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琐忆

作者: 生机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11:59 被阅读0次

      与母亲聊天中才得知,今天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 27 年了。每当受到外界同类信息的诱因,会马上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心中就会有一个假设:要是现在健在,那怕是躺在床上要人服侍。33 年呀,有多少变化?社会变迁着:天天看报纸,听《新闻和报纸摘要》广播节目的你,得补听几月几日。家庭富余了:再也不必为看电视中的《新闻联播》节目而走来奔去了,再也不用住窗门漏风、四壁斑驳的泥地房子了。添丁加福了:那第 11、12 个孙女儿,那十位曾孙曾外孙,叫一声爷爷、阿太的感觉该是何等的惬意和福气……然而这只是一个不可能的假设了。

    爷爷虽然是农民,但家族的书香风却让他读完了高小、速师,成了一位先生,教了四十多年的书。直到退休,还是因为家庭经济不佳、我没成家而继续“返聘”挣点钱。快好休息享福了,寿期也就到了。年轻时,清明假、暑假,寒假,那握笔的手不得不拿起助头,帮爷爷干农活。年老时,哥姐成家,放学、周日,带着 14、5 岁的我一起抬粪桶到自留地劳作。是劳碌的命。

    他为人极其和善。在一个小镇上教了三十年书,三分之一是他的学生了,全镇人都公认他是一位老实人,对学生也不脸红,总耐心耐想的。

    父亲无烟酒茶爱好,但极爱好画画,除教语文、历史、地理主课外长期兼任美术,在家一般就二件事:看书、画画。最喜欢速写,一大群孩子常常围着叫他画速写,说是“拍照相”,家中的街坊邻居的生活中的场景都是他笔下表现对象,那年代政治运动多,广泛的宣传工作,成了他锻炼的阵地:墙头画,标语,大字报,小字报,再加学校的日常宣传,当时没电脑,一切全靠双手画写。所以他的功底较扎实,我也爱好美术,常常把自己的近期书画作品与他的比较,但总还是比不上他。他作画从不讲究纸张,很少有白纸、铅画纸,更没专门的速写纸,水彩画纸,宣纸。一般总是信手拈来,未用完的本子,旧书空白的封底封二的,硬板纸也可用来画国画,大大小小不规则的纸片都能写就一二笔,成一幅作品。有时会配上几句打油诗更是另有一番情趣。他的很多大尺幅作品则是用来给住的房子补壁,自家的亲朋邻舍家的。老年时,美术之气日益浓厚,常常变废为宝,还爱上了根雕,泥塑,蚌壳画……

    书画的功底在教学上用处极大,他的语、史、地教学挂图多之又多:地图拚板,历史中人物、国界的演变图,古文中的场景,林林总总。这也使得我后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反过来,知识的广博,对书画具有很大的促成作用。

    他一生敬业好学,晚上捧着书本凑到油灯边读至深夜,备课本总是厚厚的,又粘又贴的,是呀,要不然,学历不高的他怎么能从小学教到初中再教到高中呢?是勤能补拙!

    我读书时,他对我的学习无刻意的要求,基本不会过问我的各门功课成绩,我放学就知道尽情地玩耍,这方面一点也没对我造成心理负担。他讲究人的自我发挥,自我爱好,讲究对人潜移默化,用行动用思想去影响。他会创造乐学的环境。总有好多古诗或者自编各式儿歌,写在家里墙上的每一块砖上(白坯),再配上简笔插图,学起来方便有趣。现在想来,这算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吧。

    去的已经去了,只有梦中偶见,见到的也只是过去的影子:老实,俭朴,好学,乐观。让我最值得继承的是他独特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不朽的敬业精神。.

    上半年整理编辑了他的文稿出了一本书,供我辈回味,给亲朋好友、他的众多学生缅怀,被下一代阅读传承,觉得很有价值。

    附:〈文稿集锦》选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琐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nu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