿钱走人。

    就在建立Tony的角色个性时,这一内心冲突得到了解决。也就是说,编剧在解决冲突的同时,还塑造了角色。

    这种巧妙的,非暴力的冲突解决方式,也是《绿皮书》隐藏的一大亮点。

    ②关系冲突

    当两个价值观不同,或者信仰不同,目标不同的人相遇时,他们相互对立,关系冲突就会十分激烈。

    Tony对Shirley就是典型的关系冲突。

    他们在品味,习性,观念上完全相反,于是把他们放在一个小空间里相处,冲突便难以避免地发生。

    两人在车上的互动推动了第二幕的发展。

    Tony嘲讽Shirley没听过流行乐;

    Shirley吐槽Tony话痨;

    Tony嫌弃Shirley吃个东西踉踉跄跄;

    Shirley指责Tony做人不够厚道。

    冲突在监狱戏后的争吵上升到一个高点。

    Shirley一直责怪Tony过于冲动,Tony却认为自己是做了该做的事。一个认为应该忍住别动,另一个认为不能怂,很自然就吵了起来。

    Tony进一步指出,Shirley根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有多么不容易,根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Shirley怒了,他反驳道,自己所受的苦完全不比其他人少。

    他虽然住在华丽的城堡,但却要承受孤独寂寞。他是有才华,只是在白人眼中,他只不过是弹奏钢琴,以展示白人优雅的工具,社会底层遭受物质上的折磨,而他遭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

    “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Tony,我是谁?”

    一句让Tony哑口无言的台词,还有那每晚一瓶的威士忌,道出了Shirley的无尽辛酸苦楚。

    这场戏是电影的第二个转折点,紧接着进入的第三幕,任务就是解决这场关系冲突。

    解决的方式仍然是非暴力的,一场餐厅的演奏,标志着Tony对Shirley开始互相理解,互相认可。

    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

    当他们尝试用对方的方式,其实理解对方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③族群冲突

    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各自有着不同的观念和主张。像关系冲突一样,族群冲突也是因为两方面甚至多方面的意见形成对立而形成。

    《绿皮书》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关于种族主义与黑人群体(反歧视)的族群冲突。

    这个冲突在Tony和Shirley的旅途中一路随行,并且在第三幕,也就是伯明翰圣诞音乐会上彻底爆发。

    Shirley被拒绝进入餐厅用餐,因为他是一个黑人。

    虽说阻拦他进入的人未必是种族主义者,但毫无疑问,一股种族主义的力量在阻拦着他。

    其实《绿皮书》还埋藏着一条暗线,Shirley南下巡演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改变人们的观念。

    他与一对叫肯尼迪的兄弟在努力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好,当上总统的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给予黑人公平权利的议案,他自己则南下巡演,希望用自己的才华浇灭南方种族歧视的火焰。

    只是现实情况远比想象的要严重,要不是Tony数次解围,Shirley根本无法完成巡演。

    Shirley一路走来,从满怀希望到沮丧失望,他心有不甘。

    可能有人会觉得,唉都最后一场了,还折腾什么呢?

    就是因为最后一场了,才要去较真。

    如果不能完成原来要改变种族歧视观念的既定任务,那这趟行程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面对“传统”的阻拦,Shirley作为反歧视的力量,他绝不会妥协,也不会在乎金钱的损失,因为赚钱本来就不是目的。

    他要是能破例进入餐厅,那将是美国南方的一次伟大的进步。这就是他来的目的,他力求能够踏出历史性的一步,这能影响当地人的固有观念。

    族群冲突到最后似乎是没有得到解决,确实Shirley的暗线故事有些不了了之,经过这次巡演后种族主义与反歧视的矛盾还在,问题远还没有解决。

    但Shirley不是主角,大背景下的族群冲突并不是重点,毕竟现实中这个问题还根深蒂固。

    电影中把族群冲突的问题放在了角色身上,Tony是全片的灵魂角色,他是一个白人,一开始不喜欢黑人,这就是一种族群冲突。在与Shirley相处,见识过南方的“规矩”之后,他意识到歧视这件事情才是最恶心的。

    于是,族群冲突在Tony的身上得到了化解。

    而他和Shirley的“跨种族”友谊,就是冲突解决所得到的一个结果。

    不要凭借衣着判断一个人。——《绿皮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大冲突,成就《绿皮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ag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