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
《淮南子》: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淮南子》: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4-09-25 18:40 被阅读0次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这句话讲的是法律的根本在哪里!我们整天的讲法制社会,法制社会,可什么是法制社会呢?法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你看看我们当今的法律被运用的现状,是不是我们人的初衷呢?

法制社会毫无疑问的就是依法治理,不能枉法!而如今的现状是法律的相关人员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对法律的公正进行了抹杀!导致了许多冤假错案,甚至为了寻求公正的百姓不敢运用法律的武器去寻求帮助,这是悲哀的,这是耻辱!

就像这句话说的一样,法律的根本是在于仁义,也就是说法律的根本是在于维护道德,这个道德是我们的自然法则,而不是谁规定出来的好坏,这才是我们法律的初衷

如果一个法律的条文,他是违背道德的,那么这个法律条文不是别有用心,就是一群蠢货通过的

你再看看我们现如今的状况,许多法律条文得出来的结果就是不合民意的,不合民心的,那种法律得出的结果是违背道德的结果,这种法律是如何被通过被认可的呢?又是谁推动制定出来的呢?

法律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道德!道德不分男女,但凡是自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群,都应该受到法律无分别的监督,不论他是男女,因为道德不分男女,也不分贵贱,也不分什么职业

老人就可以不要脸了吗?女人就可以不要脸了吗?不可以!你们若是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那么你们就应该更加遵守规则

连我们看不上的封建社会都知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如今呢,只要有钱,只要有权,就可以拿捏法律,拿捏法官,甚至法官就是那个犯罪的人

很多问题在古代都出现过,这些出现的问题,很多也在古人那里得到了有效的思考,他们的思考结果也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可是,上层阶级,或者说是掌握着这个法律武器的相关人员,他们不愿意把这份他们享有高度支配权的工具“浪费”,所以说很多法律当中的问题就一直延续到如今了

道德这个东西啊,他本身就是合于人心的,当然了,这个合于人心并不是合于所有人的人心,是合于大部分人的人心,毕竟大部分人是从心底是向往美好的,向往道德的,他不会愿意去作恶的

所以说我们古人也知道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百姓认可的国家,那个国家离翻船就不远了

如今的国家,为什么都觉得戾气那么大?因为现在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现象,都让百姓感到失望,所以说,戾气才这么重,不是因为没钱没权,是因为道德沦丧了,每个人都恐慌了!

公正的也不公正了,高贵的也不高贵了,低贱的也不低贱了!这叫什么啊?

就如法律一样,本身是维护弱势群体的工具,现在恰恰成为了弱势群体的敌人独有的工具啦!这叫什么事啊?

相关文章

  • 大有卦总结

    大有卦位于同人卦之后,是同人卦的综卦,故大有卦为盛世至治之象。 盛世至治,“天祐”孚众为第一义,富有为第二义也。 ...

  •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每到假期,就全家开启吃玩睡的慵懒模式。今天我上班,他爷俩在家敞开了折腾。 我在班上的时候,宝爸就把成...

  • 刘义隆侥幸得皇位,开创“元嘉之治”,为什么会死于亲子之手?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生于公元407年卒于公元453年。宋武帝刘裕第三子。曾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元嘉之治”。 刘义隆能...

  • 中观四百论65

    问曰:从牛奶变为酸奶时就是生,所以生是实有。 如生于自性,生义既为无, 于他性亦然,生义何成有。 犹如生于自体性之...

  • 生不得死不失

    仁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求仁而终不仁; 义亦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重义而终无义; 礼亦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讲礼而终失礼...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215】良知为体,适时而变。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

  • 生于众乐,死于寡欢

    静静地听着这首纯音乐的时候,觉得自己仿佛快要溺水了,一头扎进海洋中缓缓下沉,看着光亮一点点地消失,海水从四面八...

  • 读《论语》里仁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适读di~~亲近、厚待。莫~疏远、冷漠。义~适宜、妥当...

  •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这是韩非的法家思想,意思是说,国家的安定和强大来自依法办事,国家的衰弱和动乱则出自贪赃枉法。 关于此观点,韩非《外...

  • 治有九种

    治有九种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法治刑治兵治无治 道失而后德德失而后仁仁失而后义义失而后礼礼失而后法法失而后刑刑失而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淮南子》: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cw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