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冰
《道德经》第一章就讲了“道”的“有”和“无”,并说“有”和“无”支撑起了“道”的“众妙之门”。
接下来的两章一直围绕“有”和“无”来阐述一个哲学思想“无为”,以及如何实现“无为”。到第四章再次从另一个角度阐述“道”的虚无、虚空,及万物的可感,读来似乎觉得“道”就在有无间,万物也在有无间。
具体看一下第四章的内容。
第四章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释:
(因很多版本把上面原文括号中的内容移至第五十六章,故解释就去掉这部分)
“道”好像是一个中空的状态(冲:通“盅”),看似虚无,但它的作用又似乎是无限的,可以容纳天下万物也不会盈满。它的深远无法探及,里面的功用无穷无尽。它就像一个深潭一样,深不可测,好像万事万物都从中而来,像万物的产生的源头一样。它深沉幽隐,难以了解,好像不在,又好像时时刻刻存在于万物的四周。
我不知道是谁孕育、创造了它,好像在天帝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于世间了。
理解与感悟
读完这段文字后,真心来讲,我快被老人家给绕晕了,看似虚无又时时刻刻存在,到底是有还是无呢?
要想知道这个答案还得仔细阅读理解。
一直在思考这一段老子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可能前面说到了“无为”,这里是为了进一步说明道的形象,便于进一步理解,看上去很玄幻,不切实际,但又感觉似乎有,就像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
一切万物的表现虽然各自不同,但其本源却是同为一个,一切万物都是以可感的、有限的形式来呈现,是边界清晰而具体的,但其中又蕴含着“道”的无限,又全在“虚无”中。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辅助理解一下这章。
我感觉“道”真的就像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样,看似虚空不存在,却又充盈在我们周围,无论你如何用都不会减少,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它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的周围,将你包括其中。
我们必须依靠空气才能生存,这是人类诞生之始就有的定律,那么我们需要空气才能生存这条定律是谁制定的呢,从哪里来的呢?不知道,反正有人的时候,这条真理就存在了,改变不了。
就像我们要依赖空气才能生存这种规律的集合体就是“道”,这些“道”在万物出现前就存在了,这是无法改变的。
理解这一章的过程就是对道感悟的过程,认识到“道”其实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自然规律,它已超越了天帝而存在。
老子在第一章就说“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玄而又玄的东西,在这章又说他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知道它先于天帝之前就存在了,我感觉他只是换了一种说法里强调“道可道,非常道!”在换一种说法强调世间万物都在有无间。
网友评论